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宋清芸;罗红
目的 研究王枣子中总黄酮(TFIA)对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制备AA模型大鼠后随机分为4组:AA组、AA+TFIA 50 mg/kg组、AA+TFIA 100 mg/kg组、AA+TFIA 150 mg/kg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大鼠,不造模(n=10).造模后4d,TFIA各剂量组大鼠采用TFIA灌胃治疗,分别按上述3个剂量灌胃,每天1次,共24 d,空白对照组和AA组灌胃生理盐水.治疗第12天、16天、20天、24天采用大鼠关节炎评分法评价TFIA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治疗第24天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大鼠滑膜组织,原代培养各组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ELISA检测各组FLS中白细胞介素(IL-1)表达,MTT检测各组FLS增殖活力,real time qPCR检测各组FLS miR-152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cnd1)]表达.向AA大鼠FLS转染miR-152 mimics和对照NC mimics,向TFIA 100 mg/kg剂量组大鼠FLS转染miR-152 inhibitors和对照NC inhibitors,36 h后检测miR-152、β-catenin、ccnd1、IL-1表达和FLS的增殖.结果 TFIA各剂量灌胃治疗均能抑制AA大鼠关节炎评分,抑制β-catenin、ccnd1、IL-1表达和FLS增殖活力(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A组FLS中miR-152表达降低(P<0.05),向AA组FLS转染miR-152 mimics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的miR-152抑制β-catenin、ccnd1、IL-1表达,抑制FLS增殖(P<0.05).向TFIA100 mg/kg剂量组FLS转染miR-152 inhibitors,与对照组相比,抑制了miR-152的表达,促进了β-catenin、ccnd1、IL-1表达,促进了FLS增殖(P<0.05).结论 TFIA对AA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miR-152的表达,影响经典Wnt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缪成贵;熊友谊;秦梅颂;陈浩;常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中老年人肠道菌群组成与其血脂、血糖代谢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于2016年11月在成都市纳入51例中老年人,收集其血液及粪便样本,测定其血糖、血脂,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及菌种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受试中老年人粪便细菌主要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高血糖受试中老年人的粪便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血糖正常的受试中老年人(P<0.05),但是Shannon指数和血脂无明显关系.在粪便细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分别在高血糖的中年、老年女性受试者粪便中的比例高于血糖正常受试中年、老年女性(P<0.05).在粪便细菌属水平上:粪杆菌在高血糖受试中老年人粪便中的比例降低(P<0.05),且其丰度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278,P=0.048);普氏菌属、帕拉普氏菌属在高血脂组的比例降低(P<0.05),且均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r=-0.357,P=0.10;r=-0.365,P=0.008).结论 不同血糖、血脂水平的中老年人其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肠道菌群与中老年人血糖、血脂代谢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老年人血糖、血脂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柯;万群;葛林;于晓红;李鸣;郭云;胡敏;马新颖;崔文静;何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骨在水平面上旋转角度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16例AIS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由2位测评者进行三维超声扫描3次.所有三维超声图像随机分配,盲法测量3次,测量间隔1周.三维超声成像通过计算椎骨两侧的椎板中心连线与水平参考线之间的夹角,测量顶椎旋转角度;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Aaro-Dahlborn方法测量AIS患者顶椎旋转角度作为对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2,k])、平均测量差值和标准误评价三维超声测量结果的信度;通过与MRI测量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Bland-Altman方法及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其效度评价.结果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AIS顶椎旋转角度的评测者内与评测者间ICC[2,k]>0.9,平均测量差值小于3.0°.三维超声和MRI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关性(r>0.9).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AIS顶椎在水平面上旋转角度的评估.
作者:王谦;李梦;柳学明;黄文生;何成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策略指导输血对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的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华西医院分库中,分别连续选取不同输血策略时期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各120例,分为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和限制性输血策略组两组.入院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输血前全套、血型、心脏超声等检查并记录,同时记录围术期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不同输血策略指导下患者输血量、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结果 不同输血策略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输血量影响明显,红细胞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1.1)U降低至(1.8±1.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浆由限制性输血策略前的(325.7±96.5) mL上升至(385.2±8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患者在主要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39.2% vs.31.7%,P=0.04),特别是与呼吸相关的并发症,如呼吸机使用>24 h的患者比例(P=0.03)、总呼吸机使用时间(P=0.03)、肺部感染率(P=0.04)等,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明显优于开放性输血策略组.同时限制性输血策略组患者较开放性输血策略组患者ICU时间缩短(P=0.02)、住院总费用降低(P=0.02),但不同的输血策略并不影响患者围术期死亡率(P>0.05).结论 限制性输血策略在降低单病种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主要并发症风险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减少除红细胞外的其它血液制品用量,此策略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钱永军;李涛;刘芳;杜柳梅;张尔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华蟾素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华蟾素(0.5~20 μmol/L)处理U87细胞6h、12 h、24 h、48 h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做细胞活性检测,观察华蟾素对U87胶质瘤细胞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华蟾素(1~20 μmol/L)分别处理12 h、24 h后,用Hochest33342试剂检测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华蟾素处理24 h后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AKT(T308)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华蟾素(1~20 μmol/L)处理24 h后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苏氨酸308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T308)]、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473)]、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PS6)、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p-4EBP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情况.结果 华蟾素可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活性、诱导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反应.华蟾素作用后可使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水平增高,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T308)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华蟾素可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诱导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这可能经由影响PI3K-AKT-4EBP1与BAX-caspase的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孔冰;左明荣;刘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2 573名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脂、肝功能水平,并搜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病史.根据肝脏超声检查分为实验组NAFLD,对照组(non-fatty liver,非脂肪肝).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根据年龄、性别、BMI、血脂、血压、TG、UA建立不同模型,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SCH)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研究人群中,实验组5 183例,对照组27 390例.实验组BMI、血压、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SH、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的混杂作用后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439).结论 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与对NAFLD发生发展产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梁珊珊;王霞;秦恳;何訸;王辉;罗开宏;安振梅;黄亨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沉默基膜聚糖(lumican)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shRNA沉默肝癌细胞HepG2和MHCC97H中的lumican.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lumican的mRNA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蛋白印记检测lumican、MMP-9、VEGF、ERK1、JNK、p-ERK1和p-JNK蛋白水平.结果 肝癌细胞HepG2和MHCC97H中lumican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L02 (P<0.01).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与scramble组相比,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细胞侵袭和迁移显著降低(P<0.01).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MMP-9和VEGF表达低于scramble组(P<0.01).与scramble组相比,HepG2和MHCC97H细胞中lumican shRNA组p-ERK1和p-JNK蛋白水平下降(P<0.01).结论 shRNA干扰lumican通过抑制ERK1/JNK通路激活减弱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作者:母齐鸣;贺伟;侯桂敏;梁勇;王刚;李春林;廖波;刘欣;叶智;卢建利;王文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临床诊断醛固酮瘤的佳指标及其切点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6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醛固酮瘤组(93例)、原发性高血压组(74例),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对卧位醛固酮,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5项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醛固酮瘤组卧位醛固酮水平更高,高血压3级患者的比例更高,血钾均值更低,体位改变和盐水负荷后醛固酮变化率更小(P<0.05).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167例高血压患者中诊断醛固酮瘤,卧位醛固酮的AUC为0.975,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84和0.680(P<0.001),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49和0.538(P<0.001).以卧位醛固酮/肾素比值(ARR)>30且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时,敏感性96.8%,特异性90.5%.以14.59 ng/dL为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诊断醛固酮瘤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7.3%.以19.11 ng/dL为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95.9%.结论 以卧位ARR> 30加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盐水负荷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水平绝对值是确诊醛固酮瘤更合理有效的指标.
作者:胡枫湫;黄娟;黄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改良产钳助产阴道分娩的母婴并发症情况,探讨提高产钳助产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270例双人配合的低位或出口产钳助产患者为产钳组,随机选取同期270例头位顺产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母婴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近期并发症包括严重会阴裂伤、产后出血、阴道血肿、宫颈裂伤、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远期并发症包括性交痛、尿失禁、大便失禁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胎头血肿、骨折、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新生儿皮肤擦伤率2.96%,对照组没有皮肤擦伤发生(P<0.05).两组新生儿均无远期不良结局.结论 加强助产人员产钳以及会阴保护配合技巧的培训,与术者相互配合对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产钳助产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万里;刘兴会;张静;李娟;王永红;李唐春;王国玉;綦小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探讨其起病特点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4例HUS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等.结果 本病发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2例,5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66∶1),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前驱期症状13例(54.16%),该病首发症状多样,面色苍白16例(66.7%)、恶心呕吐14例(58.33%)、少尿无尿13例(54.16%),13例(54.16%)有误诊史.实验室检查提示不同程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损害;本病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血浆置换对非典型HUS有一定疗效.24例患儿中,死亡6例,4例患儿后期随访发现存在高血压,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 患儿出现肾功能合并血液系统改变时应警惕HUS的可能,本病短期预后较好,但长期预后并不乐观,早期、规则的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针对微血栓等相关治疗可影响疾病的预后.
作者:邓悟;杨凡;马桂芬;孙小妹;刘莉莉;董丽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毒品认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所有中学中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样,确定调查点.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对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合格问卷10 749份,中学生对毒品危害性持错误观点的比例为10.1%(1 08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生、该地区少数民族、低学段、学习成绩自评为差,姊妹较多,有同学吸毒、家族有HIV感染者是学生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危险因素;父亲职业为农业劳动者、长期共同生活的父母人数越多、居住城区或乡镇、家庭经济自评为中1/3位和下1/3位、社区同龄人人学率(自估)>50%、有家人吸毒是学生对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对毒品持错误认知的比例较高.影响学生毒品认知的因素较多且权重分散,需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余琳;王仁利;白双;张石则;董玲玲;归冰;杨宏;沈进;宛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人工瓣膜类型(人工生物瓣和人工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人工生物瓣置换的全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的患者52例,平均年龄(47±18)岁,平均随访时间(6.2±3.8)年,按年龄±5岁、体质量指数±20%、病变瓣膜位置、男女比例、手术时间±1年等配对条件以1:3频数匹配接受人工机械瓣置换的同类患者156例.比较分析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接受生物瓣置换及机械瓣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7.3%±2.2%和19.9%±1.8%(P=0.27).两类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1%±5.2%和61.2%±8.1%(P=0.58),术后10年无并发症生存率分别为75.0%±3.2%和82.3%±4.4%(P=0.29).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41.4%±7.2%和30.5%±5.4%(P=0.02),而对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的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24.1%±8.5%和14.7%±5.7%(P=0.36).结论 人工瓣膜类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人工机械瓣膜在年龄≤6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术后远期再手术率相比人工生物瓣膜更低.
作者:沈嘉渝;张洪伟;范康钧;梁怀民;张尔永;胡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状况,比较不同特征下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已出院的卒中患者共计2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BI)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移动能力评定(MRMI)量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S)量表、照顾者负担(ZBI)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BI得分(61.77士22.83)分,61.11%的患者日常生活轻度依赖;IADL得分(7.25±6.26)分,处于低水平;MRMI得分(28.90±10.22)分;SPBS得分(29.26±7.07)分,超过90%的患者有疾病自我负担感;ZBI得分(43.97±12.28)分.脑梗塞、男性患者各量表得分均优于脑出血、女性患者;年龄<60岁、家庭康复时间超过1年、由亲属照顾、女性照顾的脑卒中患者其家庭康复躯体功能总体优于老年、家庭康复时间少于1年、由非亲属、男性照顾的患者,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照顾者负担无明显差异.结论 我国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效果差.卒中类型、性别、年龄和家庭康复时间等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效果产生影响.
作者:刘祚燕;龙纳;倪碧玉;王凤英;吴琳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卵巢癌恶性转移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实时无标记细胞技术(RTCA)定量分析外源性人重组IL-8诱导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动态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L-8 (100 ng/mL)诱导处理SKOV3细胞48 h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采用Transwell分析经IL-8诱导处理后的SKOV3细胞侵袭情况.结果 RTCA定量结果显示,IL-8处理SKOV3细胞48 h后细胞的迁移达到平台期HL-8可使SKOV3细胞的上皮细胞标志物E-eadherin下调,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上调,促进卵巢癌细胞发生EMT,SKOV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IL-8可促使卵巢癌细胞获得EMT特性,从而增强其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王世超;付惠惠;文继锐;赵志伟;聂永梅;苗娅莉;吴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与卵巢癌对紫杉醇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以5、10、20、40、80、160、320 ng/mL的紫杉醇处理卵巢癌紫杉醇敏感细胞A2780和耐药细胞A2780/T,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率(IR),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紫杉醇100 ng/mL处理A2780和A2780/T细胞后XI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将A2780/T细胞分为空转染组(转染空载体质粒)、小干扰RNA(siRNA)-XIAP(siRNA-XIAP)组(转染siRNA-XIAP质粒)、非特异性转染组(转染非特异性质粒)、空白对照组(不转染质粒),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XI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的紫杉醇(0、1 000、1 500、2 000、2 500 n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紫杉醇处理后,A2780细胞IR随紫杉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A2780/T细胞IR无明显变化.紫杉醇100 ng/mL处理A2780和A2780/T细胞后,A2780细胞XIAP mRNA的表达低于紫杉醇未处理组(P<0.05),A2780/T细胞中XIAP mRNA的表达与紫杉醇未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2780/T细胞XIAP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A2780紫杉醇处理组(P均<0.05);siRNA-XIAP组XI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紫杉醇2 000 ng/mL及2 500 ng/mL作用下,siRNA-XIAP组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卵巢癌对紫杉醇耐药与XIAP基因的高表达有关,特异性的siRNA可通过降低XIAP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耐药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岳驰;李冉红;陈晨;刘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定量评估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价值,为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临床评估寻找一种客观定量、简单可行的评价方法.方法 确诊为SSc患者82例(SSc组),6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SSc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测量部位包括双侧手指、双侧前臂,胸壁,腹壁.SSc患者进行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比较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皮肤厚度有无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高频超声在SSc中的诊断效能,分析皮肤厚度与mRSS的相关性.结果 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身高、体质量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组皮肤厚度在手指及前臂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评估SSc皮肤厚度,在右、左手指,右、左前臂,胸、腹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8、0.905、0.608、0.586、0.398、0.321;其中,右、左手指的AUC>0.9,可用于诊断,其皮肤厚度诊断SSc阈值分别为1.35 mm、1.26 mm时,其敏感性分别为84.1%、86.6%,特异性分别为95.5%、89.6%.各检测部位mRSS评分越高,皮肤厚度值越大;皮肤mRSS评分之和(mRTSS)与皮肤厚度总和的相关性为r=0.599 (P<0.001),各部位mRSS评分与其皮肤厚度的相关性为0.400~0.623(P<0.001),相关性在腹壁低,右侧手指高.结论 高频超声能敏感反映SSc患者皮肤受累程度,其诊断SSc在手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频超声有望成为评价SSc病情及治疗随访的有效定量指标.
作者:孙偲;杨裕佳;王丽芸;唐远姣;邱逦;苏白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苯丙氨酸对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激后细胞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C2C12细胞,分化诱导为多核的肌管细胞后进行饥饿处理,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苯丙氨酸(1.25、2.5、5、10、20 mmol/L)处理细胞,以KRB平衡液作为对照.通过检测2-NBDG评价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mTOR、p70S6K、胰岛素受体底物(IRS)-I、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KRB平衡液对照相比,5 mmol/L亮氨酸使C2C1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下降了约30%(P=0.001),5 mmol/L苯丙氨酸使C2C12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上升了约40%(P<0.01),且苯丙氨酸的这种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苯丙氨酸对细胞内mTOR Ser2448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除1.25 mmol/L外,其它浓度苯丙氨酸均能抑制p70S6K Thr389的表达.亮氨酸使IRS-1Ser636/639磷酸化水平表达增高(P<0.01),除1.25 mmol/L外,其它浓度的苯丙氨酸均有抑制IRS-1 Ser636/639表达的趋势,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高浓度短时间的苯丙氨酸刺激对C2C12细胞内的AktSer473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苯丙氨酸可能通过减少p70S6K的磷酸化,继而减少p70S6K对IRS-1的刺激作用而使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但苯丙氨酸对mTOR-p70S6K通路的抑制作用不通过Akt的激活.
作者:杜蓉;杜涓;田浩明;陈涛;高赟;龙洋;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健康肥胖表型老年前期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进展过程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686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基线年龄在45~59岁之间,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健康肥胖表型的老年前期人群,以2010年的临床资料为基线资料,纵向比较2010~2016年连续7年间该部分人群MS组分变化情况和进展为MS患者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7年的纵向随访研究,健康肥胖表型人群MS组分数目不断增加,终有11.0%的研究对象进展为MS,其中男性118例,年龄(53.29±4.00)岁,吸烟率高达66.95%,既往吸烟率5.93%,饮酒率24.58%;女性67例,年龄(52.01±4.06)岁,吸烟率26.87%,既往吸烟率1.49%,饮酒率11.94%;新发MS组分构成排前三位的依次是空腹血糖(FPG)升高、血压升高和三酰甘油(TG)升高;有44例研究对象由基线时的腹型肥胖(1项MS组分异常)转变为健康状态(0项MS组分异常),其中女性27例,男性17例.年龄(β=0.549 5,OR=1.732,95%CI:1.594~1.882,P<0.000 1)、吸烟(β=1.972 5,OR=7.188,95%cI:4.311~11.986,P<0.000 1)及饮酒(β=1.382 7,OR=3.986,95%CI:2.283~6.959,P<0.000 1)依次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其进展为MS的趋势逐年递增,且吸烟和饮酒是影响其进展为MS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老年前期健康肥胖表型人群定期监测MS相关代谢性指标,早期纠正吸烟和饮酒的不健康行为.
作者:鲍婷;洋翰玮;王佑娟;唐怀蓉;黄燕;吴琳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部病灶行胸腔镜精准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胸腔镜精准肺叶切除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共128例患儿,其中男69例,女59例;术前诊断为先天性肺囊肿62例,囊性腺瘤样畸形47例,隔离肺17例,肺部肿瘤2例;病灶位于肺上叶28例,下叶98例,中叶2例.术中均对肺叶动静脉、支气管及叶间裂组织进行精准处理.除1例因反复感染胸腔粘连严重而转开放外,其余患儿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3~5 mL,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55 min.34例近期手术患儿术毕未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其余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无肺不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4 d出院.术后随访6~36月,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 胸腔镜精准肺叶切除在儿童病例中有较好的可行性,且通过对各主要结构的精准处理,能有效避免各类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杰;袁淼;徐畅;杨纲;李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联系,进一步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对p16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理参数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MSP法检测不同浓度(0~16 μmol/L) 5-Aza-CdR处理后的A549细胞中p16基因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状态,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Aza-CdR对A549细胞中p16表达的影响.结果 76例NSCLC组织中,32例(42.11%)p16蛋白表达阳性,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9例,77.63%)中阳性表达(P<0.05);不同病理组织分级、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549细胞中p16蛋白表达和非甲基化产物均呈低表达状态,5-Aza-CdR作用后,p16蛋白和其非甲基化产物表达均上调,且随着5-Aza-CdR浓度的升高呈增多趋势.结论 p16在鳞癌、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NSCLC组织中低表达,提示其失活可能与NSCLC的进一步进展有关,5-Aza-CdR可诱导A549细胞中p16蛋白和非甲基化产物表达增加.
作者:华丛书;马冬春;陈海;张朝东;王文生;丁翔;赵健;吴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