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东;李王军
目的 了解医院工作综合质量情况,并给予正确评价,为医院管理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方法 以各指标实际完成值和标准值为基础,通过计算两者比率(完成值/标准值或标准值/完成值),将各指标比值的综合值作为评价的尺度进行衡量评价[1].结果 近10年综合指数呈起伏曲线状态发展,形成以1997年为低谷,从1998年开始逐年上升,以2004年为峰端的发展势态.结论 通过综合指数的评价分析,改变由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全面综合地反映了各年度医疗工作质量情况.
作者:卢劲;李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5年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从防疫站分离出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转型为一个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提供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技术性机构,而其中的实验室又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技术支柱.
作者:陈庆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对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后对比方法干预前后的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满意度调查分析后找出与病人需要的差距,采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质量意识和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住院病人平均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经资料T检验:前后对比除护士的注射技术外,其它9项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在病人满意度调查基础上的单项满意度分析,充分发挥患者满度作为护理工作的导向作用,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黄少兰;胡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研究以关键绩效指标(KPI)技术为指导,采用主观方法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以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确定出一套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关键绩效评价指标,在权重系数的确定上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综合医院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在部分医院中进行了应用.
作者:庄霞;任旭功;尹爱田;李文;张庆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中日过去10年的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2002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中国的3.2倍,人均GDP是中国的32.3倍;(2)日本1961年实现了国民皆保险,2003年中国城市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口为44.8%,农村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口为79.1%;(3)日本人均卫生费用约是中国的56倍;(4)中国的全国卫生总费用年度发展速度约是日本国民医疗费用年度发展速度的5.2倍.同期,日本国民对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的利用都在上升,而中国的两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5)2000年日本国民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为14.8%,2001年中国国民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的部分超过60.8%;(6)2000年中国男性人均期望寿命相当于日本男性1970~1971年的水平,女性期望寿命相当于日本女性1965~1966年的水平,婴儿死亡率略低于日本60年代的水平.
作者:于保荣;高光明;王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的情况调查,发现和提出临床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对全市21家二级以上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统一,不规范.结论 尽快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管理机构,规范输血行为.
作者:高巨广;万小春;严凤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坐落着这样一家以烧伤、肝胆胰、泌尿、皮肤、骨科、眼科等学科享誉云南,以管理创新驰名西南的大型三甲医院,它就是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带着对她的关注,记者采访了医院的带头人、全国优秀院长杨达宽教授.作为一位技术能力和医院管理能力都同样出色的优秀院长,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与思路.
作者:钟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在医院的具体体现,科学合理的医院规章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没有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就无法形成;有了规章制度而不去执行,医疗质量同样不能保证[1].
作者:李艳平;胡大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性医院近3年的医疗投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患者投诉多的是就诊和治疗过程中的质量和服务,尤其是服务问题.结论 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建立投诉管理机制是降低投诉的有效措施.
作者:奚从华;金其林;顾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医患关系发生改变,取而代之是医患关系复杂化、多元化,尤其是医患关系不协调性矛盾客观存在,使得防御性医疗行为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文章对防御性医疗的产生背景、国内外现状、产生的负面效应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刘琮;胡正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简要介绍澳大利亚联邦和维多利亚州的社会和政治体制,以及以医院服务系统特征,并进行中澳比较分析,为研究澳大利亚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病人满意度提供基础.
作者:杨辉;Shane Thomas;张拓红;刘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实践中发现,现行的护理宣教单内容单调枯燥,为此,笔者设计制作了温馨护理系列宣教卡,融关爱、宣教、指导于一体,兼珍藏、纪念、宣传于一职,投入临床使用,延伸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宣教效果,并取得实效.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符合中国的抗结核药品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国外相关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选择指标并进行试点.结果 共选择了6个主要指标和7个补充指标,并在两个省进行了试点.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抗结核药品管理的指标评价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作者:王倪;王林;赖钰基;徐敏;成诗明;刘剑君;马士文;胡慧懿;孟澜涛;李仁忠;陶武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三级医疗机构的质量督查,探讨目前医疗质量管理的难点,提出加强质量管理的对策.
作者:庞玉芳;梁远;谢苇;张益民;朱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科学管理是医院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医院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医院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和发展,是医院决策层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课题.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分层次进行管理,医院才能快速发展.
作者:朱元春;曾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文章全面地介绍了维多利亚州住院病人满意度监测的方法,包括工具设计的目的、原则和开发过程、问卷的结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表达和应用方式.
作者:杨辉;Shane Thomas;张拓红;刘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疗质量管理需要高质量的测量工具来提供信息支持.文章结合澳大利亚满意度监测的测量工具开发,讨论选择现有工具和研制新工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程序,并提出我国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工具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测量工具资源,并重视测量工具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杨辉;Shane Thomas;张拓红;刘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建立国家调控的采供血机构及质量体系是WHO提出的全球输血四大安全战略之一.为此,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血液质量的法律法规,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紧紧围绕血液质量控制标准,以ISO9000质量管理为模式,根据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社会性质量、经济性质量等四方面的要求[1],兼顾广大职工、服务对象和社会的利益和风险,以期达到较好的血液质量管理效果.现笔者结合我站实际工作就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探讨如下.
作者:雷皖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澳大利亚认为质量是组织绩效的组成部分,管理者对服务质量和安全应承担更大的责任.政府推行临床治理,加强改善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研究机构,制定标准和评价指标.医院将质量和安全问题纳入机构日常和战略管理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政府和医疗机构重视病人和社区参与质量和安全管理.文章在探讨澳大利亚医疗服务质量理念、实践经验和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讨论澳大利亚经验对我国医疗服务管理的借鉴.
作者:杨辉;Shane Thomas;David Legge;张拓红;刘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综合评价中不同确定权重的方法.方法 比较主观赋权法--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及客观赋权法--熵值法,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五种方法赋予生命质量评价领域权重值的优缺点.结果 得出5种方法所计算的权重系数,并分析其所得结果之间的关系以进行优化选择.结论 综合评价中不同的赋权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用于本例,Delphi法更为方便、准确.
作者:阎小妍;孟虹;汤明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