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感染与脑损伤122例临床分析

冯艺;唐军;屈艺;母得志

关键词:宫内感染, 脑损伤,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类型及其与患儿脑损伤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出院诊断先天性感染的122例病历资料,并随访患儿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分析神经系统损伤发生概率及类型. 结果 122例中早产儿44例(36. 1%),低出生体重儿38例(31. 1%);单纯先天性梅毒感染69例(56. 6%)、病毒感染14例(11. 5%)、细菌感染11例(9. 0%),结核感染1例(0. 8%),混合感染18例(14. 7%),病原菌不明确9例(7. 4%). 50例有影像学检查中41例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及脑实质密度减低. 共随访100例(随访率82. 0%) ,死亡24例( 24. 0%) ,平均随访时间(32. 0 ± 16. 7)个月,未见明显异常59例(59. 0%),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17例(17%). 结论 先天性梅毒感染在宫内感染中占较大比例,宫内感染死亡率较高,大部分存活患儿未出现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部分存在明显语言、运动发育障碍、脑瘫、癫痫等表现,需定期随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必要时早期康复治疗.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病房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的真菌种类及耐药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新生儿病房真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并与同期儿科病房的阳性结果比较. 结果 新生儿病房共获得真菌34株,标本来源前四位分别是痰液21例(61. 8%),血液4例(11. 8%),脑脊液3例(8. 8%),气管导管3例(8. 8%);按菌种分前三位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23株(69. 7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株(15. 15%),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12. 12%). 其他儿科病房培养阳性的真菌为143株. 标本来源前四位分别为痰液84例(58. 7%),血液/骨髓20例(14%),大便11例(7. 7%),脑脊液/无菌体液11例(7. 7%). 按菌种分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76株(58. 91%),光滑假丝酵母菌21株(16. 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4株(10. 85%). 新生儿病房中常见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低. 结论 新生儿病房真菌感染第一位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低.

    作者:胡勇;夏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后康复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生产的初产妇16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产后康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各种临床康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在产伤恢复、子宫复旧、食欲、睡眠、精神状态、产后42d盆底肌紧张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发乳腺炎、产褥感染、乳房胀痛、恶露异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发生抑郁情况及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康复干预有助于产伤恢复及子宫复旧,减少产褥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李谋;何清萍;邓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在肿瘤专科医院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某肿瘤医院2014年临床路径实施效果,为肿瘤诊治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临床路径提供参考. 方法 导出临床路径系统中2014年的医院临床路径患者相关信息,通过SPSS 19统计软件对符合临床路径入组条件设定、路径完成情况,以及未纳入、未完成、完成路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费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医院临床路径纳入率、完成率不高,但完成路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和未纳入和未完成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由于肿瘤疾病变异性大,可控性差,治疗过程复杂,且患者大多存在一些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导致制定的肿瘤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纳入率低,变异度高. 因此,在制定肿瘤临床路径时,要充分考虑肿瘤的疾病特点,才能使肿瘤临床路径切实可行,才能通过实施临床路径提高医院管理质量,规范医疗工作流程,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刘罡;向明飞;邹江;罗安心;侯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文文献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联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创建至2014年12月)中关于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用RevMan5. 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篇RCT,包括1909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RR=0. 45,95%CI(0. 38,0. 54),P<0. 01].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使用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较高. 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差,本结论尚需要更高质量临床RCT予以证实.

    作者:杨志兰;柴建华;舒红文;周建芳;彭文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对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行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 C组)和下肢神经阻滞组(N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于蛛网膜下腔给予0. 5%罗哌卡因轻比重液3mL. 下肢神经阻滞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采用浓度为0. 5%的罗哌卡因. 股神经阻滞剂量为20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30mL.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与维持时间、麻醉效果、术中是否追加辅助用药等.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C组与N组相比,麻醉后5min(T5)MAP下降,10min(T10)MA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T1)、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完全消退时间(T3)、运动完全消退时间(T4)、低于N组(P<0. 05). C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 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是膝关节镜手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作者:温开兰;牟玲;杨孟昌;邓佳;蒋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术中的应用. 方法 以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50例胸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以实施优质护理前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改善情况、康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焦虑改善情况、康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在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手术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保障护理质量,还对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云鹰;王琼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两种术式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鼻内镜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疗效. 方法 将7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行鼻内镜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有无差异. 结果 等离子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后1个月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等离子手术组在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等离子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鼻内镜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并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

    作者:包德刚;范敏;蒋亚林;魏锐文;李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空心螺钉治疗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采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5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资料. 所有患者均骨折块移位大于1cm或伴有肘关节脱位并且复位后骨折块嵌顿在关节间隙中,即Ⅱ度~Ⅳ度肱骨内上髁骨折. 其中男13例,女2例;右侧11例,左侧4例;年龄11~23岁,平均年龄16岁;合并明确肘关节脱位7例,合并尺神经损伤症状1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6d. 对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 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5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失效、骨骺早闭、骨块缺血坏死,所有随访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MEPS) ,肘关节功能优14例,良1例. 结论 空心螺钉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朱仲伦;谢德;谭鸿;高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病毒活动阳性的HBeAg阴性乙肝患者免疫学标志物、病毒感染基因型以及YMDD突变分析

    目的 分析病毒活动阳性的HBeAg阴性乙肝患者免疫学标志物、病毒感染基因型以及YMDD突变,探讨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的因素. 方法 收集拉米夫定持续12个月治疗患者,比较病毒活动阳性HBeAg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病免疫标志物表达、感染病毒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的差异. 结果 ①HBeAg阴性乙肝患者中病毒活动率约54. 10%,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②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和病毒基因型分布在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③YMDD相关病毒突变体检测发现, HBeAg阴性患者YMDD突变率达到26. 6%,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其中YVDD突变型在HBeAg阴性患者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HBeAg转阴对于乙肝治疗疗效判断的不准确性,其不准确性原因可能涉反应机体免疫状态的血清标志物、HBV感染的基因型以及药物相关病毒突变型别. 另外,HBeAg转阴的乙肝患者低的持续病毒应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拉米夫定治疗耐药性几率增加.

    作者:张明红;殷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影响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176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后24h出血量、子宫破裂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 结果 176瘢痕子宫妊娠孕妇, 88例阴道试产,68例分娩成功;对照组100例阴道试产,81例分娩成功. 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组与剖宫产组比较,产后24h出血量、产褥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住院天数短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新生儿5min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行阴道试产具有出血量少,母婴并发症少等显著优点,临床上可在严格掌握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相关适应症的基础上,在产程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5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食管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24、48h及72h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间歇性应用止痛药物(5. 90 ± 0. 41)次,少于对照组的(11. 34 ± 0. 6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 67%,低于对照组的34. 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应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郝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维持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维持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 方法 将我院NICU 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3年间收治并符合条件的77例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B组28例,C组26例,三组均在常规治疗(按摩脊背,弹足底,俯卧位,若不能缓解并出现发绀时予以复苏囊正压给氧)的基础上,使用咖啡因治疗,先给予20mg/kg负荷量, 24h后三组分别给予5mg/kg、10mg/kg、15mg/kg维持. 结果 B、C两组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明显减少,治疗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停药时间提前,A、B两组相比,A、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B、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使用咖啡因治疗先用20mg/kg负荷量后,维持量用10mg/kg效果明显.

    作者:焦德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对双相障碍患者的维持治疗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对双相障碍患者的维持治疗1年的结局. 方法选择符合ICD-10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患者,急性期进行8周抗抑郁剂和心境稳定剂丙戊酸镁和喹硫平联合治疗,痊愈和有效者分别联用和不联用抗抑郁剂进入1年的维持治疗期. 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躁狂量表( 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 结果 120例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按就诊奇偶顺序随机分研究组(联用抗抑郁剂组,61例)和对照组(未取用抗抑郁药组,59例). 随访1年后,研究组61例共有40例维持痊愈,14例有效,5例症状复发,转躁2例,总发病率为11%;对照组59例随访1年后痊愈32例,有效10例,复发15例,转躁2例,总发病率为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联用抗忧郁剂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未联用抗抑郁剂组,转躁率无明显差异. 生成分析显示联用抗抑郁剂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长于未联用抗抑郁组. 结论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抑郁剂治疗双相障碍患者1年后复发率低,转躁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联慧;周田;曾永涛;葛乾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压氧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压氧( HB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新生7 日龄SD大鼠72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24只)、缺氧缺血(HIBD)组(24 只)、高压氧(HBO)组(24 只). 各组处理后分别于6h、24h、48h、72h 各处死6 只,采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NF-κB p65在海马区的表达. 采用Image Pro Plus5. 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量NF-κB p65表达阳性细胞数及凋亡阳性细胞数. 结果 假手术组新生大鼠脑海马区有少量凋亡细胞,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 05);HIBD组凋亡细胞数随时间变化明显减少(P<0. 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BO组凋亡细胞数减少明显,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假手术组NF-κB P65在海马区有少量表达,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 05);HIBD组NF-κB P65表达增高(P<0. 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BO组NF-κB P65表达增加更加明显,在各时间点与HIBD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高压氧(HBO)可减少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高压氧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促进NF-κB的持续活化、抗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谭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前列地尔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4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为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加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 PASP)、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现更快,临床疗效、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及PASP、NT-proBNP明显改善,差异有临床统计意义(P<0. 05),治疗组有效率90. 1%,对照组有效率80%,差异有临床统计意义(P<0. 05). 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小儿的高原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清;王崇忠;张晓庆;胥亚福;李毅;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所致颅底缺损的外科修复

    目的 探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所致颅底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 方法 63例患者均行术前CT检查定位诊断,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8例,神经胶质瘤14例,低分化癌15例,嗅母细胞瘤17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9例. 均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其中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43例,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鈦网复合瓣修复20例. 结果 63例患者肿瘤全切46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7例,无术中死亡病例. 63恶性沟通性肿瘤随访57例,术后1年存活55例,术后2年存活46例,术后3年38例. 结论 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分别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鈦网复合瓣修复颅底缺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兵;张虹;吴宇平;刘坤;吕扬成;刘劲松;马杰科;李成;朱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PFNA内固定组52例(Ⅲ型38例,Ⅳ型15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6例(Ⅲ型33例,Ⅳ型12例).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输血,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等,术后1、2、8、16周Haris评分. 结果 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PF-NA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输血少、卧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8周后临床优良率PFNA组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8、16周的Harris评分PFNA组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PFN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各有其自身特点,PFNA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个性化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延伟;邓少林;刘金标;范凌;李伟;覃小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级综合医院门诊用药咨询特点分析及改善措施

    目的 分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用药咨询特点,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方法 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至2014年用药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用药咨询特点. 结果 门诊药房近3年用药咨询服务不断增加,咨询患者就诊科室主要分布于儿科、心血管科、消化科及内分泌科等,咨询患者年龄以≥55岁及≤12岁为主;咨询药物主要为心血管药物、抗菌药物、降糖药物等;咨询的主要内容为用法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结论 药师需要不断加强与扩大药物知识,根据门诊用药咨询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作者:张鹏;杨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儿诺如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征

    目的 了解散发性、急性婴幼儿HuNVs性肠炎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资料.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收集我院门、急诊就诊和住院婴幼儿中急性非细菌性肠炎的大便标本,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临床、流行病学资料. 检测A组轮状病毒抗原,阴性者纳入研究;对纳入标本提取病毒RNA,RT-PCR方法检测HuNVs. 分析检出率、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主要临床表现. 结果 婴幼儿急性非细菌性肠炎并且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阴性的病例149份,RT-PCR方法检测有46例扩增出HuNVs条带,检出率30. 9%. HuNVs感染患儿年龄(13. 59 ± 9. 66)个月;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9~11月份,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呕吐、发热、不同程度脱水. 结论 HuNVs仅次于轮状病毒,是引起散发性、急性婴幼儿肠炎的第二位的病毒.

    作者:夏嘉陵;万朝敏;朱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误吸/窒息危险因素精细化评估及干预体会

    目的 探讨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及病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62例. 对照组入院后行脑出血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常规预防误吸/窒息的健康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脑出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使用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评估,得分>6分者为具有误吸/窒息高危风险,进行误吸/窒息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 125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偏瘫39例,使用镇静药物22例;观察组偏瘫41例,使用镇静药物19例. 对照组窒息1例,误吸、呛咳发生次数为9人次,观察组窒息0例,误吸、呛咳发生次数为2人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应用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误吸/窒息发生率,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樊朝凤;韩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