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

张瀚;张清桂;王丽娜

关键词: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 高危前列腺增生,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144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72例手术所用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的重量、术中失血量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残余尿、大尿流率、血钠水平、中心静脉压、满意度等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痊愈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格列汀和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和吡格列酮对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38例,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Homa-β)、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降糖疗效类似的基础上,沙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沙格列汀在控制体重、改善IR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结论 与二甲双胍联用,沙格列汀较吡格列酮更能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且可以降低BMI.

    作者:乔彦;赵景宏;谢席胜;何明海;王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内环境变化及其相关性评价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患儿电解质、心肌酶谱及血糖变化对于患儿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7个月~10岁的V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临床症状表现是否连续惊厥或抽搐状态频繁、昏迷、肢体出现瘫痪、头颅内MRI或CT检测结果为脑实质或是否脑干呈现异常密度病灶等表现并按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重症组47例和轻症组53例.对两组患儿的电解质、心肌酶谱及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 重症组的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患儿明显多于轻症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心肌酶上升及高血糖患儿例数明显多于轻症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患儿的内环境出现紊乱,电解质、心肌酶谱及血糖水平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临床反映患儿病情的客观指标.

    作者:孙泰;龚涛;刘亚军;赵峥;游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睾丸微石症对成人男性精子的影响

    目的 探究睾丸微石症对成人男性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入院诊治的85例睾丸微石症并接受精液常规检查发现精子的成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限制型睾丸微石症组(LTM组)40例和经典型睾丸微石症组(CTM组)45例.同时收集同期入院的40例经超声检查无睾丸微石症且接受精液常规检查发现精子的成年男性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TM超声检查和精液检查,比他们的精子质量,双侧睾丸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值和精液质量的差异.结果 CTM和LTM组两组患者的精液量、精子浓度、VA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精子总数、精子总活力、PR、NP、IM等方面相差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男性双侧睾丸在阻力指数(RI)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组双侧睾丸PSV与LTM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精液量、精子总活力、PR、IM、VAP值等方面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子浓度、精子总数、NP值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丸微石症患者精子质量较之正常成年男性的低,并且经典型睾丸微石症患者精子质量比限制型睾丸微石症下降更加严重.

    作者:安新涛;安晓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切口修复时间、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本院眼科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乳化术切口方式将患者分为角膜切口组(A组)45例及角巩膜缘切口组(B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切口修复时间、术后散光度.结果 B组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B术后7d、14d、28d佳矫正视力及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B组治疗后7d、14d、28d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及平均角膜散光度均低于A组(P<0.05).结论 角巩膜缘切口在超声乳化术中应用价值更高,能减轻手术对患者切口的创伤,减少患者术后散光度,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提高.

    作者:高鑫;王燕;任百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842例肾手术患者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肾病手术患者的肾病疾病谱、发病状况、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肾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内外新肾脏疾病诊疗标准指南,对2000年1月~2013年12月来自某大型医院收治的842例肾手术病例,进行了肾活检资料的分析总结.进而探讨了该地区肾脏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发病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回顾性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组男女比为1.038∶1,年龄56.5±2.2(2~86)岁,51~60岁年龄段发病率高.2006年肾手术标本所占总活检量比例高.本组病例中肾病疾病谱涵盖近20种,肿瘤性肾脏疾病与非肿瘤性肾脏疾病之比为0.17∶1.本组病例肾积水、肾囊肿、肾脓肿、肾细胞癌、移行细胞癌、肾破裂、肾错构瘤、肾结核、肾母细胞瘤和其他肾病分别占31.03%、42.50%、2.34%、6.79%、2.46%、4.22%、4.22%、1.87%、0.35%和4.22%.肿瘤性肾脏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以非肿瘤性疾病增加明显.肾积水的病因中,以肾结石梗阻、肾纤维化、肾萎缩伴或不伴感染为主要原因.结论 肾积水、肾囊肿是过去10年来危害该地区群众健康的主要肾病病种,且近10年来非肿瘤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该地区肾脏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肾结石导致的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是肾手术的主要病因.

    作者:吕春燕;时淑燕;杨玲;陈高莉;李放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肾内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合甲钴铵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治疗,让患者口服抗组胺药(酮替芬),对皮肤润滑剂进行局部应用,如让患者外用炉甘石洗剂,每天3次.对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将贫血有效纠正过来,同时规律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h,每周3次.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磷、iPTH、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5),治疗的总有效率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结论 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肾损伤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俞勇;张黎明;邬碧波;刘瑾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iR-21调控PTEN/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miR-21对于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 分别采用miR-21mimic和miR-21 inhibitor上调和下调肝癌HepG2细胞中miR-21的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0h、24h和48h)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水平使用MTT法进行检测.在干预4h后,使用qPCR法对细胞中miR-21和PTEN 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PTEN和Akt蛋白水平及Akt磷酸化(phospho-Akt)水平使用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给予miR-21 mimic干预的HepG2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给予miR-21 inhibitor干预的HepG2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干预4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miR-21 mimic干预的HepG2细胞miR-21 mRNA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而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miR-21 inhibitor干预的HepG2细胞miR-21 mRNA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该基础研究表明miR-21可能可以通过PTEN/Akt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产生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并通过抑制miR-21的表达具有抗肝脏肿瘤的价值,为进一步肿瘤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王涛;温桂海;张桂东;李恩君;武向鹏;苑昭奖;朱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血压控制,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其中观察组70例,对照组50例,比较患者在术后1、12、24、72h以及1周的颅内压情况.并对患者术后1h、1d、3d、5d、1周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术后6个月的远期生存质量进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术后72h的颅内压(23.83±4.67) 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颅内压(28.82±4.8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评分与远期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近期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疗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期生存质量良好所占百分比为90.67%,显著高于对照组所占百分比5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和植物生存人数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中残、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脑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亮;习望;王海燕;姚志刚;刘宏雷;贾蔚娴;孙晓立;习志强;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局部复发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展望

    直肠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亦趋向年轻化.随着医学进展和诊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其手术技术有了较大的进展,但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率仍较高,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失败并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直肠癌术后复发主要表现为局部复发,由于其诊断及治疗的复杂性,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及肿瘤治疗领域具有挑战性的重大难题之一.因此,愈来愈受到关注及重视.本文就局部复发直肠癌的诊治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晏建华;邓亨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0例,均接受镇静药物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C组)各30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HR、MAP、SpO2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三组镇静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T1-T4时间点C组分别与A、B组比较HR、MAP、SpO2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OAA/S评分分别与A、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康;孙正波;谭爱萍;戴体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Graves病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Graves病甲亢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50例Graves病甲亢患者(GD组)与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 (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检测结果,FT3、FT4、TSH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TG、TC测定采用酶法,HDL-C、LDL-C、Apo AⅠ、Apo B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①GD组的血清FT3、FT4、Apo AⅠ显著高于对照组,TSH、TC、HDL-C、LDL-C、Apo B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T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Graves病甲亢患者的血清TC、LDL-C、Apo B与FT3、FT4之间呈负相关,与TSH之间呈正相关;而血清TG、Apo A Ⅰ、HDL-C与FT3、FT4、TSH之间无相关.结论 Graves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TC、LDL-C、Apo B等项目的紊乱程度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呈一定的关系,因此这些项目可以作为判断Graves病患者病情的指标.

    作者:沙益锋;沈莉敏;陈晓丽;邢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健康成人血栓弹力图参考范围的确立

    目的 血栓弹力图(TEG)可以对人体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但是由于其正常值范围区域的差异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测定甘肃兰州地区成人健康人群血栓弹力图的各个参考的范围值,分析与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的差异性,综合性评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建立本地区的血栓弹力图的参考范围.方法 选取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血常规检查均无异常,排除孕妇、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有出血症状,纳入健康成人共127名,其中男65名,女62名;采用TEG(R) 5000血栓弹力图检测仪,通过测定经高岭土激活的枸橼酸化的血样;对TEG的各个参数进行分析,主要包括R,K,α,MA,LY30及CI.结果 127名健康志愿者的TEG各个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R:3.5~9.2 min,K:0.7~3.4 min,α:45.8~77.1°,MA:48.6~70.1mm,LY30:-1.9~5.4%,CI:-4.9~3.5;对比不同性别间的凝血功能,女性健康志愿者与男性相比具有更高的凝血活性;年龄与凝血活性并无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约有9.6%的健康志愿者被诊断为凝血功能异常,检测的特异性为75%.结论 本实验支持了厂家的推荐,TEG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地区人群的特点,建立符合本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栓弹力图的范围,以供临床诊断参考.

    作者:易思华;林婧;罗强军;张红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P”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3P”模式[抢救设备佳状态(perfecting equipment)、佳的护理技能(perfecting nursing ability)及佳抢救流程应用(Perfecting emergency project)]在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抢救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抢救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3P”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接诊时间、术前准备时间、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以及总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室颤动、冠状动脉闭塞、迷走神经反射亢进以及冠状动脉破裂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十分满意的例数及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P”模式应用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红秀;夏家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进展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引起男性不育常见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是VC重要的治疗方式.目前关于VC的手术适应征与手术治疗方式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放手术、显微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血管栓塞硬化治疗等是目前治疗VC的常用外科治疗方法.但目前对于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手术方式的抉择仍存在大量争议.因此,本文就目前关于VC的手术适应征与治疗方式抉择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柳良仁;杨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明确乌司他丁治疗对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烧伤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及对照组(未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变,及其治疗前后CRP、IL-6、IL-10、PT、APTT、DD、FIB、TT、IgA、IgG、IgM、CD4/CD8等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免疫反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PT、TT、APTT、D-D及FIB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烧伤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及凝血功能.

    作者:张涛;李孝建;邓忠远;汤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绘本阅读在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绘本阅读在住院病毒性脑炎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6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3例为对照组,在绘本治疗中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7月~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3例为实验组,在绘本治疗中采用绘本阅读护理方法.观察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儿童孤独量表(CLS)和遵医行为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绘本阅读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绘本阅读后观察组CLS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明显提高,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绘本阅读可以降低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焦虑孤独程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春秋;王艳;王家菊;黄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组织蛋白酶B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表达与复发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1994~2011年复发的膀胱移形细胞癌标本,共计病理组织切片172份,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行C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CB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癌组织中CB阳性细胞以弥散分布为主,细胞周围基质染色明显.BTCC组织中CB标记指数(21.53±4.27)较正常组织(0.34±0.18)明显升高(P<0.05);高分级癌组织中CB标记指数(27.25±4.82)较低分级(14.38±5.83)明显增高(P<0.05);复发组随复发次数进一步增高(P<0.05);分期高的癌组织中CB值(24.68士5.42)较低期癌组织中(17.24±6.23)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组织蛋白酶B在正常膀胱粘膜中几乎不染色或仅见少许零星的阳性细胞,在分级和分期高的癌组织中染色明显,多为弥散阳性染色,CB可作为判断BTCC患者的进展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唐硕;魏强;王安果;张宗平;文焰林;李云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利拉鲁肽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TNF-α、IL-6及TGF-β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小剂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T1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化指标及血中炎症介质TNF-α、IL-6及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利拉鲁肽+替米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n=100).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10周后患者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和血尿素(UA),以及血中TNF-α、IL-6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经10周治疗后2组患者UAER、Cr和UA以及血中炎症介质TNF-α、IL-6和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发现利拉鲁肽+替米沙坦组较替米沙坦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替米沙坦组患者HbA1c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利拉鲁肽+替米沙坦组患者HbA1c在治疗10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拟似物利拉鲁肽联合小剂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AT1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和单用小剂量替米沙坦均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且使用利拉鲁肽联合小剂量替米沙坦治疗的患者改善更加显著.该结果表明进一步加强血糖控制可以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同时也表明利拉鲁肽可能可以通过独立于降糖外的其他机制直接改善了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但仍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的证实其价值.

    作者:杨冉;王韫芳;张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以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组)进行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97.3%,对照组有效率为92.2%,但未见显著差异.而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NIM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有了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评分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全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系数及心排血指数均相对治疗前有了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后脑部血液动力学指标如: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特性阻抗均在治疗后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外周阻力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可促进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田琴;田文芳;李延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氨基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对皮肤肿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对皮肤癌前病变或浅表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皮肤癌前病变或浅表皮肤肿瘤患者患者10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散光动力学疗(PDT)法组50例与手术组50例.PDT疗法:治疗前对用温水润湿患者皮损部位并取出该部位痂皮等,将艾拉外用5-氨酮戊酸散调配成20%的ALA溶液,并均与涂抹于患者皮损部位.用黑色塑料布局部避光封包皮损部位三个小时后,采用光动力治疗仪LED-IB型对皮损部位进行红光照射半个小时,波长为635nm,能量密度为100-120J/cm2.光照面积需根据患者肿瘤大小调整,光动力治疗共计4次,且两次时间间隔大于一周.手术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痊愈人数、平均创伤面积,病变面积以及手术费用和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结果 PDT组治疗后痊愈34例高于手术组24例;PDT组治疗费用以及手术创伤面积较手术组明显更低,治疗后PDT病变面积减小程度远大于手术组;PDT组满意人数明显多于手术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皮肤癌前病变以及浅表皮肤肿瘤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治疗疗效较高,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孝兵;杨帆;李雅琴;李锋;周婷;汪小燕;魏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