赵红;周宏斌
1病历简介患者男,46岁.因发现腹部无痛性包块6年,且逐渐增大,先后二次住本院手术治疗.患者经常出差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有吃生牛、羊、猪肉史.首次住院于1995年10月.当时查体: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怒张,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中下腹及左上腹可触及肿块约15cm×20cm,质较硬,边界不清,表面触及结节,活动性差.脾切迹触不清,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对全腹进行多切面扫查印象:(1)脾呈多发性囊性改变.(2)中下腹及左上腹有约25×20cm团块,其内为直径1.0~3.5cm的蜂窝状低回声暗区充填(性质待定).(3)右肾积水.(4)肝未见占位性病变.本院CT:脾及腹腔内呈大量直径约1.0~3.5cm的囊性低密度灶,蜂窝状,双肾受压后移.结合病史考虑囊虫病可能.
作者:王志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l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汉族,自诉刺激性咳嗽5个月余,有少量白色粘液痰,无发热、盗汗及胸痛.经抗生素治疗,咳嗽无缓解.查体未发现异常体征.免疫组化示:AFP 532ng/ml、HCG(-).CT检查示:左上纵隔有大小约6.7cm×6.0cm×5.5cm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均质影,边缘光滑,轻度分叶,CT值平均为35~40Hu(附图).CT诊断:左上纵隔胸腺瘤.
作者:潘功茂;吴铭;夏云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8岁,因被他人用水果刀刺伤头部,腹部及双上肢1小时入院.伤后无昏迷史.查体:神志清楚,右顶枕部有一水果刀近水平方向刺入脑内,仅刀柄外露,伤口出血不止,双侧瞳孔等大,圆形,直经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左上腹部有约2cm长伤口,大网膜外露,双上肢有多处大小不等刀割伤口,四肢活动好,未引出病理征.头颅X线片见右顶枕部金属异物进入脑内,正位观约2cm×12cm(图1),侧位观约2cm×7cm(图2),头颅CT见自右顶近水平走向金属异物进脑内(图3,4).入院后立即在全麻下手术,取出一水果刀(2cm×14cm),伤道清创、止血,同时行剖腹探查胃破裂修补术,肢体伤口清创缝合术,术后抗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治疗,住院29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半年随访,患者已上学,智力正常,四肢活动好,视力视野均正常,无后遗症.
作者:马云东;孟维玲;吕连祥;孙德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食毒品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4例男性,年龄28~40岁.均吸毒品海洛因.吸毒史2~4年.结果:(1)临床表现:4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和智力障碍.(2)MRI表现:①脑白质受累型:表现为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和小脑齿状核周围白质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白质对称性长T1和长T2改变,②神经核团受累型:两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和两侧丘脑外侧核对称性长T1和长T2改变.结论:长期大量吸食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大脑、小脑半球白质和胼胝体、丘脑外侧核和小脑齿状核是主要的累及部位.
作者:刘文;蔡宗尧;于新华;陈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螺旋CT(S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SCT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 48例均累及两下肺部分或全部段动脉,血栓向上延伸,36例达中间肺动脉,8例达叶动脉,2例达主肺动脉.中心肺动脉扩张.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表现为段动脉以上中心性充盈缺损及肺动脉扩张.
作者:郭平珍;肖志军;郭怀英;陈薇;张春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包虫病为畜牧区的一种高发地方性寄生虫病,以肝肺部位多见,侵犯骨骼的甚为罕见.文献报道仅占0.5%~1%.现报道1例,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作者:董进文;王希锐;廖顺明;路融;宋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左室容积(LVV)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测定LVV,明显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1].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评价左心功能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手段[2];但是,目前用3-DE测定LVV对CAD患者进行预后的报道,尤其是对DSE后长期(≥90个月)随访的患者,国内外报道尚少.本研究用3-DE观察分析DSE中及随访时CAD患者的LVV变化,旨在探讨其在长期随访中对CAD患者的预后价值.
作者:李东野;吴文霞;陈清枝;吴兰芬;钱文浩;史春志;王晓萍;夏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头颅CT和MRI检查在癫痫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128例癫痫患者的CT和MRI结果,应用X2检验比较CT和MRI的阳性率和准确性.结果: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发作而言,MRI的阳性率和准确性均高于CT.CT发现颞叶和基底节区病变的例数分别为MRI的45.2%和56.3%,MRI对血管畸形和脱髓鞘病的定性准确性显著高于CT.结论: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全面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发作类型,应以MRI为首选.MRI对颞叶病变、基底节区病变检出的能力优于CT,对血管畸形和脱髓鞘病的定性准确性高于CT.
作者:王天俊;郎森阳;蔡幼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X线平片、CT、MRI及DSA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系统,其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在骶尾部骨肿瘤的应用报道尚不多,且评价不一.本文分析10例骶尾部骨肿瘤的X线平片、CT、MRI及DSA表现,并评估DSA在骶尾骨肿瘤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益光;李跃明;陈正挺;陈济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文献报道CT冠扫直接进行茎突测量[1,2],因茎突细小,个体差异大,实际操作难度大.随着螺旋CT的发展和三维软件技术的提高,茎突三维CT在临床上逐渐应用.本文分析总结了1999-08~2000-02对10例茎突检查者采用不同扫描与重建方法的资料.
作者:林盛才;黄仲奎;龙莉玲;李晓阳;林创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超声诊断剂量与人早孕绒毛细胞凋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将拟进行人工流产的24例早孕(45~60d)妇女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空白照射组、10min组、20min组和30min组.应用Hp 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囊进行不同时间的持续照射,照射后24h取材.用原位末断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绒毛组织凋亡细胞.结果:超声照射后10min组绒毛组织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无差别,20min组和30min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显著大于对照组和10min组(P<0.001).结论:诊断超声持续照射早孕孕囊组织>10min可引起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增加,且随照射时间延长而继续增加.
作者:杜联芳;张青萍;刘望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下腰椎椎管率指CT横断面图像上测得的下腰椎椎管的矢状面直径及其相应椎体矢状面直径的比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影像学测量下腰椎诊断上多为各种径线的测量,有关下腰椎椎管率的报道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下腰椎CT图像样本进行椎管率的测量,以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和腰椎椎管狭窄患者的有关量值,并进一步认识下腰椎椎管率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华绣;李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椎管内皮样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国内报道不多[1].本文对1994~2000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所做的X线、椎管内造影、CT、MR四种检查的影像特点进行了分析,评价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齐玲;吴梅;杨力;王玉兰;李延英;沈书云;王治安;马新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CAG)在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PAIVS)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5例PAIVS患者,均行CAG检查,2例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例右室发育良好,1例右室呈球形,漏斗部和小梁部缺如.2例为圆顶形肺动脉瓣,2例为固定形肺动脉瓣.三尖瓣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结论:PAIVS的CAG诊断并不困难,重要的是了解合并畸形,如:右室、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的异常.
作者:胡连源;陈新;韩秀敏;杨征宇;朱洪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性脊髓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MR是目前诊断脊髓疾病的首选方法.由于MR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且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可显示病变段脊髓的全貌及病理改变.本文分析总结了1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1材料和方法对1997-10~1999-10我院MR检查发现的17例急性脊髓炎病例进行分析.男7例,女10例,年龄4~60岁,平均34.6岁.17例均为急性发病,以突然出现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中10例发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15例患者以双下肢无力、麻木、行走困难为首发症状,2例四肢无力、麻木,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肌力呈不同程度下降.数日后,4例双下肢瘫,1例四肢瘫.6例有二便失禁或尿潴留,12例病理征阳性.15例行脑脊液检查,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8例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作者:李彦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很低,但临床确诊时多数已为晚期,随着B超、CT的广泛应用,胆囊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误诊、漏诊仍时有发生.本文收集了我院27例胆囊癌的CT、B超资料,介绍胆囊癌的诊断体会.
作者:刘文瑾;赵泽华;季冬;刘锦萍;王伟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故障现象打开仪器电源,在任何方式监视器屏幕上都无超声图像显示,但屏幕上显示的刻度字符正常,面板上各指示灯及按键基本正常.2 分析与检修SSD-720型B超仪其整机结构由探头,键盘、开关面板,面板转换连接单元EP-1700B,发射/接收单元GEU-25,数字扫描转换器单元UIM-406,视频分配器EP-1716C,观察用监视器和照相用监视器,电源单元L-PS-12C等部分组成.由于仪器面板上各指示灯及按键基本正常,说明键盘、开关面板,面板转换连接单元电路EP-1700B基本正常,又因屏幕上显示的刻度字符正常,说明视频分配器EP-1716C,观察用监视器和照相用监视器基本正常,DSC部分中的CPU控制,D/A转换基本正常.因此,根据上述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仅仅出在超声图像信号通道以及相关电路中.
作者:高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患者,55岁.因膝关节疼痛半年近期加重就诊,以膝关节骨关节病收入院.X线检查:膝关节间隙变窄,诸骨边缘不同程度棘样增生,关节面轻度硬化,股骨内髁见小透亮影,同侧关节间隙内见长约2.0cm边缘规则长条状透亮影,与关节间隙平行(附图,箭头所示).诊断,右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真空关节形成).
作者:董壮;王德成;李国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妇产科急症是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及超声分辨力的提高,彩超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正确率也有很大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对我院近几年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107例妇产科急症作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超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华斌;叶美英;李玉友;王东;何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历简介男,49岁,患者左腰部胀痛2d.查体:贫血貌,一般情况尚可,左肾区有叩击痛,余无异常发现.化验:尿常规未见异常.B超检查提示:左肾肿瘤伴脓肿可能.行B超引导下左肾穿刺,抽出暗红色液体5ml;镜检示红染无结构物内见少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诊断为陈旧性出血.CT:左肾实质有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3.5cm×3.0cm×4.0cm,内有间隔线,CT值平均为-33Hu,增强后间隙线稍有增强.左肾包膜下,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及至左侧髂凹分布比肌肉密度稍低影,CT值平均为21Hu,增强后密度无变化,左肾前移(图1,2).诊断:左肾平滑肌血管脂肪瘤伴自发陈旧出血.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再CT复查,左肾实质见有圆形低密度影,直径约为4.0cm,境界清.肿瘤内有间隔线,平均CT值为-56Hu,增强后间隙线轻度增强.原左肾包膜下,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和左侧髂凹出血已吸收(图3).继而行肿瘤切除.
作者:潘功茂;金韬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