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翔;李能平;汪登斌;何国祥;江浩;汤耀卿;张圣道;唐敖荣
1 病历简介患者,28岁,孕1产0。因双上肢震颤2年,停经8个月,下肢浮肿4个月,于1998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15岁月经初潮,稀发,周期4~6个月不等,2年前发现双上肢轻微震颤并逐渐发展为粗大震颤,咬字不清,表情淡漠,1年后经测定血酮蓝蛋白(CP)和双眼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or)确诊为肝豆状核病变( hepatolenticular degenaration, HLD),也称Wilson病。开始服用青霉胺,半年后震颤症状消失。近5个月停经。证实妊娠后于1998年5月中旬停用青霉胺。未用其它药物治疗。妊娠3个月时下肢始出现凹陷性浮肿,逐渐加重向上累及腹壁。于妊娠8个月时入院要求终止妊娠。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兄妹3人均正常。
作者:胡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岁。发现左腹部肿块10天入院。体检:左腹触及7cm×8cm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无压痛。B超见:左背部8.8cm×7.3cm的无回声区,轮廓不清,左下方可见小分隔。左髂窝可探及条形无回声区8.9cm×8.1cm,边界不清,内见等回声间隔,并与上方无回声区相通,提示腹膜后囊性占位。CT见:左肾前上方10cm×7.5cm的低密度灶,CT值-3~13Hu,壁光整,其上外方可见条形实质密度灶。低密度灶向下延续达盆腔。左肾明显受压变形外移;提示腹膜后巨大囊肿。
作者:李东;李安源;温雪松;冯悦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设计采用2例颅骨标本,图形工作站在三维图像上对颅底结构进行立体测量:以三坐标激光测距仪的测量为对照组。共完成10组测量,二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无效假设三维立体虚拟测量和三坐标激光测距仪测量存在差别,备择假设二种测量方式的测量无差别,p取双向0.95。
作者:陈若平;丁美修;许先行;薛德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两种MRCP方法显示胰胆道解剖与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明确诊断的胆道系统SS-FSE和HT2-FSE资料。结果:HT2-FSE图像为胰胆管多层冠状源影像,100%病例获得了有诊断价值的MIP、SSD和VE等重建影像;厚层单层SS-FSE序列图像为1幅胰胆管容积投影像,无需重建。HT2-FSE和SS-FSE对胆总管、左右肝管及主要属支显示率均达100%,胆囊显示率分别为100%和76.4%,胰管显示率分别为74.4%和92.3%;其对病变总敏感性和准确性前者高于后者。结论:磁共振水成像为无创性显示胆胰管系统解剖与病理改变的有效方法,常规应用HT2-FSE序列,患者难以配合时采用SS-FSE序列。
作者:杨秀军;缪竞陶;何之彦;陶勇浩;陈海曦;刘爱群;李建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肿瘤之一,其组织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形态和性质各异。了解各种病理类型的卵巢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卵巢鳞癌的专门报道十分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B超检查发现,手术或病理证实,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卵巢鳞癌病例。1 资料和方法12例为1980-01~1999-04我院住院患者,发病年龄18~67岁,平均46.7岁。使用美国ATL MK100超声扫描仪及日本ALOKA 630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均为3.5MHz检查时中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经腹部扫描探查。
作者:王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AMI冠状动脉高压球囊支架植入24例。男23例,女1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岁。AMI前壁10例,前侧壁3例,前间壁2例,下壁和下后壁各4例,侧壁1例。结果:26支与梗塞相关的血管植入支架28只。支架适应证Primary 4例,De novo 5例,Suboptimal 8例,Bial-out 7例。术后血管残余狭窄3.8±6.9%,均无严重急性、亚急性血管和出血并发症。术后冠状动脉造影(CAG)随访3例,平均随访时间84.3天,无支架再狭窄。结论:AMI确诊后尽早行支架植入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付和睦;杜红文;张蕴;崔长宗;付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脊椎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尸检证实709%的骨转移瘤发生在脊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2~79岁,平均52.9岁,50岁以上占699%。临床表现主要有胸腰背部疼痛、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甚至截瘫。原发肿瘤:肺癌17例,鼻咽癌4例,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例各3例,甲状腺癌、直肠癌各2例,上颌窦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宫颈癌、肾癌、膀胱癌各1例,原发灶不明1例。1.2 检查方法使用美国GE MAX640 CT机,根据临床、X线平片及CT侧位定位片确定扫描部位,并根据定位片拟定扫描架倾斜角度。常规椎体扫描3层,层厚5mm,椎间盘扫描1层,层厚2mm。发现病变后,对其相邻2个脊椎骨进行1~2层层厚10mm的抽样式扫描。分别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
作者:张毅;韩伟;马万辉;何显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儿,男,4小时。体重1.9kg。生后哭声大,无青紫及窒息。生后2小时发现全身青紫,并呻吟不止,呼吸困难。其母孕为37+3周,系三胎三产,自然分娩。查体:呼吸困难,全身青紫,三凹征阳性,胸廓呈漏斗胸,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四肢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减弱,吸允、觅食及握持反射未引出。生后10小时胸部前后位X线片示:两肺野透光度普遍减低,左肺上野有淡薄的片状影,左肺下野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显示至肺段水平,心脏、双膈轮廓清晰(图1)。41小时后复查示:两侧肺野透光度进一步减低,呈毛玻璃状,肺野内可见细小的充气的支气管影,尤以左侧为著,心脏及双侧膈肌轮廓消失(图2)。
作者:牛刚;张蕴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磁共振具有能显示半月板表面和内部结构等优点,已成为诊断半月板病变的首选方法。梯度回波技术由于其信号对比好,信噪比高,扫描时间短等特点而应用于半月板损伤检查中。我院1995-05~1999-01对159例疑为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本方法检查。本文分析了对其同时行自旋回波(SE)及梯度回波(GRE)扫描的结果。1 材料和方法本组159例怀疑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绞锁及功能障碍,其中141例有明显的急性或慢性外伤史。159例中男89例,女70例。全部患者在MRI检查后1周内做关节镜检查,39例实施外科手术。
作者:秦妍滨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脑内环形增强病变脑脓肿、脑胶质瘤、脑转移瘤CT影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7例脑脓肿、67例脑胶质瘤和39例转移瘤的分布、数目、囊壁的形态及蛛网膜下腔的播散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鉴别诊断的可能性。结果:脑脓肿和转移瘤倾向于分布皮髓交界处,分别占85%和86%。单发以胶质瘤为多见。脑脓肿壁较规则,占94%。9个(26%,9/34)脑脓肿壁还呈独特的口袋状形态。蛛网膜下腔播散以脑脓肿多见,占21%(7/34),胶质瘤次之10%(7/69),本组转移瘤未显示此征像。结论:囊壁的形态、部位、蛛网膜下腔的播散征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徐恩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8岁。双下肢无力,麻木3个月。一年前曾行胸椎旁神经纤维瘤手术。MRI所见:胸7~9椎体水平椎管内外病变,硬脊膜受压内移,T1WI肿块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胸9椎体与附件信号降低,轮廓仍保持。初诊为恶性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附图)。
作者:韩月东;激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3岁。间断性全程肉眼血尿3年余。体检:右肾区有叩击痛,余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尿常规:红细胞(卅)。X线检查:腹平片示膀胱区右上方可见一1.0m×0.8cm钙质浓影,边缘光整,透视下不随体位移动(图1)。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轻度积水,右输尿管扩张以中、下段为甚。双侧输尿管下端膀胱入口处呈蛇头样扩张,大小分别为:右侧1.2cm×1.2cm,左侧0.9crm×0.9cm。周边绕有清晰锐利的月晕样透光环(图2)。平片所见的钙质浓影位于右输尿管下端扩张的囊袋内。X线诊断:双侧输尿管囊肿伴右侧囊肿内结石形成,右肾盂及右输尿管轻度积水。B超所见:右肾影稍大,右肾盂、输尿管扩张。膀胱三角区右输尿管下端入口探及1.3cm×1.3cm纤细光环。其内有1.0crm×1.0cm强回声团。左输尿管下端入口探及0.8cm×0.8cm纤细光环。B超诊断:双侧输尿管囊肿伴右侧囊肿内结石。膀胱镜检:膀胱粘膜红润,双侧输尿管开口处可见囊状物向腔内凸起,右侧大小约1.1cm×1.1cm,左侧约0.8crm×0.8cm。基底较宽,表面不平,色泽红润。左侧输尿管开口显露,右侧开口不易找到。膀胱镜诊断:双侧输尿管囊肿。
作者:陆洲;黄铨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很少见,自1907年Darisohn首次报道以来,相继有不少个案报道。但病变内典型“爆玉米花”样钙化却极为罕见,现将我院发现的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且病变内有“爆玉米花”样钙化1例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因发热1个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以午后为甚,偶伴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无血丝。在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下肺内有一包块。经抗炎治疗无效而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9.6℃,P:78次/min,R:20次/min,BP:16/10kPa,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GB:65/L, ESR:86mm/h。余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曾行卡松尼试验阴性。B超检查:左下肺探见一约9.6cm×11.7cm×10.0cm边界清楚的密集低回声区,回声分布不均匀。
作者:席建平;黄铨儒 刊期: 2000年第06期
Fahr病又称“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其CT表现少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1993年以来发现5例Fahr病的CT表现。1 材料与方法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8~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1例)、精神障碍(2例)、癫痫(1例)、头痛(1例)。其中有2例系兄妹。5例均经临床证实。实验室检查血钙和血磷生化值未见异常。
作者:朱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MRI在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CAG)证实的各种先心病325例,其中PDA65例。所有病例均行0.3TMRI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检查。结果:MRI诊断PD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9.2%,对PDA形态分型诊断正确率为90.3%。结论:MRI对PD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在青少年或成人的PDA及PDA合并室间隔缺损或艾森门格综合征的诊断中,MRI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TTE。
作者:陈新;王佳;侯阳;唐莉;胡连源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疲劳性骨折常见,但发生在肋骨特别是多处肋骨骨折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1 病历简介患者,男,21岁。1年来反复发作胸部不适,腰背部酸痛历害,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伴有会阴部疼痛不适,小便次数增多,但无尿痛,尿急;我院疑为前列腺炎收住院。追问病史,患者否认有外伤及打架斗殴史,但下连队参加劳动较多,种菜砍柴等。1年前在一次劳动后初出现背部剧痛难忍,胸闷、呼吸困难,吸气时明显,在当地经理疗对症治疗而缓解,至此次入院前曾先后有10余次类似发作。实验室检查:WBC 6.1×109/L,N 0.71,L 0.29。B超检查前列腺,膀胱、肝胆及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贾建明;孙美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0岁。胸闷、心慌,左背部持续性钝痛半年,加重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胸廓对称,呼吸动度均匀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心尖搏动不弥散,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检查:在大动脉短轴切面上可见肺动脉左外上方有一约10.4cm×6.7cm×6.5cm囊实性混合性回声团块,包膜完整(附图)。其中实性病变范围约4.4cm×4.9cm×4.5cm,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囊性病变范围约6.0cm×7.6crm×7.0cm(附图),彩色多普勒于其内和周边均未录到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纵隔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自胸腺的恶性肿瘤。胸部CT平扫在上纵隔偏左显示一巨大块影,呈分叶状,外缘光滑,内后缘与主动脉相贴,大小约10cm×7cm,CT值为24.7~40Hu。意见:前上纵隔肿瘤多考虑为胸腺瘤。X线胸片示:正位片在左肺门及主动脉弓旁,可见有较大的肿块影存在,其外缘呈分叶状。右侧位示:心底大血管前方见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缘,主气管略有后移。意见:纵隔肿块,胸腺瘤。
作者:孟晓玲;马立新;邬景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高征时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及其与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38例正常孕妇及33例妊高征孕妇的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温氏法测量红细胞压积,观察球结膜循环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与妊高征组的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红细胞压积,球结膜循环的变化均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结论:妊高征患者病情轻、重与胎儿肾动脉血流参数及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障碍是同步的。
作者:朱敏怡;杨洪飚;熊海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儿男,2周岁。半年前发现行走时右腿跛行,右臀部可触及软组织样包块。骨盆X线平片见右髂骨巨大椭圆形骨质缺损,其外下并有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图1)。CT显示右髂骨大部骨质破坏,破坏缘骨质锐利,破坏区被软组织填充,并主要向盆腔内破入,肿瘤界限清楚(图2)。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经左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将5FCobra导管置于右髂总动脉内造影,见病变区血管走行及分布尚自然,无明显增多增粗和迂曲改变,亦未见实质期异常浓染着色(图3)。诊断为右髂骨良性肿瘤。后将导管超选入其主要供血血管右臀上动脉内,将明胶海绵碎粒混入5ml造影剂内在透视示踪下进行栓塞,直至该动脉起始段远端造影剂停滞为止(图4)。
作者:宋锦文;印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