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均;姚榛祥
在现代医学科学领域,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理念正在迅速发展,为以往以经验医学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证医学的指导原则和工作规程、实际操作是以慎重、准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有效的临床依据为基础的;可以预见,这样的核心思想将在未来几十年中对医学期刊及其编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邹雨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和医务工作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乙肝病毒交叉感染、医源性传播、职业性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液和唾液的乙肝标志物,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268例患者中,血液乙肝标志物大三阳13例,小三阳78例,阴性812例,具有HBsAb或HBcAb、HBcAb者365例.37例HBsAg阳性患者的唾液有33例检测出HBsAg阳性,二者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或携带者其唾液中含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是正畸治疗发生交叉感染、医源性传播、职业性感染的重要原因.正畸治疗前应进行乙肝标志物的检测.
作者:徐晓梅;杨四维;付光新;肖金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术前一晚睡眠质量、术中心率、血压、麻醉辅助药的使用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干预.方法:将140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一晚的睡眠情况、术中心率、血压、麻醉辅助药的使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好,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小,麻醉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及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干预,能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维持术中心率、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辅助用药,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丁琼芳;张晓梅;罗伯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眶纸板破损处理的较好方法.方法:对52例出现眶纸板破损病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前者常规筛窦术腔填塞,后者术腔尽可能不填塞,或少填,眶纸板破损处不用油纱填塞,留一个通向总鼻道的间隙,以利引流.对其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出现眼睑肿胀、青紫、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皮下气肿例数均较实验组为多(P<0.01).结论:出现眶纸板损伤时,术腔尽可能不填塞,或少填,眶纸板破损处不用油纱填塞,留一个通向总鼻道的间隙,是可行且较常规填塞具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刘定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单纯牵引与牵引前后进行超声和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经确诊的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分别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牵引组)与牵引并立体动态干扰电与超声治疗(综合组).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牵引组的71.43%(x2=6.57,P<0.05),表明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牵引组.结论:牵引前后结合超声与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杨大鉴;胥方元;干锦华;蹇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共价修饰方式之一,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可逆过程,受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协同作用控制.酶蛋白的磷酸化是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由ATP提供磷酸基及能量完成的,而去磷酸化则是由磷蛋白磷酸酶催化的水解反应.在哺乳动物细胞生命周期中,大约有1/3的蛋白质发生过磷酸化修饰;在脊椎动物基因组中,有5%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参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的蛋白激酶和磷酸(酯)酶[1].真核细胞的蛋白质磷酸化位点主要发生在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残基侧链的羟基上,不同的蛋白激酶可识别和修饰不同蛋白质的不同位点,生物体内能被磷酸化修饰的蛋白质组成磷酸化蛋白质组(phos-phoproteome),磷酸化蛋白质组将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热点.
作者:严冬梅;李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采气职工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某气矿14个单位294名采气职工进行系统的全面健康检查.结果:①疾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②疾病检出率与性别比,男性高于女性,以颈椎骨质增生、鼻窦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糖尿病为主,且前列腺增生性疾病在男性发病人群中有低龄化发展趋势;③采气职工中鼻窦炎的患病率较高.结论:气矿职工中患病种类较多,需制定合理的医疗保健措施,促进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何治容;刘敏;顾克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异丙芬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ASA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病人全部采用异丙芬、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TIVA).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时、气腹前、气腹后10mnin及术毕时病人的SBP、DBP、HR、SPO2以及麻醉恢复和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诱导后有明显的血压下降与心率减慢,较麻醉前有显著改变(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DBP、SBP、HR、SPO2无显著变化,术后苏醒快,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
作者:廖常莉;石恒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学实验课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技能的任务,也是提高智力不可缺少的环节.进入21世纪,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生化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基本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实验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作者:张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性腹水穿刺后针道种植转移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增强对针道种植转移的认识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癌性腹水穿刺后针道种植转移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针道种植转移常常发生在粗针多次穿刺后的3~75天,平均14天;临床表现有穿刺部位疼痛(84.62%),穿刺部位出现结节(100.00%);所有病例皮下结节活检结果为转移性腺癌,其中69.23%(9/13)为低分化腺癌.结论:腹水穿刺虽有安全、实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癌性腹水有沿穿刺针道种植转移的可能,临床应掌握好适应症;对穿刺后皮下结节进行活检有利于原发疾病和腹水性质的判定.
作者:杜光红;王忠琼;邓明明;李昌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宫内胎盘残留清宫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产后宫内胎盘残留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对照组直接手术.比较两组部分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9±0.41分)比对照组短(P<0.01)、术中出血量(48.93±4.24ml)少于对照组(P<0.01)、一次成功率(100%,40/4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清宫术直观、准确、安全,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田维端;唐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乙肝前S2抗体检测结果在乙肝诙复期中的价值.方法:ELISA竞争抑制法对200例研究对象作抗-PreS2抗体定性检测.结果:经统计,共有63例观察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这63例恢复者中,有58例抗-PreS2抗体阳性,占92%;58例抗-PreS2抗体阳性者中,有55例乙肝DNA转阴即定量检测结果<1×103copies/ml,占95%.结论:抗-PreS2抗体是乙肝恢复期较早出现的抗体;抗-PreS2抗体的出现,意味着乙肝病毒的清除,并预示着病情的恢复,对判断病情的转归及评价药物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云才;郭渝;杨晓梅;邱晓芳;逯心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学对照分析,提高乳腺导管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常规摄双侧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结合病理学结果及文献报导,综合分析X线特征.结果:主要征象:单纯肿块型17例(49%);钙化伴肿块9例(26%);钙化为主型6例(17%),其中单纯钙化2例,钙化并结构扭曲4例;局限致密浸润2例;单纯结构扭曲1例.次要征象:毛刺征18例(占肿块型的67%);彗星尾征4例,恶性晕环征5例,卫星灶2例,阳性导管征6例;乳头凹陷6例;皮肤增厚11例;酒窝征5例;血运丰富10例;腋下淋巴结肿大14例.特殊征象:肿块长径或病变生长趋势沿导管走行者11例(占肿块的42%);钙化分布范围位于同一象限者13例(占钙化的87%),其中钙化整体走行呈V型或向乳头区方向者11例(73%);钙化的形态表现为细线样、分支状或大小不等的多形性者10例(67%).结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以边缘毛刺伴或不伴钙化的肿块为主,肿块的走向、钙化灶的形态、分布趋势及结构扭曲等征象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具有指导性意义,对提高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朱军;曹跃勇;周春蓉;戴信祖;张理平;李登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是随着光学、视频、计算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诞生的一种高科技产品.
作者:李鹏云;曾晓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现在,医学文献绝大部分都是用英文发表的,掌握英语才可迅速直接地与各国进行医学信息交流.医学临床和科研人员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对医学科学情报的吸纳量.所以,医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医学英语.为此,我科从2003年开始,对麻醉学专业《临床麻醉学》的部分章节试行了双语教学.现将开展双语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欧册华;王晓斌;魏继承;石恒林;屈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型化工企业集团6387名职工糖尿病流行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饮酒量,比较不同饮酒状况及饮酒量人群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以不同饮酒量情况下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对危险度(RR).结果:饮酒组和戒酒组的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高于不饮酒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尿病患病率都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BMI为18.5~25时少量饮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年龄进行标准化后,还不能认为饮酒导致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关于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正常人少量饮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丽;刘玉秀;刘丽萍;贾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ide QRS ware tachycardia)是指心电图上QRS波群宽度大于或等于120ms、频率大于100次/分,规则或基本规则的发作性心动过速.它是极为重要的心律失常急症,也是心内科医生和心电图工作者常见的鉴别诊断难题.各种类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病因和预后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误诊而采取错误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致命性后果.有学者曾对12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者仅为32%,而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者为35%,未确诊者为33%,可见本病的误诊率相当高.因此对宽QRS波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刚;陈良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资料患者男,16岁,学生.因反复恶心呕吐10余年加重2年入院,自幼进食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育差,近2年来以上症状加重遂入我院.查体:瘦弱体型,营养不良,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右肺呼吸音较左肺低.未闻及啰音,心脏未见异常,腹部未见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浮肿.上消化道钡餐示:先天性短食管,右侧胸腔胃,食管胃连接部平第9胸椎,胃幽门部完全梗阻,胃镜示:食管裂孔疝.胸CT示:①纵隔旁食管裂孔疝;②右肺下叶少许炎变.入院诊断:先天性短食管胸腔胃.手术证实:贲门失弛缓症,并行Heller术加胃底折叠固定术,术后15天病人饮食顺利痊愈出院.
作者:邵长卿;戴天阳;蒋晓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7-H3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Envision plus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78例胃癌组织进行B7-H3表达的检测,并分析B7-H3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B7-H3在胃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56.6%,B7-H3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大小无关(P>0.05).但是B7-H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类型及预后有关(P< 0.05).生存期超过5年的胃癌患者B7-H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期短于2年的胃癌患者(P<0.01).结论:B7-H3的表达与胃癌具有相关性,可能作为胃癌预后的判断指标和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独立指标.
作者:刘勇;郭庆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开展毕业生问卷调查的目的及意义我院历届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级医疗单位从事临床实践工作,通过调查,准确地收集和掌握他们对学院的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改进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培养适应社会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