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华;黄二亮;孟晓玫;谢卫华
依据JCI评审标准,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文化调查、不良事件管理、风险管理及员工培训等策略,建立了医院安全文化.与2014年相比,2015年安全文化正向反应率提高了5.85%,2016年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了0.53%,其中自主报告比例提高了22.41%,造成伤害事件发生率降低了0.007%,医疗纠纷赔付额减少了67.68%.
作者:崔冉;郭贞山;宫悦;周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文章从医患共同决策的相关研究趋势与评价工具、医患共同决策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医患共同决策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期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明坚;魏艳;孙辉;许艳;何露洋;王弓茹;李意杰;柯雄;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改进前输血护理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输血查对项目不全,输血过程观察记录不规范,输血时效意识淡薄,用毕血袋处理不规范.从规范输血护理记录,加强时效管理,修订检查标准3方面进行改进.加强了输血环节质量监控,规范了外科患者输血流程,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输血安全.
作者:李丽萍;何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医院在HIMSS EMRAM 7级评审过程中对HIMSS标准的理解、技术实践与项目全过程管理情况,分析了HIMSS EMRAM 7级标准全面互联共享、全面信息化、全面智能应用以及完善的硬件及灾备支撑等技术关键点,以及如何应用标准进行医院管理实践.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巩固医院评审结果的重要路径,通过HIMSS EMRAM 7级评审可实现多方受益.
作者:李庆丰;宋燕燕;杨秀峰;曹晓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推动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探索建立有效的自体输血发展策略.方法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依据广州市临床用血实际,选取90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为44.78%,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自体输血开展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未开展的主要原因为:医院输血患者较少,对自体输血技术未深入了解;人员紧张,技术力量薄弱等.2015年整体贮存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0.5%,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2.7%,回收式自体输血应用率为15.4%.结论 建议将自体输血开展工作纳入医院考核范围,设定为临床用血督导检查内容之一;推荐二级和一级医院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技术;着重推动骨科、移植外科、颅脑外科、产科、妇科等学科领域自体输血的应用.
作者:张伟东;关飞舜;梁明月;梁华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架构与建设实践.通过移动智能医疗系统的院前、院中及院后三个主要系统模块,可实现门诊服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对移动智能医疗系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建设展望.
作者:曹晓均;方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探讨了医院如何利用HIMSS标准构建医疗质量质控体系,详细介绍了医疗质控体系中病历质控、电子用药管理系统、预警管理、授权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医嘱闭环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决策管理平台等的具体内容,并对体系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敏清;李丽娟;孙新;曹晓均;罗睿;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确立了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包括4个结构指标、1个过程指标、5个结果指标,并明确了收集与计算方法.结论 该体系有助于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弥补了儿科护理质量定量测评工具的缺乏,突出了儿科专科护理特点,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专科技能水平,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
作者:张晓侠;杨晓蓉;张玉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质量过程指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应用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中.方法 梳理医院质量管理指标,按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SMART)原则筛取考核指标,设定考核方式.结果 建立了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医疗质量过程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监测.结论 医疗质量指标的信息化监测和考核,使医疗质量数据获取及时、准确,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刘月辉;曹秀堂;姚远;刘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现况及决策模式,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高通量基因测序、药物涂层支架两项具体新技术,采用横断面设计和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19家医院的患者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5城市19家医院的950位患者(心内科178位,妇产科233位,其他科室554位)和908位医生(心内科158位,妇产科177位,其他科室556位);54.9%~63.5%患者会主动向医生表达诉求,52.8%~58.9%得到医生回应;85.3%~96.7%医生会征求患者意见,41.5%~52.5%认为患者诉求会影响医学技术使用;83.4%~94.3%患者偏好医患共同决策,85.8%~91.5%患者和63.9%~91.6%医生实际感知到医患共同决策.结论 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仍需加强;患者和医生共同感知决策模式;医患沟通现状与决策模式存在差异;加强医患交流,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明坚;魏艳;何露洋;王弓茹;李君秋;柯雄;李娜;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全科医生是落实分级诊疗的关键队伍.整合医学的兴起为全科医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出路.具备整合医学素质的新型全科医生是整合各种医疗卫生资源的健康管理专家、高级代理人和服务者.新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应着力在培养体系、培训教材和评价制度上贯穿整合医学的理念.
作者:杨志平;刘运芳;樊代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要求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应急核心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评价医院应对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应急能力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贯穿应急过程的3个维度,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终止,对医院应对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应急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有助于医院针对性改进并提高应急能力水平.
作者:张屹;曹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病历质量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病历质量督查工作效率低下、督查取证困难、缺乏系统回顾及分析评价、不能有效整改追溯等问题,研发了病历质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督查,获取了所有扣分明细,并进行全面比较分析,说明病历质量信息化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洁;谭申生;曹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规范标准,政府主导与医院实践业务脱节等,指出了建设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从健全质量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与工作报告,信息报告与处理通路,分析、评价与干预4个方面介绍了医学装备控制的运行机制.
作者:曹红儒;李帅帅;高敬龙;韩伟;张恩科;刘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运用PEST-SWOT调研了上海市1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员工关爱工作开展现状,针对现行员工关爱项目内容存在的瓶颈和困惑,通过明确目标,确定服务模式、内容和流程,探索出一套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员工关爱计划服务模式和应用策略,为医院人本化管理真正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柯颖达;苏家春;卢霏;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分析了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情况,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信息高度集成、全过程信息追踪可实现感染防控关口前移以及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等.同时从多部门合作规范诊疗行为、多途径多层次质控以及将临床科室感染病例上报指标纳入质量考核体系3个方面介绍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实践情况.认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丛须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推进医院感染监测的工作.
作者:丁丽丽;王鹏;古丽米热·阿尔肯;张平;喻玲丽;修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二胎政策实施前后产科病历书写质量变化情况,探讨二胎政策下提高产科病历书写质量的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某院2013年-2016年产科病历书写质量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二胎政策实施后,该院产科病历书写缺陷率由0.74%提高为0.94%,围手术期记录缺陷与首页缺陷均明显增加.结论 医院应把好科室自查关,落实病历环节质控,促进产科病历书写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双提高.
作者:钟旋;卢建军;刘秋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基层捐血屋的单一功能配置已无法满足群众的综合性服务需求.选择离城区较远、人口基数较大的基层捐血屋,展开包括无偿献血宣传、招募、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贮存与发放以及血费报销和献血者归队等功能拓展.这对促进农村无偿献血发展,提高血液成分制备率,提升献血服务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韦振兴;庞栋;张翙;黄金环;农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以狂犬病防治为例,介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网络和管理考核体系.实施后,使狂犬病发病数自2012年-2015年逐年递减,狂犬门诊规范化处理病例数2015年较2014年增加5 175例,狂犬病防控知识回答正确率由50.3%提高至56.8%.结合精细化管理“精、准、细、严”的原则对经验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精细化理念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机构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合作等建议.
作者:吴越;李恒新;张雅娟;李刚;刘南;高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找出影响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并于2015年5月和2016年7月对职工分层抽样进行调研,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将问卷59项问项聚成有形性、可靠性、呼应性、支持度、转换成本、满意度和忠诚度等7个维度.支持度对职工满意度、忠诚度影响大.在编、中级职称者满意度低,科研、后勤及高级职称者忠诚度高.所有职工2016年满意度和忠诚度较2015年显著提高(P<0.05).结论 医院通过改革与转型,大胆创新,实行绩效改革,不拘一格用人才,推动科室间的合作与联动,多方支持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了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作者:李敏;万申敏;卢洪洲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