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书;周兰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并发周期性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6例干燥综合征并发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免疫学检查.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眼干燥和低钾麻痹表现,辅查提示有高γ球蛋白血症和肾小管酸中毒,5例SSA抗体阳性,4例SSB抗体阳性,经补钾及激素治疗病情缓解.结论:口眼干燥、低钾麻痹、高γ球蛋白血症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重要线索,SSA、SSB抗体阳性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补钾加小剂量激素为干燥综合征并发周期性麻痹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徐勇;陈迎珍;黄颂敏;樊均明;刘先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血压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对靶器官造成损害的机制也还未完全阐明.新近发现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参与了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氧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磷脂中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PO).从而对机体细胞、器官造成损害.
作者:王智彬;刘远厚;陈良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临床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的种类和药敏情况.方法:采用Scptor系统,对266株临床菌和38株院内感染菌的鉴定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菌株及院内感染菌株均以大肠埃希氏菌占首位(分别为29.3%和42.1%),两者的其它菌株顺序也基本吻合,显示出感染的病原菌主要都是机会致病菌,临床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对头孢噻肟为敏感(75.9%和65.8%),两者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接近100%.结论:院内感染菌株对11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有增高的趋势,反映了院内感菌株耐药性明显增高的状况.
作者:逯心敏;郭昌隆;于川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吸收性合成缝线在妇产科手术疤痕切除后皮内连续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用吸收性合成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对照组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吸收性合成缝线在手术疤痕切除后皮内连续缝合中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董述全;张安琴;张宇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儿童良性中央-颞区局灶性异常脑电图的良性癫痫(BECCT)属部分发作癫痫范畴,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就我院1988年以来所收集的80例分析如下.
作者:周斌;刘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治疗尿道内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9月~1999年12月经TEVP治疗的118例尿道内型BP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尿液转清时间平均9.5h,留置尿管时间平均4天.1例丙型肝炎病人因TUEVP术后出血持续8h改为开放性手术,其余117例病人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且恢复快.106(92%)例获得随访.随访3~39个月(平均19个月),均排尿通畅、尿线粗大有力.结论:TUEVP是治疗尿道内型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TJRP相比较TUEVP具有技术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冲洗液用量少等优点.
作者:胡顺鸿;黄贵书;林登云;刘跃江;刘平;李家泉;黄雪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手术矫正技术要求高,而且并发症多,手术成功率低,我院1983年至2000年9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尿道下裂共27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相军;刘铭;吴天福;陈同良;李继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舌诊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望诊的范畴.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均与胃气相通,并通过胃气上蒸于舌,附着于舌之表面,表现为苔;故苔为胃气所生,舌即为外候器官.舌诊在中医理论体系及临床诊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建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鼻窦内窥镜术后应用β-七叶皂甙钠对鼻腔纤维素性渗出物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收住我科的鼻窦内窥镜手术病员55例,术后均用β-七叶皂甙钠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55例鼻窦内窥镜术后病员显效52例(94.5%),有效2例(3.6%),无效1例(1.9%),总有效率98.1%.结论:鼻窦内窥镜术后鼻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的产生均对手术疗效有极大的影响,术后及时合理的应用β-七叶皂甙钠药物,可预防和治疗纤维素性渗出物的产生.
作者:陈富宽;鄢斌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员28例,男4例,女24例,年龄39~60岁,平均49.5岁.1.2 误诊疾病28例中误诊为心律失常13例,冠心病7例,风心病6例,高心病2例,误诊时间短1年,长5年,所有病例经同位素及甲状腺功能检查诊断为甲亢,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
作者:王成武;叶红;朱立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提高鼻中隔成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型术4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随访3~12月,全部病例取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具有照明好、疗效好、并发症少且可同时处理伴发疾病的特点.
作者:刘定荣;唐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内皮素(endothelin,ET)早由日本Yanagisawa[1]于1988年从培养的猪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提纯的含21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多肽,在人类迄今为止发现了3种ET异构肽.分别是ET-1、ET-2、ET-3[2].ET是目前已知收缩血管活性强的多肽,不仅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而且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ET与某些肝脏、胆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李波;夏先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减少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产儿死亡的监护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16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转氨酶和总胆汁酸水平下降;孕周由就诊时的24~39.+2周(平均33+1周)延长至30~40+1(平均37+3周)而终止妊娠;胎膜早破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14例;早产6例(37.5%),胎儿宫内窘迫11例(68.8%);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为5~9分,平均7.5分;无围产儿死亡.结论:严密监护联合综合治疗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健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25岁.因患慢性肥厚性鼻炎在基层医院行5%鱼肝油酸钠双下鼻甲注射1ml后双眼失明30分钟就诊.在注药后约2分钟,患者突感头痛、头昏,继之双眼失明.检查见双眼视力无光感,瞳孔散大约8mm,对光反射消失,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楚,无水肿,视网膜颜色苍白,动脉变细,呈暗红色线条状.
作者:余玲;张可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概述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encephalitis B virus)又称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作者:丁淑军;余光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慢性肾功衰竭(CRF)镜下的胃粘膜病变表现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对74例慢性肾功衰竭及尿毒症患者内镜特征及治疗疗效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衰及尿毒症患者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呈多样性改变,病变累及部位以胃窦、体为多见(28/74).大多数患者有较典型的胃粘膜广泛糜烂出血征象(36/74),止血效果差(13/74).少部分累及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2/74).结论:CRF镜下胃粘膜病变表现为糜烂出血,多为平担、片状、条状出血,弥漫性病变范围广.
作者:杜国莲;李昌平;毛登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肠系膜疝为小肠穿过肠系膜裂孔,易造成纽转或肠绞窄,因而临床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常因及时手术而误治较少.本组5例患者均因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及相应的X线影象等检查所支持,因而导致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袁庆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胎儿脐动脉血流,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胎儿脐血流检测仪,对诊断为IUCR的36例孕妇的脐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峰值之比(S/D值)进行测定.结果:IUGR孕妇脐动脉血流S/D值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是一种安全、方便、实用、可靠的监测方法,是供早期诊断IUGR的途径之一.
作者:张雪;黄桂英;张安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方法:对50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白昼的平均血压高于夜间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峰值在6~12时,次峰在12~18时,与其它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
作者:陈林;陈良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48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服用三苯氧胺加逍遥丸(散)或三苯氧胺加小金丹治疗.结果:有效率98%,临床完全治愈90%,部分治愈8%,无效2%.结论:三苯氧胺加逍遥丸(散)或小金丹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不易复发.
作者:魏仁志;王元正;左怀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