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于1830年所著,自创活血化瘀数方对医学有很大贡献,尤其治疗脑血管病效果很好,故做如下总结.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哲学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述.结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某些概念存在着医哲不分、层次分化不全、内涵与外延关系不清等问题.促进医哲分化、深入进行中医微观领域研究及对中医文献进行系统继承等方面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徐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岁以内6例,3~6岁20例,7~12岁14例;均在本院或其它医院以肺炎住院治疗,病势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患儿似愈非愈,精神疲倦,纳呆或便溏,时咳嗽,或低热易汗,爱哭闹,喜静恶动.
作者:刘智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气学说在中医养生康复中的运用.方法:归纳整理分析相关资料,结合当代医疗实践,对运气学说古为今用进行探讨.结论:五运六气的变化对人产生影响,对中医养生康复有重要意义.运气理论能够指导药物调治、饮食调理、情志调护、色彩疗法和音乐疗法等.
作者:李新;陈勇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沪上名医奚九一教授从事糖尿病足探索研究已50余年,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吾有幸从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奚老诊疗糖尿病足经验之个人心得简介于下,以资共享.
作者:王娟;张如峰;李进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笔者近5年,采用针刺与艾灸并用治疗小儿遗尿6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儿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小7周岁,大14周岁;病程短3年,长10年.
作者:葛丽丽;王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脑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而急性期的治疗为重要,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传统中医发病学观点的影响,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多局限于平肝熄风、化痰开窍为主,但效果不佳.笔者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当以治标为先,活血化瘀为治疗法则.兹不揣愚蒙,试作初探.
作者:周向阳;王荣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探讨治疗CAG的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C)组:作为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 w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 w结合饥饱失常、疲劳过度使大鼠致虚;③维酶素(V)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维酶素治疗21d;④黄芪建中汤(RA)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分别应用中性品红清除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 d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V组.结论:黄芪建中汤可以显著改善CAG大鼠的胃粘膜血流量,提高其前列腺素E2含量,提示其具有加强CAG大鼠的胃粘膜屏障功能,从而达到对CAG治疗和逆转的效果.
作者:刘旺根;陈四清;冯黎;王琦;吴景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传统方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归脾汤化裁(去枣仁、元肉,加白茅根、三七)治疗本病35例.结果:完全缓解26例,总有效率94.3%.结论:本方能调节免疫及水电解质代谢,增加肾血流量和过滤率.
作者:张金虎;王玉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拔罐加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梅花针沿臀部,大腿的足三阳经脉循行路线由上而下叩刺,叩至有微小出血点后,即用闪火法拔罐.穴位注射选腰2~腰3夹脊穴,用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本方法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瘀生新.
作者:李巧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肝脏是调节的枢纽,以保证机体的气血调合,阴阳平衡.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机调达,经络畅通,气血和调,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如果肝的功能失常,发生肝气、肝火、肝风、肝寒时,五脏六腑必受欺害,可导致妇科诸疾.
作者:王联庆;王昆;宫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产后发热的疗效.方法:运用刘完素的柴胡四物汤化裁(柴胡、太子参、半夏、生地、甘草、当归等)治疗产后发热153例.结果:总有效率96.73%.提示:本方具有和解少阳,凉血祛瘀,养血退热的功效.
作者:王玉玲;臧向博;封亚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中药与西药并用时当注意的不利因素.1、要注意形成难溶性物质,降低吸收率,影响药效;2、酸碱中和,改变原有中西药的酸碱环境;3.改变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4.影响药物的排泄;5.产生毒性物质,导致药源性疾病;6、产生相加作用,使药效过强;7.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8.用药重复累加,加重或诱发并发症;9.破坏成分,导致失效;10.炒炭类中药,要防止其吸附作用.
作者:徐成贺;刘素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典名方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下瘀汤加味(大黄、桃仁、(庶)虫、三棱、桂枝、茯苓、皂角刺、穿山甲等)治疗本病45例.结果:总有效率95.6%.结论:本方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消结的功效.
作者:张英娥;刘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配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补液及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山莨菪碱灌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病毒唑.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90.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作者:傅英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槟榔对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运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1各组大鼠胃窦浆膜上缝置应力传感器,用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灌药前后胃运动胃运动曲线;2放免法检测大鼠胃肠组织中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1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收缩频率加快,功能性消化不良组无明显变化;各组大鼠胃平滑肌收缩幅度明显增强;2槟榔液灌胃后,正常大鼠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及空肠的胃动素含量增加,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大鼠胃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明显减少,正常大鼠无显著差异.结论:槟榔能促进正常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动力,主要通过增强胃平滑肌收缩幅度,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邹百仓;董蕾;魏睦新;魏蓝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传统方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88例以八正散加味(加黄芪、石苇、金钱草)治疗,对照组32例运用抗生素配合中成药结石通片和延胡止痛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68.8%,(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八正散有清热通淋排石的功效.
作者:王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酒温涂擦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运用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配合涂擦温药酒(桂枝、红花、马钱子、曼陀罗)治疗本病68例,并没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鱼腰、四白、下关等)治疗66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此种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有利于受损神经和肌内的修复.
作者:赵根生;刘勇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血从肾论治的疗效.方法:采用益肾汤(熟地、菟丝子、枸杞子、淮山药、山茱萸、炒续断、杜仲、旱莲草)随证加减,治疗青春期功血30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从肾论治青春期功血,能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疗效满意.
作者:陈秀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制剂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组40例,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黄芩、连翘)治疗;对照组46例,使用抗生素(哌拉西林+苏巴坦)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78%,两组疗效相同,(u=0.34,P>0.05).观察组气喘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临床症状的改善如退热、止咳、痰液吸收、体征消失、住院时间等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常规在治疗前后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用药后在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肝功能(ALT)、肾功能(Cr)、外周血象、尿常规等项目检查中均无异常发现.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除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化痰功能外,尚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作用.
作者:李清平;翟雪松;董文斌;张莲玉;何利璋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