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菊;蒋振华;王杰;刘国旗;董钏;梁传余;付启红;罗刚;张珍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员较多,每日约8000多人次挂号,号源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导致门诊大厅挂号处常常呈现出为挂号而拥挤、排长队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近一年来,门诊部采取多种挂号形式,优化了挂号流程,病员可根据自已的需求,选择不同挂号形式提前挂号,按时候诊,病员无需看病当日到医院排队,使医院门诊的拥挤现象得到改善,也方便了患者,病员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实现了医院和病员的双赢.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血塞通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86.67%,对照组为66.67%、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温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女,56岁,右上腹隐痛2个月,无发热,无恶心、呕吐,纳差.查体:剑突下深压痛,肝区无叩痛,腹部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AFP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B超示肝左叶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周缘见晕圈,其内回声不均,呈不规则稍强回声、低回声;余肝实质光点细、分布均匀.
作者:唐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中大出血死亡,其余137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硬膜下积液2例,脑内血肿5例,张力性气颅2例,癫痫发作3例,3例复发.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CSDH的首选检查.对于有症状的CSDH患者,应根据血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而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是治疗CSDH的关键.
作者:吴建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CT表现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即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36例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首次CT及伤后迟发性血肿发生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多数首次CT检查,可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颅内迟发性血肿发生的高峰期为伤后24~72小时.结论: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首次CT检查多有异常,但无颅内血肿者,应在24~72小时内进行CT复查,以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方不至贻误诊治.
作者:田志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针对性选取我院行THA的病员48例,分为初期小切口THA组、熟练小切口THA组、传统切口THA组,各组16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小时引流量、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期小切口THA组平均出血量,术后12小时平均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等指标均高于传统组,术后Harris评分低于传统组,熟练组与传统组比较,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略少,术后早期Harris评分高,远期Harris评分接近.结论:熟练小切口THA与传统切口THA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优点,初期小切口THA不具微创优势,不必强求小切口THA,并应注重学习曲线.
作者:赵强;陈兴爱;胡定祥;唐影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的手术技巧及影响因素.方法:总结20例立体定向活检病例,其中多发病灶者4例,单发病灶者16例.使用CT、MRI扫描、立体定向仪及手术计划系统精确定位靶点、制定合适的活检轨迹.使用Backlund和Sedan活检针取材,脑浅表病灶使用立体定向环钻开颅全切.术中冰冻活检,术后石蜡包埋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9例获明确的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95%.其中,9例脑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转移瘤,3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1例结核性肉芽肿,1例脑弓形虫病.结论:立体定向脑病变活检术是神经外科十分重要的安全的诊治手段.
作者:蔡晓东;高永中;李维平;闫大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哮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 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适当的治疗,3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妊娠患者症状缓解,随访至产后1 个月,婴儿和母亲均正常.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妊娠时,妊娠早期可选用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2 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布地奈德,强的松口服,短期甲强龙静滴),妊娠中晚期还可选用茶碱类药物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作者:胡竞予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输血申请单填写,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手术备血输血申请单)进行调查,以项目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工整、有经治医生和审核医生签字者为合格.结果:共调查7863份输血申请单,其中规范填写共6 391份,占81.3%,未规范填写1 472份,占18.7%.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超填写的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及临床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观察重型肝炎患者PE前后总胆红素、白蛋白5项指标及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好转率的差异.统计分析PE治疗及次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检测部分患者PE前后内毒素(LPS)浓度,探讨LPS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早中期患者好转率分别为54.4%和27.8%(P<0.01);晚期患者的好转率分别为8.3%和1.4%(P>0.05).PE治疗2到4次,患者的好转率分别为39.4%、43.6%和42.9%,但PE次数在不同组别患者的好转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后好转患者血清内毒素浓度下降(P<0.01).结论:PE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早中期患者的好转率.PE次数为2到4次时,患者的好转率较高,但不同的PE次数未显示相应患者的临床转归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血清LPS浓度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治疗前血清LPS浓度低且治疗后下降者,预后较好;相反,治疗前血清LPS浓度高且治疗后下降不明显者,预后较差.
作者:王嘉川;雷学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12月20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Ⅰ类切口80例.Ⅱ类切口120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Ⅱ类切口手术中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高,其次为林可霉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结论: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以便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切口的感染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作者:倪小绮;张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鼠外耳道腺的正常组织结构及年龄组间,雌雄动物间有无差异,以期为药物评价过程中药物对耳腺影响的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将20只同龄SD大鼠随即分为A和B两组,每组均雌雄各半,分别与12周和17周龄处死,取外耳道腺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外耳道腺在不同年龄组间、雌雄组间有无区别.结果:A组动物雌雄组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B组动物雌雄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A组雌性动物与B组雌性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A组雄性动物与B组雄性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SD大鼠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在雌雄动物间及年龄在12周及17周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在进行药物对耳腺的影响的评价过程中12周龄和17周龄的受试大鼠所得到的结果应具备可比性.
作者:杜艳春;邱爽;陈珂;华晓萍;李宏霞;岑小波;王莉;石桂秀;胡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验分析178例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结果:列前的致敏原分别是硫酸镍、甲醛、香料、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松香、橡胶、白降汞、乙二胺;引起手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是香料和重铬酸钾、躯干和四肢湿疹和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和松香、头面部湿疹和皮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为甲醛和香料,脐周皮炎和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致敏原主要为硫酸镍.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及其性质.
作者:郑德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单纯手术摘除10例,术前3天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术7例.结果:7例术前栓塞组术中出血200~700mL,平均430mL;输血0~550mL;10例单纯手术组出血550~1430mL,平均1200mL,输血350~1200mL.术前栓塞组出血量和输血量较单纯手术组显著减少.结论:术前瘤体栓塞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理想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布桂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博来霉素联合顺铂(BP方案)、5-氟尿嘧啶+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FIP方案)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Ib2-IIb期巨块型宫颈癌共62例,其中36例行BP或FIP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为研究组;另26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为对照组;术前评价NACT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特征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36例患者术前进行NACT有效率为86%;术后病理检查示淋巴结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及宫旁累及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BP,FIP方案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有效、安全、经济,可缩小癌肿体积,增加手术切除率.
作者:王彤洁;熊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技术,老年患者接受介入性手术,往往由于不了解其意义和有关内容,在心理上存在担心、紧张的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1].因此,护士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程心理护理,才能使老年患者减轻焦虑,大程度地配合医护人员,保证介入手术的顺利和成功,我科对160例老年患者行介入手术全程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邹莲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中表现为乳腺痛及肿块者30例,以乳房肿块就诊者16例.钼靶照片14例,诊断为乳腺癌5例(35.7%).42例作彩色超声检查,发现不规则低回声结节37例(89.0%),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周围有蟹足状,血流增加.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40例,23例发现癌细胞,直接住院,术中冰冻切片决定手术方式;23例门诊先行切除活检后住院治疗.结论:高危妇女表现为乳腺增生,用药不好转、症状加重者,应怀疑乳腺癌,首选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价值优于钼靶照片.有肿块者结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汪雪;汪树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者血清尿酸与血压、甘油三脂的关系.方法:163例入选者,MS组96例,对照组67例,对二组的SUA、BMI、WC 、SBP、DBP及TG进行分析.结果:MS组SUA较对照组高.MS组男性SUA与BMI正相关、女性与WC正相关;男女性MS组及对照组SUA与SBP及TG不相关.对照组女性SUA与DBP正相关.结论:SUA对老年女性DBP的维持可能有一定作用.TG对老年人SUA的影响有限;体重及脂肪聚集部位对SUA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韩全水;孙岩;廖淑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甲亢合并巨幼贫的临床资料.结果:长期甲亢耗竭维生素B12,叶酸造成缺乏和胃肠蠕动增强及伴发病如胃炎等致吸收障碍,导致营养缺乏性巨幼贫.结论:甲亢需要营养物质较正常人多,预见性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防止巨幼贫发生或减轻其贫血程度.
作者:姚秋生;安振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在地震伤员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汶川大地震中25例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早期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同时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胫骨平台骨折13例,(SchatzkerⅤ型4例,SchatzkerⅥ型 9例),股骨远端骨折12例,(AO分型C1型3例,C2型5例,C3型4例),25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GustiloⅡ型5例,GustiloⅢA型8例,GustiloⅢB型10例,GustiloⅢC型2例.结果:术后至患者转院治疗期间两周内,25例开放性伤口均闭合,8例伤口术后出现表浅感染,经加强局部换药感染控制,无伤口深部感染.术后复查X线片无关节面塌陷,骨折无成角畸形,患者出院时无外固定支架钉道松动.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为不适宜做内固定治疗的膝关节周围严重开放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地震等重大灾害所造成的复杂伤情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胡旭栋;王光林;裴福兴;宋跃明;杨天府;屠重棋;黄富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