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陈秀峰;张波;陈志新;陈佳平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及腺苷钴胺联合用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发病5 d 内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予以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外,腺苷钴胺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1次/ d;mNGF 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 d;联合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 ﹢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 d,治疗持续14 d。观察50%疱疹结痂的时间,治疗前、治疗7 d、14 d 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3组50%疱疹结痂时间是:腺苷钴胺组(9.68±2.20)d,mNGF 组(9.40±1.95)d,联合组(9.17±2.30)d,均无明显差异(P ﹥0.05);3组 VAS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腺苷钴胺组与 mNGF 组治疗后 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组治疗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腺苷钴胺组、mNGF 组和联合组分别是63.33%、66.67%、90.00%,联合组更优(P ﹤0.05)。结论mNGF 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
作者:王蜀蓉;张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军队飞行人员在工作生活中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医学检查,以确保早期发现疾病和预防疾病发生,降低飞行中失能事件发生的风险。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是航空医学鉴定的根本依据,我国按照空军1996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1]对受检者做出医学鉴定。飞行人员的医学鉴定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军队注意到因身体因素导致飞行员伤亡的严重后果,遂成立了飞行人员医学研究机构。随后,各国相继制订了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这对保障飞行安全,提高军队战斗力有重大意义。正如 Sharp[2]指出,飞行人员的医学鉴定是在其他安全措施,如军事情报、指令和军事训练之后运用的后一道安全保障。1951年,我军制定了第一个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经多次修订,于1996年相继完善颁布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等几部相关标准,共同构成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体系。
作者:张燕;张俊琦;赵悦;康晓曦;汤亚忻;蒋珺;周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本院检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在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产 EBSLs 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82株,其中产 EBSLs 的98株,占53.8%;多重耐药的细菌数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但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本院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高,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变迁,防止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局部流行。
作者:蔡敏琪;何宇佳;孟铖;农树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肾移植手术逐渐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的特殊性,术后精神异常的并发症已成为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精神状态异常是临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我科于2008年8月~2012年10月成功进行了157例肾移植手术,术后患者中出现早期精神状态异常39例。为减少肾移植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异常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分析相关因素,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唐冬梅;郭瑜;付饶;任春蓉;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病例女,45岁,因“右肱骨骨折术后10个月,外固定钉孔红肿、流脓5 d”入院。检查提示: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血常规、胸片等辅助检查均正常。拟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右肱骨病灶清除和外固定架固定术。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药物等过敏史。术前用药: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2 mg 肌肉注射。入手术室后患者神志清晰,血压136/72 mmHg,心率85次/ min,呼吸20次/ min,血氧饱和度99%。外周静脉输注平衡液500 ml,麻醉前予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心先安90 mg 静滴。行右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顺利,神经异感显著,回抽无血后注入0.5%甲磺酸罗派卡因20 ml。鼻式吸氧,25 min 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无不适,生命体征监测正常。约在70 min 时,患者诉胸闷难受,心率从73次/ min 降至42次/ min,血压96/56 mmHg。立即予阿托品0.5 mg、麻黄素20 mg 静推,效果不佳。2 min 后突发全身抽搐,患者意识渐模糊,继之心跳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出,股动脉波动消失,无血氧饱和度显示。立即予肾上腺素1 mg 静推,面罩辅助呼吸,同时胸外按压,心率110次/ min,血压测不出,血氧0~30%上下波动。再次予0.1 mg 肾上腺素静推,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控呼吸。心率138次/ min,血压78/45 mmHg,血氧饱和度93%,左侧瞳孔直径5 mm,右侧瞳孔直径6 mm。然后行一系列心、肺、脑复苏处理,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完成手术。术毕立即行头颅 CT 检查提示无异常,5 h 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24 h 后拔除气管导管。2 w 后出院,无任何麻醉相关不适症状。术后8个月余随访,一切正常。
作者:黄世峰;钟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构建 pEGFP-N1-UCH-L1重组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 Wistar 乳鼠大脑组织总 RNA,逆转录合成cDNA,经 PCR 扩增 UCH-L1基因,定向克隆至载体 pEGFP-N1,构建重组质粒,经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UCH-L1基因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 UCH-L1基因重组质粒,可用于神经细胞转染,进行后续研究。
作者:卢豪;庞伟;徐婷;杨红澎;奚用勇;黄承钰;蒋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左后分支型宽 QRS 波心动过速的临床特征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收集14例体表心电图呈左后分支型宽 QRS 波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检查结果及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14例发作时胸导联 QRS 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均左偏或指向无人区。其中13例经电生理检查或心电图确诊为室速,1例不能确定为室速或室上速;12例曾接受维拉帕米治疗,均能成功终止发作。结论急诊终止左后分支型宽 QRS 波心动过速发作可首选维拉帕米治疗。
作者:戴庆;白剑;李晓宏;张必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左 T4右 T3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2月~2014年4月对63例手汗症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男27例,女36例,年龄15~42岁。术前随机分为3组:A 组23例行左 T4右 T3切断,B组22例行双侧 T3切断,C 组18例行双侧 T4切除。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0.6±9.5)个月,手掌多汗症状均改善。A 组9例(39.1%)的左侧手掌,A 组2例(8.7%)、B 组2例(9.1%)和 C组8例(44.4%)的双侧手掌仍潮湿;右手潮湿率 A 组明显低于 C 组(P ﹤0.01),左手潮湿率 B 组明显低于 A 组(P ﹤0.01);A、B 组疗效满意率明显优于 C 组(P ﹤0.01)。66.7%(42/63)的患者出现代偿性多汗(CH),无重度 CH 病例,A、C 组以轻度CH 为主,而 B 组中度 CH 发生率显著高于 A、C 组(P ﹤0.05)。以身体脊柱为界,A 组未出现一侧 CH 明显多于另外一侧现象。结论左 T4右 T3切断术能达到与双侧 T3切断类似的效果,既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又能减轻 CH 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光春;文毅;廖小勇;邱干;郭伟华;陈景松;腾树炎;陈洁;吴维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体巩膜瓣移植治疗青光眼阀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例青光眼阀引流管暴露的病例行自体巩膜瓣移植,术中将自体巩膜瓣移植覆盖于青光眼阀引流管暴露处,术后监测眼压、感染、复发情况。结果11例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随着时间延长,眼压保持平稳。结论自体巩膜瓣移植治疗青光眼阀引流管暴露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陶玉香;任意明;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皮肤病是部队军事训练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种类多,病因复杂[1]。野外驻训期间部队皮肤病发病与驻训地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掌握当地的皮肤病发病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做好皮肤病防治工作,减少皮肤病相关的疾病减员,有利于保障驻训任务顺利完成。为此,我们对西南战区某野外驻训场2013年7月~2013年9月驻训部队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李卫红;孙薏;江恒;黄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保护的效果。方法对我院 ICU 收治的64例静脉输注盐酸氨溴索和30例未用盐酸氨溴索 ARDS 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未用盐酸氨溴索(空白对照组,Ⅰ组)、常规剂量组(Ⅱ组)、大剂量组(Ⅲ组)3组患者入 ICU 时的年龄、体质量、APACHEⅡ评分、痰液量、氧合指数(OI)均无显著差异。经不同治疗后,第1个24 h 痰液量分别为(23.67±18.05)、(46.70±38.15)、(158.26±75.20)ml,第2个24 h Ⅲ组痰液量减少为(110.05±51.00)ml;治疗3 d 后,Ⅰ、Ⅱ、Ⅲ组 OI 分别为(69.46±32.00)、(67.05±41.50)、(108.35±38.02)mmHg,肺顺应性分别为(5.19±2.44)、(7.02±2.00)、(26.45±12.42)ml/ mba,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9.74±22.22)、(80.46±12.78)、(69.89±23.59)h,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祛痰均有效,但大剂量对机械通气患者肺保护作用可能更佳。
作者:许月明;何志刚;李丽萍;周康华;田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学上的高原指海拔3000 m 以上的地区[1]。高原具有特殊的气候环境,气管切开后并发症与平原地区有所不同,对应处理方法也有不同特点。根据文献检索,对高原环境下气管切开并发症特点及护理对策目前尚无相应报道。为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对我院178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对应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分析。
作者:谢晓娥;黄学文;杨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病例男,彝族,49岁,体重63 kg,因“大便不成形,次数增多1个月”,自愿行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否认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ASA Ⅰ级。经肠道准备后,入室监测 BP 116/72 mmHg,HR 68次/ min,SaO2为98%~99%。左侧屈曲卧位,鼻导管给氧(3 L/ min)同时开放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0μg,1 min 后静注丙泊酚110 mg,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3 min 后发现患者面部潮红,呼吸困难, BP 78/42 mmHg,HR 128次/ min,SaO2降至80%。立即停止检查,退出结肠镜,患者平卧,改面罩加压给氧。感觉呼吸道压力较大,静注麻黄素20 mg,检查发现患者颈部、胸部大片荨麻疹,听诊双肺未闻及哮鸣音和湿啰音,判定为丙泊酚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静注地塞米松15 mg,肾上腺素20μg,皮下注射异丙嗪25 mg,静脉缓推葡萄糖酸钙1.0 g,氨茶碱0.25 g,加压输液扩容。1 min 后,气道阻力下降,SaO2回升至99%,BP 102/65 mmHg,HR 104次/ min;5 min 后患者呼之能应,9 min 后荨麻疹有所消退,10 min 后患者清醒。继续抗过敏抗休克治疗,50 min 后皮疹完全消失,其间呼吸平稳, BP 103~112/65~70 mmHg,HR 78~91次/ min,SaO299%~100%。收急诊科继续观察治疗,生命体征稳定,4 h 后患者要求出院,未得许可,继续留观24 h,次日下午无不适出院,随访1 w 无异常。
作者:周庆;王灵君;唐小平;何厚沐;陈毅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病例女,57岁,因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于2013年6月20日入科行第4次放化疗,23日在 B 超引导下行右侧颈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半月后予以出院,出院当日取仰卧位行右侧颈静脉拔管,1 min 后,患者突发意识不清,双眼向左上瞪视,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双手握拳,屈曲,不自主抽动,持续时间约为5 min。测血压100/70 mmHg,心率86次/ min,血糖7.0 mmol/ L。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伴大小便失禁。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抗癫痫,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5 h 后,患者呼之有反应,但不能言语,左手抽搐持续存在。神经系统检查:患者呼之寻声注视,不能按指令性动作,睫毛反射存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放射存在,左侧颜面部肌肉抽动,时有发作,右手可见持续性抽动,四肢肌张力基本正常,腱反射(﹢),右侧夏洛克征(﹢),针刺皮肤未见明显反应,大小便失禁。当日行头部核磁共振成像,未见明确实质性病灶;24 h 后再次行头部增强核磁共振提示:左侧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广泛缺血性病变改变。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抗癫、抗凝、改善脑梗死神经症状、抗感染、活血化瘀、脱水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同时给予保护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7 d 后患者能言语,可对答,生命体征平稳,能自行进食,能自己翻身,病情逐渐好转。右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2级,右侧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脑膜刺激征阳性,左侧病理征未引出,右侧病理征可疑阳性。治疗继续同上,2 w 后患者在家属搀扶下可下床活动,给予出院。
作者:冯建琼;郑丽;黄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调查贵阳市花溪区7~9岁小学生龋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原则,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花溪区的部分7~9岁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查的5759名儿童中,整体乳牙患龋率为63.1%,乳牙龋均为4.37;龋齿充填率为9.77%;第一磨牙萌出率为98.3%,患龋率为10.1%,而且随着年龄增加,第一磨牙患龋率明显升高。结论贵阳市花溪区儿童虽然乳牙患龋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龋齿充填率较低;第一磨牙患龋率高达10.1%,提示应加强对龋病的防治措施。
作者:杨振祥;张娟;王兴;黄霞;郑丹;赵吾华;罗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冠周炎是口腔门诊中常见的急症,患者多因牙疼而就诊。疼痛作为患者主观的一种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因牙疼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其个体差异显著,症状不尽相同。如疼痛伴随面部肿胀,则更让患者心理压力增大[1],在就诊过程中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较大。对这类因疼痛或伴随面部肿胀导致患者心理和情绪变化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牙医的临床治疗,提高治疗质量[2-3]。笔者对门诊冠周炎患者的就诊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继金;向启君;李汶娟;王洪漫;石俊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上消化道疾病在军人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上消化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等疾病发生紧密相关[1-3]。因此,防治 Hp 感染对于预防军人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西南某野外训练场2013年7~9月驻训部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部队防治 Hp 感染,保障官兵卫生健康提供依据。
作者:江恒;敬新蓉;黄鹏;李莉;钟国成;张明慧;孙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执业护士定期考核是为加强执业护士管理,提高护士基本素质,保证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四川省执业护士考核管理暂行办法》[1]及五通桥区卫生局《2013年五通桥区执业护士定期考核实施方案》[2],批准我院成为全区护士定期考核主管单位,利用此契机,全面开展对区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执业护士进行“三基”水平培训,收到较好效果,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权渝;沈余;吕琴丽;张文容;张惠林;杨远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核心部门,是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治疗及抢救的场所,由于急危重症患者多,手术护理任务更显繁重。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治疗观念和学术思想的更新,新器械及设备不断出现,心脏手术、关节置换、微创、显微等新手术、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实施与《护士条例》出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1]。以传统跟班方法培养新护士,已不能适应手术室护理队伍建设的需要。为不断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保障手术顺利、安全、高效完成,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完成从实习护生到手术室护士的角色转变,结合我院情况,我科从基础抓起,对新护士的培训进行了新的探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晓骏;刘立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简称静配中心),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的,包括:全静脉营养药和普药、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的静脉用药调配[1]。我院静配中心从筹建到2013年2月开展工作,初期由大量护理人员参与,目前已形成成熟的工作模式和新近人员培训方案,其中护理人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作者:韩玉霞;史小英;陈萍;白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