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旭;王晓红
目的:探讨清热通络、补益类中药配伍治疗晚期创面及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治疗46例晚期创面及褥疮患者,采用橡皮生肌膏(血余、蜂蜡、当归、龟版、生地、石膏等)换药,经治疗30d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8%.结论:橡皮生肌膏在晚期创面及褥疮治疗中疗效显著.
作者:张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实验选择碱法提取青黛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多糖得率,多糖含量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对碱水提取青黛多糖的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碱法提取青黛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65℃恒温水浴箱中加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提3h.
作者:李勤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蜂胶中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钻石)C18 (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0.4%的磷酸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高良姜素在0.00412~0.0247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能用于蜂胶中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小平;林励;白吉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 AQP2)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尿液中AQP2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进行干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AQP2的变化.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大鼠胃窦尿液中AQP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湿偏重组AQP2水平较热偏重组增高更明显;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分别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比较,AQP2的含量降低,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存在AQP2含量增高;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大鼠尿液中的AQP2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已增高的AQP2的含量.
作者:谭永振;陈佩婵;李云鹏;武凯歌;李长海;黄璜;文小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们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185例脱发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16例,女69例;年龄25岁以上28例,25~40岁47例,41~55岁52例,55岁以上58例,平均年龄41.5岁.发病季节:春季22例,夏季10例,秋季81例,冬季72例.辨证为血虚风燥49例,肾阴虚58例,肝气郁结43例,湿热上蒸35例.本组病例均依据中医外科学进行临床诊断.
作者:李俊松;王丽娟;张秀云;张淑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观察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面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抗组胺、钙类、维生素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地、银花、白鲜皮、蛇床子、丹皮等中药辨证论治,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依赖性皮炎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琴;王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诸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主,根据病情巧妙配伍,灵活加减,拓展了补中益气汤的使用范围,收到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二仙汤及其拆方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9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二仙汤及其拆方,疗程2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果:二仙汤及其拆方均能改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二仙汤及其拆方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都有效,发挥主要作用的药物是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等药物.
作者:丁永锋;邹传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法对胃癌术后脾虚证血液流变学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益气健脾中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炒谷芽等)加化疗与单纯采用化疗作对照.结果:益气健脾法能够明显降低胃癌术后脾虚证血浆粘度和癌胚抗原比值(P=0.048、P=0.01).结论:益气健脾法能够降低胃癌术后脾虚证血浆粘度和癌胚抗原比值,有利于抗肿瘤复发与转移.
作者:王克穷;王兴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四君子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本方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功用.笔者加味砂仁、当归、黄芪、陈皮、半夏、升麻、柴胡、佛手、生姜、大枣、佐以升阳补气、补养气血、舒肝理气、化痰和中,增加上述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及因脾胃虚弱而致的临床各科疾患,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姚荣顺;张永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优化肠腑康胶囊B提取工艺. 方法:由于以原工艺制备的成药,临床及药理实验有效,故仅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回流次数为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以干膏率和胡椒碱含量为工艺考察指标,进行提取工艺优化. 结果:方差分析结果,回流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有显著意义;胡椒碱含量测定无干扰. 结论: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加70%乙醇,浸泡1h,回流2次,第一次加乙醇7倍量,回流1h,第二次加乙醇5倍量,回流1h.
作者:牛安琦;杨智峰;蒙麦侠;郑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从中西医学角度探讨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法:通过收集、整理目前国际上新治疗指南以及中医学有关文献资料,对化疗后产生恶心呕吐的中西医治疗药物及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症状是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针对这一症状,中西医学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然而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止吐效果.
作者:黄晓佳;曹勇;孟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脉成骨胶囊对骨折愈合在生物力学及血生化指标方面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双侧桡骨骨折模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共设生脉成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伤科接骨片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第1、3周取兔耳中动脉血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第3、4周取兔桡骨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生脉成骨胶囊对兔骨折模型的钙、磷代谢均有影响,可显著提高ALP的活性,可明显改善骨折愈合后的韧性和强度.结论:生脉成骨胶囊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以改善骨折愈合早期骨的韧性和强度.
作者:李勃;石宇雄;袁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胃利胆、理气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疗效.方法:将111例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胃力胶囊(姜半夏、龙胆、大黄、炙枳实),加服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对照组55例,口服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9%,在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胃镜检查结果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胃力胶囊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具有行气止痛、和胃利胆、消积导滞、通腑降浊,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功效.
作者:王引芳;雷文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针刺双侧合谷穴、双侧足三里穴、双则太冲穴,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60例,单用桂枝茯苓胶囊.结果:治疗组总疗效率96.05%;对照组总疗效率90%.结论:消症止痛针刺能行气活血,消肿散结,中药方剂可行气化瘀.
作者:李蕴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脑益智胶囊配合手术及西药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疗效.方法:6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早期配合中药(水蛭、葛根、白茅根、石菖蒲、郁金等)进行综合治疗,恢复期进行康复治疗.结果:68例中存活59例,其中良好31例,轻残8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6例,病死9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早期综合治疗是原发性脑干损伤治疗的关键,恢复期积极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柏鲁宁;赵晓平;范小璇;周振国;王更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药对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临床早期应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采用早期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药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14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14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活血祛瘀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作者:路勇仕;聂秀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原因和中西医联合干预的疗效.方法:整理、分析、总结我科近年来患者使用PICC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和中西医联合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126例PICC置管患者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8例,术侧上肢肿胀3例,堵管2例,渗血12例.经积极实施中西医联合干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PICC导管使用并发症,尽早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章春芝;宁凤琴;薛志芳;王桂英;池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体针结合耳针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针刺体针取内关、足三里、上下巨虚等穴,耳针取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结果:总有效率94.2%.结论:针刺结合耳针可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排气.
作者:穆静;李兰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法配合美容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内服补益肝肾中药(山楂、白花蛇舌草、薏米、旱莲草、女贞子、桑白皮等),同时配合美容疗法;对照组68例,仅用美容疗法.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70.3%,对照组为45.5%;总有效率治疗组8周后为96.0%,对照组为 73.5%.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益肝肾法配合美容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纯用美容疗法.
作者:曾小平;喻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