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华;戴卫华;张杨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急性脑卒中伴发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对急性脑卒中伴顽固性呃逆患者及早进行心理和护理干预,可使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得以稳定和康复。结论顽固性呃逆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失眠、无力、感染等诸多症状,加重病情,及时终止呃逆的发生,有利于脑卒中的康复。
作者:费建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用于长期气管切开病人的封管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需长期封管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封管帽封管,对照组使用自制消毒棉签封管,对比两组病人封管期间封管物因呛咳被喷出掉落的人均次数和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选择其中30例病人清醒时分别使用棉签和封管帽封管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其舒适度。选择30名操作人员分别使用封管帽和棉签进行封管操作,操作后让其对两种封管方法进行使用评价和选择封管方法。结果两组病人封管期间封管物因呛咳被喷出掉落的人均次数和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0例病人用棉签和封管帽封管的舒适满意度分别是90.3%和70%,χ2=5.45, P<0.05。30例病人和30名操作人员均选择使用封管帽长期封管。结论自制封管帽体积小,与气管切开导管衔接较好,装卸方便,不易丢失或掉落;既方便吸痰,又不易污染,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可操作性;可提高患者封管的舒适度和安全系数;容易规范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因气管切开所致的医院感染率,值得长期气管切开病人推广应用。
作者:丁华;冯丹;赵晓琴;汪秀云;李翠华;沈小娟;吴迪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体化救治新模式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3年7月,对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现场救护、患者转运、急诊影像学诊断、急救处置和早期动脉溶栓等一体化专科救治新模式。结果缩短了急诊CT 检查、实验室检查、脑动脉溶栓术前准备时间;术中配合密切,术后护理针对性强,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积极有效、合理化的护理配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体化专科救治新模式中,缩短了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时间,形成了快捷、有效、专业化的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提高了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疗效,降低了死残率,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潘文龙;张强;赵晓辉;王梅;王备备;刘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静脉输液一直是门急诊以及病房患者常用、有效的一种给药途径,因为涉及到的护理工作繁琐而且工作量较大,所以在管理和使用药物过程中极易发生一些护理差错,尤其是当静点或者续点量大时,护士因操作时忙乱或者疏忽导致张冠李戴,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2011年以来,我科自行设计和制作了静点续点垫(又称为“跑道式”续点垫),该垫有效地规避了静点及续点药品在不同患者间混淆的风险,规范了静点及续点的摆放环境,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孙荣丽;李冬梅;何欣;张劲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作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2名癌痛无痛示范病房的护理人员作研究对象,同时抽取50例中晚期癌痛患者,就规范化疼痛管理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评分及理论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癌痛无痛示范病房中加强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疾病治疗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仇蓉;周娟;张林玉;苏洁;宋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夫西地酸是1962年由丹麦L eo公司首次从梭链孢酸脂球菌(Fusidium coccineum fungus )的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全新机理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由于其不溶于水而制成了钠盐,现国内已有生产。夫西地酸抗菌机理是干扰细菌延长因子EF-G对核糖体的作用,阻断细菌M RN A 在胞质内翻译蛋白质肽链时结合型核糖体沿着 M RN A 的易位,从而阻碍细菌蛋白肽链的延长,致使细菌蛋白合成枯竭。这种独特的抗菌机理避免了与其他抗菌素的交叉耐药性[1]。夫西地酸对G+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葡萄球菌,包括对青霉素、甲氧西林和其他抗菌素耐药的菌株,均对本品高度敏感。夫西地酸钠对葡萄球菌(含MRSA、MRSE)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好、半衰期长、无交叉耐药,抗 M RSA、M RSE感染表现出多方面的优越性[2]。但由于其在国内使用较少,关于夫西地酸钠的很多不良反应尚未引起临床注意[3]。为了解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笔者对本院43例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给药提供参考。
作者:祁丽萍;李子安;何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我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共行18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于脐环上缘行1.5~2 cm 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置入腹腔镜单孔装置。该装置由弹性聚合物制成,内有三孔,通过操作孔道置入手术器械并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18例婴儿手术成功,时间15~25 min ,平均出血量5 ml ,术后5~7 d出院,复诊时间1~2个月,18例随访2~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新开展的微创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必须要有合适的腹腔镜器械、娴熟的操作技术,才能保障单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顺利进行。
作者:王爱春;费蕾蕾;万素莲;唐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致局部湿疹的疗效。方法对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致局部湿疹的1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湿敷,1次/d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1例湿疹患者在治疗后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时间1~4周,治愈率100%。结论康复新液治疗中心静脉长期透析导管致局部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王新娜;吴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规范化干预管理,让社区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自我治疗管理技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在我院社康中心注册管理的120例慢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社区干预管理,研究组实行规范化综合干预管理,干预管理时间为1年。干预管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在自我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知晓情况、治疗期间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日常自我规范管理情况进行问卷式调查,统计三项指标的优良率,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干预管理时间内的平均复诊次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自我治疗药品的不良反应知晓、长期治疗期间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日常自我规范管理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复诊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干预管理,是实现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全程、终身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慢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艳华;戴卫华;张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肩周康复操训练对肩周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针刀治疗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加肩周康复操为主)30例和对照组(针刀治疗为主)3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对照组66%,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肩周康复操训练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
作者:蒋学文;涂春兰;秦少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提高病房胰岛素笔标识规范率和准备效率。方法通过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分析导致病房胰岛素笔标识不规范及准备耗时长的原因,通过柏拉图找出主要原因,改良了胰岛素笔的标识方法并设计新的胰岛素笔存放架。结果胰岛素笔标识的不规范数从平均(15.93±1.99)支/d降低到(0.23±0.04)支/d ( P<0.001),进步率为98.6%。平均每支胰岛素笔的准备时间由(121.52±1.75)s/次降低到(42.95±0.63)s/次( P<0.001),进步率为64.7%,无形成果也得到了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降低了胰岛素笔标识不规范数,提高了准备效率,提高了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
作者:熊真真;袁丽;杨小玲;孙玉霞;刘碧秀;蒋艳;林双;肖洁;武仁华;古艳;欧青;刘敏;邓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前颈部体位训练的佳时间和频次。方法将入住我院普外科需要手术的280例甲状腺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入院当日(约为手术前3天)对其宣教,每次体位训练到不能耐受停止,至达到术中所需的60~90 min;B组手术前1 d开始练习,每次训练30~60 min ,每天4次;C组手术前1 d开始练习,从5 min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时间,直到手术中所需要的时间,每天数次;D组未进行体位训练。术后采用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观察病人术后体位性头痛的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体位性头痛的发生率均低于D组,B、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前一天采取每次30~60 min、每日4次的体位训练,病人易接受,也便于医护人员督导,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了术后体位性头痛的发生率。
作者:陈晓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对护患纠纷、医院暴力事件报道不断增多,护患关系日益紧张,严重程度不断加剧,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虽然众多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种局面,但是收效甚微,护患关系紧张愈演愈烈。国内外学者在护患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从护士、患者、社会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见解,但尚缺乏对护士自身因素的深入剖析。护士作为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方面,在整个护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护士的态度和行为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通常起决定性或主导作用[1]。本文将就护士在护患关系紧张中的自身因素进行分析,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预防或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颛孙海红;段莉;马桂云;雷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结肠癌根治术行留置导尿病人的膀胱训练方法,以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将80例留置导尿的胃结肠癌根治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放尿,对照组采用常规定时放尿,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个体化放尿可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可大大减少胃结肠癌根治术行留置导尿的病人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陶飞雪;周圆;潘留久;傅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疼痛是由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相关调查显示,疼痛影响所有年龄段的人,其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而疼痛与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无关[1]。老年患者为常见的三种疼痛分别为背痛、膝/髋关节痛及其他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骨折导致的躯体性疼痛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疼痛是困扰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问题之一,然而,患者和医务人员反复表示在社区疼痛管理的难度,尽管这是一个常见的疾病,但却仍有着显著的问题存在,其管理和治疗仍不足[2]。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点,距离社区居民进,方便就医,社区护士在有效的疼痛管理中有着重要的责任。本文旨在探讨社区护士在老年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潘又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有发绀、呼吸困难患儿,需要摄X线平片了解心肺情况,有助于上呼吸道梗阻、胸肺及临近组织器官病变诊断和动态监测,判断气管插管位置和 PICC 位置,摄片通常采用床旁方式[1]。由于患儿肢体活动会影响摄X 线平片的效果,为保证摄片的效果,对患儿进行摄X线平片时使用肢体约束是十分必要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体重跨度大,使用布类或纱布约束尺寸不好掌握,容易松脱。为此,我科自制小沙袋应用于患儿摄X线平片时的肢体约束,并于2012年6月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丽兰;陈伟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发生率。方法对儿科病房2012年4月~2013年9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比较两种不同方法采集血培养标本发生的污染率。结果3016份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判断为污染菌的有67例,总污染率为2.2%。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594例,判断为污染12例,污染率为2.0%;直接静脉穿刺采血2422例,判断为污染54例,污染率2.2%。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采血与直接静脉穿刺采血,血培养标本污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儿科血培养的采集可以在新置入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内采血。
作者:徐钟秋;沈雪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有效地膀胱功能训练,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一次性尿管拔除成功率。方法将行宫颈癌根治手术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进的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行传统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患者首次排尿情况和残余尿量测定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及残余尿测定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尿管拔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孙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行三腔同步起搏器置入患者(心功能Ⅲ~Ⅳ级)进行充分的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并跟踪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合并症发生,术后6个月随访起搏器参数良好;6 min步行试验平均距离增加,BNP、超声心动图、心电图Q RS波形宽度等指标均得到改善,心功能分级有所提高。结论埋藏式三腔同步起搏器置入后,正确的指导、科学的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Ⅲ~Ⅳ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手术的成功。
作者:杨曼莉;郑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冷敷能降低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炎性渗出,降低受损组织感觉冲动的传入[1]。同时,局部受冷,血管立刻收缩,血流量减少,能达到减少渗血、瘀血及血肿形成的目的[2]。而热敷时,温热可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强机体和免疫力,促进炎性渗出和水肿的吸收[3]。临床眼科有很多冷敷和热敷的情况,现常用的工具是降温冰袋、热水袋或眼罩,但存在与眼部贴合不紧密、重量较大、遮盖健眼的弊端,临床应用不方便。我们经过总结分析,设计制作出一款适合单眼使用的冷、热敷眼罩,经60例患者(冷敷30例、热敷30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宋湘梅;许丹;姚楚容;古洵清;成洪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