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床边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救治PCI急性心包填塞的护理

屠金娟

关键词:超声引导, 心脏填塞, 心包穿刺引流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救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病人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心包填塞行床边超声引导下心包置管引流的临床资料,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及早识别、积极配合医生穿刺引流、做好心理护理及心包引流管的护理,对其急救及护理重点进行总结。结果6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均安全有效,置管成功,患者经抽吸、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得到有效救治。结论熟练的医护配合,密切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护理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三期十步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期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三期十步法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进行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 Rankin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周、2周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三期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分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徐艳;于江;夏琰;江乃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改良皮牵引套应用于小儿悬吊牵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的皮牵引套应用于小儿双下肢悬吊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使用皮牵引套行双下肢悬吊牵引的患儿按入院日期先后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皮牵引套,实验组22例采用改良的皮牵引套。结果对照组18例于悬吊牵引3~5 d后,患肢足跟及内外踝皮肤均出现潮红,7 d后6例出现皮肤水泡,4例水泡破损或皮肤破损,1例于15 d后足跟皮肤坏死,经植皮后愈合。其中,4例被迫终止牵引,改用夹板固定;实验组22例15~20 d后内外踝及足跟出现皮肤潮红4例,没有水泡形成及皮肤破损,22例如期完成悬吊牵引。2组牵引效果比较,χ2=5.43,P<0.05;两组皮肤并发症比较,χ2=26.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改良的皮牵引套,能很好地完成牵引治疗,可有效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翠梅;李桂宝;胡青雯;王香艳;成少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肾图定量分析用何指标判断肾功能情况?

    答:肾图定量分析时,肾脏指数是反映肾功能的较好指标。一般认为:RI值>45%为肾功能正常;RI值30%~45%为肾功能轻度受损;RI值20%~30%为肾功能中度受损;RI值<20%为肾功能严重受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甩手运动配合缩唇腹式呼吸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甩手运动配合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COPD稳定期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观察1组采用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观察2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对照组按常规自主锻炼。观察患者肺功能 FVC、FEV1、FEV1/FVC ;PaO2(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6MWT (6 min步行试验)、COPD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甩手运动配合缩唇腹式呼吸,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谭英葵;青壹莲;梁云萍;张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动脉瘤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假性动脉瘤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的预防,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围手术期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对接受相关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简述几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

    答: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有7种。(1)精神分析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这种心理治疗是运用内省的方法,以自由联想、疏泄、移情及对梦的分析解释,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精神创伤,痛苦体验挖掘暴露出来,从中发现病症根源,启发病人自我意识,帮助病人彻底领悟,重新认识自己,改变原有的病理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治疗周期长,费用高。(2)精神支持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简便易行。(3)暗示疗法:此疗法对心身疾病及神经症有良好的效果。(4)行为疗法:根据学习的理论,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5)森田疗法:主张病人对症状采取接受态度,听其自然,不理、不怕、不抗,是一种对神经症的独特的心理疗法。(6)气功疗法:适用于身心疾病、慢性病、神经症、高血压、溃疡病、哮喘等。(7)认知心理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法。它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干预及行为干预技术,改变病人不良认知,从而达到心身康复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性心理障碍有较好疗效。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出院随访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入户随访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出院自我感受负担效果影响,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引导其理性自我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121例,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1例,两组患者出院前均进行截瘫患者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和复查,观察组由专职护士实施系统的为期1个月(4次)入户专病随访以及电话随访至出院后12个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自我感受负担及抑郁心理的差异。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入户专病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减轻,抑郁心理减轻明显(P<0.05)。结论出院准备计划及出院后持续居家专病随访,能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及抑郁心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焦永倩;张瑾超;张艳卿;童莉;李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及方法对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及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我院IC U行经口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1-12月的3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Q 8 h传统口腔护理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37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Q 6 h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平均机械通气的时间、平均住ICU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平均住ICU时间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0.05)。结论间隔6 h进行1次口腔护理,并采用改良后的口腔护理方法,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并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及住院的时间。

    作者:张东华;曹中荣;李敏;高嵩芹;张伟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进行医患交谈时应依照哪些原则?

    答:其原则有3个:(1)明确谈话的目的性:交谈应有明确的目的,围绕主旨,突出主题,医务人员应善于引导,控制交谈的气氛、内容和方式。(2)注意发挥语言的暖刺激作用和注意语言的开放性;医务人员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注意使用暖刺激作用的语言,使病人消除紧张,稳定情绪,避免简单、粗暴、生冷的语言,对久病长期卧床的病人,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消除悲观失望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患交谈中,还应注意语言的开放性,创造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避免一问一答式或带有主观意向的提示,以保证临床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切忌使用训斥命令的方式和语言,避免病人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3)把握交谈的技巧:医务人员应对交谈内容要传递的信息,归纳分类,语言条理清晰,简洁明快。在交谈中,医务人员要谦虚、谨慎,承担起创造平等气氛的责任,使病人不感到拘谨和紧张,不但可提高交谈的效果,也能增强病人对自己的信赖,以利于医患间的合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川崎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总结18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做好病情观察和监测、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并重视出院指导。结果18例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康复。

    作者:沈锦霞;陈菊萍;周晓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科室经理精细化管理对临床科室工作效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对临床科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进行科学统筹管理、完善工作制度、优化诊疗流程等措施,在临床科室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干预前后4项指标的比较,评价精细化管理对科室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2013年医师人均日担负诊疗人次实际值比预测值增加0.65人次,医师人均日担负住院床日数比预测值增加0.09d,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预测值缩短0.04d,病床使用率比预测值增长2.6%。结论临床科室在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科室工作效率,提升科室管理水平。

    作者:刘颖;李悦;冯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及黄疸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及黄疸的影响。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JBI、RANO、PubMed、EMbase、Medline 、CBM、Wanfang Data、CNKI、维普数据库,查找关于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及黄疸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2月14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项研究结果表明:延迟脐带结扎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后3d内的红细胞比容。3项研究表明:延迟断脐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后2d内的血红蛋白水平。3项研究结果表明:延迟脐带结扎不会显著性增加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水平。3项研究结果表明:延迟脐带结扎不会增加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结论延迟脐带结扎可以有效地预防新生儿贫血,并不会增加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和黄疸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广云;郭艳;赵月娇;胡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微信平台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的发展下,微信使移动终端成了新的社交节点[1],它的涌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企业运作模式。我科将微信这一现代化通讯信息技术平台运用在手术室管理过程中,将人员班次、科室公告信息发布、科室人文化管理、人员心理调适及器械手供交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发布在手术室微信群中,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信息、核查要点等便于渗透发布,共同分享,实现手术室管理的无缝隙沟通,利用微信形式充分发挥科室成员参与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收到良好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安全、良性氛围,使科室具有较强凝聚力。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彬;宋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护患情境会话

    交流护士:我先给孩子灌肠吧,这样一直哭闹对孩子的病不好的。

    作者:曾梅凤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创伤骨科手术使用双层指示手套防护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手术中不同手套佩戴方式下的防护效果,发现有效的手套佩戴方法,能降低术者血源性感染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实施的创伤骨科日间三级以上376例手术随机分组,即单层、双层、双层指示和单层骨科手套组。收集主刀医师的手套,观察手套穿孔情况。统计分析手套穿孔率、穿孔识别的方式和穿孔部位。结果单层手套与双层手套的外层穿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内层手套;双层和双层指示手套组的外层和内层手套穿孔无明显差异,但双层指示手套组术中手套穿孔识别明显高于双层手套组;双层指示手套的内层与骨科手套穿孔无明显差异,但术中穿孔识别率明显高于骨科手套组。穿孔位置大部分位于非惯用手的食指(27%)和惯用手的拇指(22%)。大部分主刀医师对双层指示手套的使用表示满意。结论双层指示手套显著降低了手套穿孔率,明显提高了手套穿孔识别率。

    作者:许会玲;马东方;朱应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专业护理。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血栓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1周和一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感染率和血栓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血栓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海燕;黎利珍;邱晶;胡秀梅;李芸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抽脂手术会阴部专用手术铺巾的研制与应用

    脂肪移植术中,当移植脂肪需要量大抽吸部位多、抽脂范围涉及会阴部周围时,如何保证会阴部不暴露,以免造成污染,尤其重要。由于会阴部解剖位置特殊,有肛门和生殖器官存在,是细菌的高密度集居地,术中易发生暴露而造成污染。因此研制了一款用于抽脂获取脂肪时遮挡会阴的会阴部专用手术铺巾,此铺巾可防水防渗漏,避免会阴部暴露致脂肪受污染,能充分暴露术野,不妨碍医生手术操作,增加患者舒适度,易于临床操作,易于清洁消毒,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黄海玲;刘宏伟;佘文莉;曹凤;刘晖;王妤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患肢功能锻炼带在乳腺癌术后早期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手握弹力球、功能锻炼带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应用手握弹力球、功能锻炼带的方法,分阶段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而对照组采取徒手的方法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在患肢功能恢复、生活自理情况和并发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在肩关节、肘关节功能、生活自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手握弹力球、功能锻炼带,能充分调动患者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作者:仇和悦;钱立芳;姜晓飞;刘雪芹;金桂兰;章琴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改良大便引流装置在ICU大便失禁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改良大便引流装置,解决传统造口袋大便残留、爆袋、频繁更换造口袋等临床实际问题。方法选择2014年1-11月IC U大便失禁的患者30例,采用造口袋联合负压引流瓶引流排放大便和气体,大便黏稠者且引流不畅时,加上灌肠袋连接冲洗,观察患者肛周皮炎治疗效果。结果有冲洗功能的大便引流装置能够有效解决造口袋内大便残留,尤其是解决糊状大便负压吸引效果不佳导致的造口袋爆破及频繁更换造口袋的问题,预防和减轻肛周皮炎、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及病房环境污染,延长造口袋的使用时间。结论有冲洗功能的大便引流装置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春燕;田俊;刘燕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非药物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落实执行表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药物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措施落实执行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护士对V A P预防知识的掌握能力自行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我科室设计的VAP非药物性预防措施落实执行表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V A 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共发生8例,V A P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30例患者中发生2例, VAP的发生率为6.67%。两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CU的机械通气患者使用非药物性VAP预防措施落实执行表,有效地减少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在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方业香;徐凤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