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方永军;周锋;胡亚莉;柯尊华;周振国;罗卫;畅涛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羊水过少孕妇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滴注液治疗,均治疗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羊水指数分别为145.33±12.87mm和102.88±14.13mm,都分别高于治疗前的61.54±12.98mm 和60.98±11.31mm(P<0.05),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粪染等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5分钟 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滴注液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妊娠期羊水过少能提高羊水量,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妊娠预后,增加新生儿体重和5分钟Apgar评分,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占莲;贾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癌方有效部位群对小鼠移植性 S180肉瘤、H22肝癌瘤体的抑制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生长试验、小鼠移植性 H22肝癌瘤株生长试验及采用MTT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试验,观察抗癌方对 S180荷瘤小鼠、H22荷瘤小鼠的瘤体重量、抑瘤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的影响。结果: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小剂量组(0.25g/kg)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H22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减少瘤体重量、增强抑瘤率(P<0.01,P<0.05);抗癌方大剂量组(1.00g/kg)、中剂量组(0.50g/kg)明显升高 TNF 活性(P<0.05或0.01)。结论:抗癌方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H22肝癌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增强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雅;范引科;姜姗姗;杨洁;赵岗;谢人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根据透发法自拟皮炎汤、3%硼酸溶液外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方法:将86例合格纳入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且中医诊断为风热症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皮炎汤口服、3%硼酸溶液外敷治疗)46例,对照组(地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3%硼酸溶液外敷治疗)40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4周相关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B组为4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两种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均有效,但以皮炎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赵婵;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前后脑电图的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脑电图异常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从HAMD角度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从中医症状角度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其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同时具有药物治疗抑郁症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作者:赵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芪冬颐心口服液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中药芪冬颐心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衰症状、心功能 NYHA 分级、LVEDd 和 LVEF 等反映心脏左室结构变化指标及血浆NT-proBNP、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衰症状、左室结构变化指标、血浆脑钠肽NT-proBNP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总有效率分别为90%与6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孙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晚期肝癌患者 AFP、CEA 和 CA125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15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予常规治疗葡萄糖醛酸内酯,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等普通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7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氧化苦参碱注射液20mL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1d1次静滴,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AFP、CEA 和 CA125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AFP、CEA和CA125显著降低(P<0.05),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降低AFP、CEA和CA125,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马鹏;孟存英;刘鹏飞;郝婷婷;冯义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对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需预防性治疗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必需的止痛剂加西比灵为主。治疗组以必需的止痛剂配合加减芎龙汤为主,3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1月、2月、3月及6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缓解期均能起到缩短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以及必需止痛剂的使用次数,在为期3月的治疗过程中,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加强,并且在治疗的后期使用加减芎龙汤较使用西比灵效果更佳,在随访期两种治疗方法仍有持续的预防发作的效果,但均有反弹趋势,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两组无差异,但使用加减芎龙汤组能明显减少使用止痛药次数。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芎龙汤分经论治预防偏头痛疗效满意。
作者:潘平康;陈亮;马岱朝;王晓玲;曹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控制愈骨佳胶囊中芦丁的含量,来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甲醇-0.4%醋酸(16∶6∶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含测方法针对性强、重现性好,质量可控。结论:将该方法列入本制剂质量标准中。
作者:白洁;郝武常;郭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 二聚体(D-Di)、肺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7例 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与规范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益气活血法结合肺康复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hs-CRP、D-Di水平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有效率58.8%,治疗组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TNF-α、hs-CRP、D-D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 FVC、FEV1pred%、FEV1/FVC均较治疗前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结合中医肺康复可以减轻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高凝状态,进而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彭磊;陈红英;陆剑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法治疗运动型网球肘和外用药物法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外敷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无效率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法对运动型网球肘有较好疗效,其效果优于临床普遍用的外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马科;张葆欣;王亚渭;尤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对脑出血大鼠灶周 Nestin、Neun 阳性细胞数影响。方法:78只Sprague 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其中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24只,对照组24只,治疗组24只,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立体定向仪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第3d、7d、14d、28d灶周Nestin、Neun的表达及神经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灶周 Nestin 阳性细胞数从造模后即增多,第7天时明显增多,随后持续升高,并于第14d时数量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第28天时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在第7天(P<0.05)及第14天(P<0.01)差异显著。Neun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3 d 即有明显增多,至第7天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组与其他组同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酮ⅡA 可诱导脑出血大鼠灶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并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张毅;方永军;周锋;胡亚莉;柯尊华;周振国;罗卫;畅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输卵管性不孕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活血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8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在宫-腹腔镜术治疗后予以常规抗生素及活血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宫-腹腔镜术后只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术后半年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炎症介质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半年后,患者输卵管通畅疗效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疗效显著(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患者血浆IL-6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活血中药灌肠法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输卵管再通后的复粘率。
作者:陈冬琼;李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消瘿贴治疗甲状腺结节(TN)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 TN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8例,治疗组12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12周,治疗组予消瘿贴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结节大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主症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结节均较前缩小,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瘿贴治疗TN疗效显著。
作者:肖洋;秦艳;胡筱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优选夏天无醋炙佳炮制工艺,为阐明醋炙入肝增效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天无及其炮制品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两个药效成分含量为衡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夏天无炮制工艺。结果:加米醋量20%,浸润夏天无药材3h,中火130℃炒制5min为佳炮制工艺。结论:优选的醋炙工艺稳定可行,能够较好地提高药效成分含量,醋用量、浸润时间、炒制温度对夏天无中有效成分溶出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雷建林;杨翠;李芳;穆旭凯;车晓侠;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57%、临床治愈率7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1.43%、临床治愈率64.29%,两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肠道症状、生活质量、排便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郝孝盈;贾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住院号尾数的奇、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针灸电磁波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10d,共20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磁波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效果优于针灸电磁波治疗。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思路。方法:从中医“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和西医“肠肝轴”学说两方面分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机,探讨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存在肝与大肠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提出治肝调肠的防治思路,应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通腑泻浊等为原则的中药直肠滴注或结肠透析机给药的方法,西医应用改善肠粘膜通透性、合理应用抗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肠蠕动等措施。结论:从肠防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羽萍;王裕云;吴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壮骨方治疗,其中肾虚湿热证运用清化法,肾虚寒湿证运用祛寒法,比较两组疗效、主要指标水平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0.42%(P<0.05);两组治疗后功能指数(BASFI)、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疼痛评分(VAS)、中医症候积分、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中药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8.16%显著低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运用补肾壮骨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主要指标、安全性均优于单纯运用西医药物治疗。
作者:杨雄健;刘永恒;王伟群;张振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寻一个治疗痤疮的不良反应少且疗效好的颠倒散的佳组方比例。方法:兔耳痤疮造模成功后,将32只白兔分为A、B、C、D 组,每组8只。其中A组给予颠倒散原方(大黄与硫磺比例为=1∶1)外搽;B组予改良颠倒散(大黄与硫磺比例为=1∶2),C 组予大黄与硫磺比例为=2∶1的颠倒散外搽。1 d1次,连续2周。模型对照D组不接受任何处理。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粉刺数量、皮脂腺分泌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结束时, A、B、C三组的粉刺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且与模型对照 D 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1周和2周后,三组24h皮脂腺分泌量均较 D 组下降,而同时 B 组皮脂腺分泌总量少,但发生红斑及表皮剥蚀的几率高。结论:增加硫磺在颠倒散方中的比例(或降低大黄的比例)更能抑制皮脂的分泌,但不良反应相应增加;但降低硫磺的比例(或增加大黄的比例)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不会降低其抗粉刺作用。
作者:唐挺;贾敏;昌晖;胡文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腰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采用中药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身痛逐瘀汤水煎内服,1d1剂,分两次服用,10d 为1个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碳酸钙D3片口服,1次1片,1 d2次。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采用目测类比(VAS)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以及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骨密度测量结果。结果:治疗组3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完成治疗后,疼痛、生活质量及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内服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PKP 术后残余痛方面疗效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锋;候光前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