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身因素对护士实习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朱小平

关键词:护理实习, 质量, 自身因素
摘要:护士生的临床实习是护士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步骤,是护士巩固课堂知识、锻炼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的必经阶段.因此,抓好护生的毕业实习对护士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盆腔冲洗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

    由于腹腔镜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已广泛用于妇产科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但术后部分病人可出现上腹及肩部疼痛、盆腔疼痛、轻度肠粘连等副作用.现将我院开展手术结束前进行盆腔彻底冲洗,以明显减轻这些副作用的作法简要报告如下.

    作者:陈德新;张秀智;许盛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合理使用监护设备预防医源性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了许多价格昂贵的监测和治疗仪器,是医院应用高新技术集中的地方,专门收治那些经过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有可能恢复的各种危重病人,使得许多复杂的大手术得以顺利开展.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大量使用,伴之而来的医源性损伤也对病人的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作者:韩兴平;吴泽秀;刘梦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内皮素与肝胆疾病

    内皮素(endothelin,ET)早由日本Yanagisawa[1]于1988年从培养的猪动脉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分离提纯的含21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多肽,在人类迄今为止发现了3种ET异构肽.分别是ET-1、ET-2、ET-3[2].ET是目前已知收缩血管活性强的多肽,不仅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而且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ET与某些肝脏、胆道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李波;夏先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洛赛克治疗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洛赛克对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65例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随机分为两组,均在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高营养及水盐电解质的补充和抗生素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洛赛克40mg静脉推注,每日两次;对照组用西咪替丁600mg静脉推注,每日两次,两组均持续用7~10天.治疗后3天、7天、10天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复查血、尿淀粉酶等指标.结果:洛赛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咪替丁对照组(P<0.05).结论:洛赛克通过强有力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从而抑制胰液分泌,改善胰腺微循环,增高表皮生长因子(EGF),降低肠道细菌移居(BT)发生率,有效治疗胰腺炎.

    作者:王烜;邓明明;李小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与优降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与优降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将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优降糖及单纯饮食运动治疗6周,以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lns)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二甲双胍组与优降糖组ISI均有上升,但二甲双胍组上升更显著,单纯饮食运动治疗组的ISI无改变.结论:二甲双胍较优降糖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戴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监护联合综合性治疗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产儿的价值——(附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减少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产儿死亡的监护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16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转氨酶和总胆汁酸水平下降;孕周由就诊时的24~39.+2周(平均33+1周)延长至30~40+1(平均37+3周)而终止妊娠;胎膜早破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14例;早产6例(37.5%),胎儿宫内窘迫11例(68.8%);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为5~9分,平均7.5分;无围产儿死亡.结论:严密监护联合综合治疗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健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肠系膜疝5例误诊分析

    肠系膜疝为小肠穿过肠系膜裂孔,易造成纽转或肠绞窄,因而临床表现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常因及时手术而误治较少.本组5例患者均因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及相应的X线影象等检查所支持,因而导致误诊.现就其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袁庆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体外反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42例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顽固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4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仪,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28例,显效率66.7%;有效14例,有效率33.3%;无效0例.结论:体外反搏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明显.

    作者:蒲月英;李成玲;李珍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早餐前后电解质、血糖及渗透压的变化规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其急性加重期易合并电解质紊乱.为更好地纠正电解质紊乱,对10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测量餐前静脉血,餐后2小时动脉血的电解质、血糖及渗透压,旨在探讨其变化规律,从而为纠正电解质紊乱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荣福;魏育生;潘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118例报告)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治疗尿道内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9月~1999年12月经TEVP治疗的118例尿道内型BP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尿液转清时间平均9.5h,留置尿管时间平均4天.1例丙型肝炎病人因TUEVP术后出血持续8h改为开放性手术,其余117例病人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且恢复快.106(92%)例获得随访.随访3~39个月(平均19个月),均排尿通畅、尿线粗大有力.结论:TUEVP是治疗尿道内型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TJRP相比较TUEVP具有技术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冲洗液用量少等优点.

    作者:胡顺鸿;黄贵书;林登云;刘跃江;刘平;李家泉;黄雪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0例小儿食管异物临床分析

    小儿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疾病之一.现将近2年治疗的10例10岁以下食管异物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月~9岁.就诊时间0.5小时~5天.异物种类:分金属类及动物类两种.

    作者:何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渗糖联合硫酸镁和维生素B12冷湿敷治疗肌注GM-CSF所致局部反应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GM-CSF),是一种调节造血和白细胞功能所必须的蛋白质,是一种水溶性的非糖基化的蛋白质.该制剂对肿瘤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皮下注射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前体的分化、增殖及成熟.

    作者:谢银芳;吴红燕;张晓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278例尿道下裂术式体会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手术矫正技术要求高,而且并发症多,手术成功率低,我院1983年至2000年9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尿道下裂共27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相军;刘铭;吴天福;陈同良;李继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8例儿童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分析

    儿童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因年龄小,临床表现不明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地作出诊断和治疗,现将1994年10月至2000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随访诊治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邹利元;欧阳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方法:对50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白昼的平均血压高于夜间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峰值在6~12时,次峰在12~18时,与其它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

    作者:陈林;陈良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对纤溶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纤溶系统对血流动力学均有重要作用.有资料显示,两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汤涌;刘远厚;陈良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碘伏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应用

    我院1995年1月~1997年1月应用含碘浓度3000ppm的碘伏(PVP~I)纱布填塞前列腺窝止血行前列腺摘除术254例,止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4例,年龄60~94岁,病程2月~3年.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243列,前列腺癌11例.

    作者:邓勇;黄珀;刘顺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固定桥修复多个前牙缺失的方法改进

    牙列缺失后要求作固定义齿的病人很多,特别是前牙缺失患者,病人戴用活动义齿后感到不舒适,摘戴不便,谈话不清,或因基托与组织之间嵌塞食物而要求作固定义齿修复.

    作者:郭祥林;邓学中;许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体会

    我院1958年~1999年期间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治愈11例,死亡1例.本文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作者:郑晓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型术

    目的:探讨提高鼻中隔成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型术4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随访3~12月,全部病例取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型术具有照明好、疗效好、并发症少且可同时处理伴发疾病的特点.

    作者:刘定荣;唐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