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明胶海绵在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曹万弘;游箭;汝斌龙;车亚伟;颜军;何学红

关键词:难治性, 消化道出血, DSA诊断, 介入
摘要:目的 评价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高压消毒过的明胶海绵颗粒和新鲜明胶海绵条栓塞靶血管.结果 18例患者DSA首次血管造影阳性者16例.在16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15例,有效止血率为93.75%(15/16例).对2例DSA结果阴性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试验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有效止血率为50%(1/2例).结论 采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神经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组(微创组,n=40)与常规手术组(开颅组,n=40),以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成本效益比较,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周GCS评分比较意识水平,以及术后2周NIHSS评分情况比较短期疗效,以术后90天Barthel指数比较远期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18例;开颅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9例,微创组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2周NIHSS评分及术后90天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缺损程度均优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并且住院费用少于开颅组.结论 微创手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较满意,能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石柳;尹东坡;尹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单纯明胶海绵在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高压消毒过的明胶海绵颗粒和新鲜明胶海绵条栓塞靶血管.结果 18例患者DSA首次血管造影阳性者16例.在16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15例,有效止血率为93.75%(15/16例).对2例DSA结果阴性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试验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有效止血率为50%(1/2例).结论 采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万弘;游箭;汝斌龙;车亚伟;颜军;何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CT成像评价可疑冠心病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成像(CCTA)预测可疑冠心病(CA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采用Stata1 1.0分析数据,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及其95%可信区间,绘制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合计381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中位随访期25个月.阴性CCTA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死亡、心肌梗塞(MI)和血管再通发生率分别为0.48%、0.34%、0.05%和0.02%;阳性CCTA患者中,相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8%、1.59%、0.89%和1.39%.MACE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LR、-LR和DOR分别为0.99(95% CI:0.97~1.00)、0.43(95% CI:0.37~0.49)、1.74(95% CI:1.56~1.93)、0.01(95% CI:0.00~0.08)和118.27(95% CI:20.69~676.06).结论 CCTA对可疑CAD患者具有极好的预后价值,阴性CCTA可基本排除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贾鹏;蒋炳虎;王继琛;吕献军;赵全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1岁以下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均<1岁.另选择同期治疗的典型川崎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月龄(9.8±0.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影像学和实验室诊断差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中1项人数为6例,符合2项人数为30例,符合3项人数为20例,符合4项人数为3例,符合超过4项者1例.心脏彩超结果发现,心脏血流异常38例(63.3%),冠脉扩张43例(71.6%),冠状动脉增厚17例(28.3%);X线片结果显示,肺纹理增粗35例(58.3%),肺野斑点12例(20.0%),其他13例(21.7%).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0.5~5d均发热消退;心脏彩超检测显示,冠脉扩张人数降低到13例(21.6%),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3,P=0.035);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X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和肺野斑点人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 =8.06,P=0.001);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平均住院(9.1±1.2)d.结论 1岁以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与典型川崎病具有明显区别,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经过治疗后,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军;王娟;余章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原发性胃癌与胃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与鉴别诊断

    目的 总结原发胃癌及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减少二者的漏误诊率.方法 对53例手术及病理均证实胃恶性肿瘤的患者分析其胃肠钡餐、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3例病例中有30例终病检证实为原发胃癌,23例证实为胃淋巴瘤.临床表现多为上腹包块、腹痛、消瘦、恶心、呕吐,影像学表现主要是肿块、充盈缺损、龛影等.结论 原发胃癌与胃淋巴瘤具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但是二者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部CT等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中又有各自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可以使原发胃癌与胃淋巴瘤的误诊率大大降低.

    作者:禹健;陈世孝;何朗;李海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与肝脏病理关系

    目的 探讨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慢性HBV感染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对70例HBV感染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同时行HBV相关血清学检查.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数据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70例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为(35.56±10.42)U/L,其中ALT<40 U/L者50例,HBeAg阳性40例,HBeAg阴性30例.70例慢性HBV感染者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为(5.55±1.20)%,健康对照组为(4.85±0.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03).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495,P=0.003).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的患者62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表达水平为(5.80±1.14)%,高于8例G>2患者的(4.00±0.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5,P=0.00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的患者48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为(6.00±1.34)%,高于22例S≥2者的(4.70±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9,P=0.001).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负相关(r=-0.539,P=0.001),与纤维化分期亦呈负相关(r=-0.488,P=0.003).结论 CD4+、CD25+、CD127low/-Treg与乙型肝炎的病情慢性化、肝组织损伤有关,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郑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顺序,将12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路径,而观察组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即针对患者不同住院时段(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时)制定标准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并按照健康教育流程实施,对两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情况、遵医行为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掌握健康知识情况、遵医行为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8.3%、95.0%和91.7%,均高于对照组的85.0%、76.7%和53.3%);而住院时间(13.8±1.3)d短于对照组的(17.4±1.5)d,住院费用(11236.3±129.5)元也少于对照组的(15663.2±131.6)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率、遵医行为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晓芬;彭晓红;宋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4例,按照掷骰子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患者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斌;李彬;高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8例神经外科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在临床治疗相同情况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事先制订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 在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方面,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对痰病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可控制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徐灵洁;高云霞;张玮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缝合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生产过程中须施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3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3例.观察组施行改良式会阴侧切,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皮下脂肪与皮内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对照组施行传统式会阴侧切,对阴道黏膜、会阴肌层与皮下脂肪采用间断缝合法实行缝合后,后皮内连续缝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缝合时间的长短、伤口出血量的多少以及伤口重度疼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会阴切口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疼痛发生率降低,切口炎性反应轻,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式会阴侧切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切口愈合良好,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云芳;周蕾;朱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对患者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肝胆外科81例ERCP术后留置鼻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不适反应及其程度.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鼻腔刺激、咽喉部不适、睡眠障碍等.进食后,患者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腹部不适程度明显减轻(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无效引流是影响患者ERCP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视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的不适反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刘小红;田云鸿;彭勇;谢昕;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在老年Ⅲ 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对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并评价此化疗方案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呼吸内科确诊为ⅢB期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均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分别统计治疗后鳞癌和非鳞癌的临床疗效和各自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对治疗后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对于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达到完全缓解,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和稳定率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前者疾病进展率低于后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鳞癌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鳞癌(P<0.05).③治疗后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经及时对症治疗后均不影响化疗方案的进一步实施.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化疗治疗老年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尤其是针对非鳞状细胞癌效果更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粉侠;李春萍;左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肿瘤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手术、放疗、化疗这三种主要治疗手段中,放疗因其适应证宽、疗效较好而有着不可置疑的重要地位.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辐射抵抗和辐射耐受现象,大大降低了放射治疗的疗效.因此提高肿瘤的放疗敏感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提高肿瘤放疗敏感性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作者:赵莹;赵晶;韩苏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前列腺癌雄激素去势抵抗相关基因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高通量筛选前列腺癌雄激素去势抵抗相关基因,为研究雄激素去势抵抗进展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并纯化LNCaP及C4~2细胞的总mRNA,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标记的cDNA,与基因芯片杂交;采用Genepix Pro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筛选表达差异的基因;KEGG富集分析每个pathway中差异基因富集的显著性.结果 在表达谱芯片中筛选出41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01个C4~2细胞中表达上调基因,116个表达下调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前列腺癌相关的表达差异的基因有GF、EGFR、HSP、BAD、P21、E2F、Raf、CyclinE、PSA和PI3K等,其中EGFR、Raf表达差异明显.结论 EGFR、Raf基因表达异常可能在雄激素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前列腺癌去势抵抗进展分子机制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马瑾璐;王丽娟;朱青;金桂花;郭希婧;何晨琛;韩苏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常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和100.0%,对照组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0%和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罗伊适应模式可显著改善膀胱癌手术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率.

    作者:杨芦夏;秦自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联合热疗的综合治疗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联合热疗的综合治疗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32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热综合组)1128例,其中肿瘤术后病人804例,晚期肿瘤病人324例,根据病种不同,选用《中国临床》相应治疗方案治疗,同时采用W2102肿瘤热疗系统对病灶局部进行加温至41℃~42℃,加温时间为60min,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1196例中,术后878例,晚期318例,应用相关指南指导治疗.结果 热综组手术后804例中,无瘤存活3年以上726例,复发78例,至肿瘤复发中位时间8.2个月;对照组手术后878例中,无瘤存活3年以上733例,复发145例,至肿瘤复发中位时间9.4个月.两组术后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综组晚期肿瘤324例,CR 46例(14.20%),PR 125例(38.58%),SD 114例(35.19%),PD 39例(12.04%),CR+ PR为52.78%;对照组患者晚期肿瘤318例,CR 37例(11.64%),PR 104例(32.70%),SD 98例(30.72%),PD 79例(24.84%),CR+ PR为4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中都存在化疗和放疗所致的血象异常和消化道反应.热综合组中11例(1%)病人由于术后伤口区对温度的不敏感出现烫伤、局部疼痛及发热.结论 联合热疗的综合治疗恶性肿瘤近期有效率及至肿瘤复发时间均有较好效果,热疗不良反应小,病人可耐受.

    作者:李杨;刘娱;陈淑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与血气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缺氧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分析妇产科收治的60例窒息新生儿(观察组),出生时1min内的脐动脉血气指标及乳酸值,并对产妇羊水性状进行分析,做出Apgar评分,对比新生儿窒息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并与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 60例窒息新生儿中,Apgar评分越低,脐动脉血pH、PaO2和HCO3-值越低,而PaCO2、乳酸值却越高,窒息越重;羊水性状混浊的产妇较羊水清爽产妇新生儿窒息率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值越高,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越高,相比临床诊断胎窘、窒息率更准确,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血气分析的改变,脐动脉血血气指标及乳酸值分析较Apgar评分更敏感,更能直接地反映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程度.在窒息新生儿的血气变化中特别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窒息及缺血、缺氧的重要指标,对进一步治疗窒息新生儿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冯小艳;卿爽;潘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妇科术前诊断为良性卵巢囊肿的患者140例,分为腹腔镜组80例及开腹组6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且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开腹手术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占1.3%;腹腔镜组患者无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及排气时间等,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琳;成莉;周敏;邢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剂量强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1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应用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A组:60 IU/kg,皮下注射,每天2次,间隔12小时;B组:80 IU/kg,皮下注射,每天2次,间隔12小时;C组:100 IU/kg,皮下注射,每天2次,间隔12小时,比较3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均具有良好疗效,3组患者的各指标变化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或P<0.01);B、C两组效果相较于A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C组出现3例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80 IU/kg剂量肝素对AECOPD的病情缓解具有良好作用,且无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艳;乔岩;王清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早期氟康唑治疗ICU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2年入住我科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IFI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对真菌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将评分>40分的81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入组后均进行真菌检测,对照组进行抗真菌治疗;观察组早期应用氟康唑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后对病原学结果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氟康唑进行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提高抗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凯;胡迎春;刘济滔;唐鹏;胡沥;黄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