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信息化助推门诊预约服务的实践

卢武红;韩雷;彭巧君;陈曲;尼木格日勒;李婧;谢晓宇;修燕

关键词:信息化, 门诊多渠道预约, 实践与效果
摘要:介绍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的实践.开展门诊预约诊疗可从健全预约流程、统一号源管理、开展多元化的预约方式,启动实名制预约、缴费、支付功能等,多渠道门诊预约服务使门诊就诊次序得到有效改善,患者就医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可全面推广.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HIMSS EMRAM标准的病理标本闭环管理实践

    病理标本在转运过程中的信息传送和转送效率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介绍了基于HIMSS EMRAM7级标准,以及利用现代物流计算机技术,研发出了一套适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病理标本的全流程闭环可追溯管理系统,并分析了系统标本查询、条码打印、标本采集、标本打包、标本输送、标本等级等功能.

    作者:曹晓均;余少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二次调查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服务质量改进

    目的 了解医院服务中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科室和第三方对出院患者两次电话回访.结果 科室调查不满意患者47例,第三方对之二次回访,不满意患者仍有28例.不满意因素有服务态度、医疗效果和医护沟通.结论 通过分析两次调查患者不满意的原因,提出科室应选择合适回访时机,提高医护人员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理念、改善其服务态度,关注延续护理等措施,以不断改进医院服务质量.

    作者:薛小静;王君;杨小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OSSUM评分在周围动脉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OSSUM评分系统是预测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评分系统,由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严重性评分两部分构成.对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严重性评分,依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有推广应用价值.但系统也存在计算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过高等问题.

    作者:周甜甜;胡佳丽;刘震杰;金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HIMSS EMRAM7级标准的医院信息化实践

    介绍了医院在HIMSS EMRAM 7级评审过程中对HIMSS标准的理解、技术实践与项目全过程管理情况,分析了HIMSS EMRAM 7级标准全面互联共享、全面信息化、全面智能应用以及完善的硬件及灾备支撑等技术关键点,以及如何应用标准进行医院管理实践.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巩固医院评审结果的重要路径,通过HIMSS EMRAM 7级评审可实现多方受益.

    作者:李庆丰;宋燕燕;杨秀峰;曹晓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上海市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比价研究

    目的 掌握现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较和筛选不合理的手术项目,为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标化价值模型,测算手术医疗服务项目价值,开展价格水平和比价关系比较分析,综合各因素筛选出需优先调整的项目.结果 共测算上海市现行手术类项目数1 698项.现行价格总值为标化价值总值的37%.偏低价格项目数为1 098项,占比为65%;偏低项目中构成比比值低于0.6的项目数为391项,占23%.偏高项目中构成比比值大于3的项目数为226项,占13%.共筛选项目235项,占总项目数的14%,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88%,共涵盖18个学科.结论 上海市现行手术类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不合理,现行价格水平总体偏低.建议依据标化价值比价关系分步分批逐步调整,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

    作者:王海银;龚莉;付晨;许速;贺渊峰;沈志华;高广文;彭颖;金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医患沟通与决策模式探讨

    目的 分析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现况及决策模式,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高通量基因测序、药物涂层支架两项具体新技术,采用横断面设计和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19家医院的患者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5城市19家医院的950位患者(心内科178位,妇产科233位,其他科室554位)和908位医生(心内科158位,妇产科177位,其他科室556位);54.9%~63.5%患者会主动向医生表达诉求,52.8%~58.9%得到医生回应;85.3%~96.7%医生会征求患者意见,41.5%~52.5%认为患者诉求会影响医学技术使用;83.4%~94.3%患者偏好医患共同决策,85.8%~91.5%患者和63.9%~91.6%医生实际感知到医患共同决策.结论 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医患沟通仍需加强;患者和医生共同感知决策模式;医患沟通现状与决策模式存在差异;加强医患交流,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明坚;魏艳;何露洋;王弓茹;李君秋;柯雄;李娜;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JCI的医院安全文化管理实践

    依据JCI评审标准,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安全文化调查、不良事件管理、风险管理及员工培训等策略,建立了医院安全文化.与2014年相比,2015年安全文化正向反应率提高了5.85%,2016年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了0.53%,其中自主报告比例提高了22.41%,造成伤害事件发生率降低了0.007%,医疗纠纷赔付额减少了67.68%.

    作者:崔冉;郭贞山;宫悦;周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临床科室质控组长岗位能力培训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科室质控组长培训前后岗位能力变化情况,分析培训效果,以提高医院质控质量.方法 对72名质控组长,于2016年1月(培训前)和12月(培训后)进行问卷调研.结果 培训后,质控组长对质控知识的自评知晓率和考核正确回答率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传授病历书写方法,书写质控科室病历,协助机关管理等能力胜任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通过岗位能力培训,促进了科室质控组长胜任岗位工作,搭建了质控组长交流平台,建立了质控组长培训长效机制,进而不断提升了医疗质量水平.

    作者:刘维;王宏斌;肖妹;田妮娜;张珊红;安书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国外产科急诊模拟技能培训现状及启示

    综述了国外产科急诊模拟技能培训现状,包括培训对象、地点、周期、方法、工具及评估方式.提出了建立区域性大型培训中心,完善产科模拟培训方案,开展国家级产科模拟培训课程,开展多学科跨专业培训,为受训者提供安全模拟环境等建议.

    作者:陈霞;吴娜;庄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于HIMSS标准的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实践

    探讨了医院如何利用HIMSS标准构建医疗质量质控体系,详细介绍了医疗质控体系中病历质控、电子用药管理系统、预警管理、授权管理、抗菌药物管理、医嘱闭环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决策管理平台等的具体内容,并对体系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敏清;李丽娟;孙新;曹晓均;罗睿;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分析了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规范标准,政府主导与医院实践业务脱节等,指出了建设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从健全质量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与工作报告,信息报告与处理通路,分析、评价与干预4个方面介绍了医学装备控制的运行机制.

    作者:曹红儒;李帅帅;高敬龙;韩伟;张恩科;刘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用整合医学建设新型全科医生队伍

    全科医生是落实分级诊疗的关键队伍.整合医学的兴起为全科医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出路.具备整合医学素质的新型全科医生是整合各种医疗卫生资源的健康管理专家、高级代理人和服务者.新型全科医生的培养应着力在培养体系、培训教材和评价制度上贯穿整合医学的理念.

    作者:杨志平;刘运芳;樊代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小型民营医院人才管理机制探讨

    民营医院生存发展的重点是人才,而中小型民营医院要解决这一难题,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其次是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灵活多样的引进方式、完善的培训方式、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医院的凝聚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李朝阳;董晓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上海市病历质控信息化督查实践

    病历质量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传统病历质量督查工作效率低下、督查取证困难、缺乏系统回顾及分析评价、不能有效整改追溯等问题,研发了病历质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督查,获取了所有扣分明细,并进行全面比较分析,说明病历质量信息化督查是提高病历质量切实、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洁;谭申生;曹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基层捐血屋功能拓展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基层捐血屋的单一功能配置已无法满足群众的综合性服务需求.选择离城区较远、人口基数较大的基层捐血屋,展开包括无偿献血宣传、招募、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贮存与发放以及血费报销和献血者归队等功能拓展.这对促进农村无偿献血发展,提高血液成分制备率,提升献血服务质量等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韦振兴;庞栋;张翙;黄金环;农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找出影响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并于2015年5月和2016年7月对职工分层抽样进行调研,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将问卷59项问项聚成有形性、可靠性、呼应性、支持度、转换成本、满意度和忠诚度等7个维度.支持度对职工满意度、忠诚度影响大.在编、中级职称者满意度低,科研、后勤及高级职称者忠诚度高.所有职工2016年满意度和忠诚度较2015年显著提高(P<0.05).结论 医院通过改革与转型,大胆创新,实行绩效改革,不拘一格用人才,推动科室间的合作与联动,多方支持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了医院职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作者:李敏;万申敏;卢洪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对血站实验室血液检测前、中、后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诸要素和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全面有效的质控,血液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以保证.加强对实验室血液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实验室安全、准确、及时、有效地开展血液检测工作,确保了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潘海平;冯秋霞;唐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疗质量指标信息化过程监测与绩效考核

    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质量过程指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应用在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中.方法 梳理医院质量管理指标,按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SMART)原则筛取考核指标,设定考核方式.结果 建立了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医疗质量过程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监测.结论 医疗质量指标的信息化监测和考核,使医疗质量数据获取及时、准确,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刘月辉;曹秀堂;姚远;刘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患共同决策影响因素及对患者结果的影响

    文章从医患共同决策的相关研究趋势与评价工具、医患共同决策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医患共同决策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期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明坚;魏艳;孙辉;许艳;何露洋;王弓茹;李意杰;柯雄;陈英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用FMEA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流程,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制定可复用医疗器械处理流程,分析各流程步骤中的锐器伤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严重度、发生频率和不易探测度评分,计算事先风险数,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落实.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后,关键失效模式RPN值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毒供应中心员工锐器伤发生人次从2015年的12人次降低到2016年的4人次.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风险.

    作者:张金凤;吴湘玉;刘玉洁;许瑛;何军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