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今福
目的 探讨大专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对评判性思维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24名大专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专护生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83.93±34.26)分,其中47.33%的护生评判性思维未达到正性水平,强评判性思维者仅占0.38%;除躯体化和敌对两个因子外,大专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评判性思维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1),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可正向预测评判性思维,而焦虑和阳性症状可负向预测评判性思维,三者共解释总变量的32.4%.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对大专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培养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状况,是提高评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芬芬;吴丽荣;李稚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一站式急救护理对于重症颅脑外伤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72例,对所有患者采取了专业的一站式急救护理的方法.其中包括严密监察患者病情,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以及积极的预防并发症.运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救治模式.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本院一站式急救护理治疗,痊愈27例,有效43例,无效死亡2例.总治疗有效率达97.2%.死亡率2.7%.结论 重症颅脑外伤病人通过专业系统化的一站式急救护理,在充分整合医院医疗资源,突出“绿色通道”的作用下,不仅能及时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及治疗有效率,在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彭朝林;杨吉乡;沙娜;钟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和护理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EICU机械通气患者173例,随机分为两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78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95例,分析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伴发疾病、危重病评分系统表(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5.1%,与呼吸道疾病、留置鼻胃管、机械通气时间相关,P<0.05.结论 呼吸道疾病、长时间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静我;陆爱红;何月桂;王玉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系统回顾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相关文献,描述和分析影响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原因,为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所有已发表的关于肠内营养喂养不足原因的文献,并采用定性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分析结果提示:禁食时间长、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提高缓慢、实施期间频繁中断营养支持、无流程管理是引起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主要原因;引起输注速度提高缓慢的因素主要为肠内营养不耐受;频繁中断营养支持的常见因素有管道问题、频繁及可避免的检查/护理操作等程序.结论 影响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原因较为多元、明显,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预防肠内营养喂养不足的意识,加强多学科合作的模式,制定相关营养流程将有利于肠内营养支持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周飞燕;许勤;陈丽;李菊芳;侯慧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患者入院后实施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心外科护理管理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对本科室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35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和健康相关行为对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并对住院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健康相关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住院患者满意度达到96.57%.结论 对心外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住院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张会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常见和危险的主动脉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动脉壁中层内裂开,将完整的主动脉壁一分为二,并且在这裂开的间隙内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流.病变累及升主动脉、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为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1].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常常需做升主动脉置换或Bental.wheat.David手术以及全弓置换的同时向远端降主动脉真腔内放置~段一端游离的人造血管或术中支架,形态类似象鼻,故称象鼻术.
作者:郭敏;李亚丽;丁密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出现8例轻度腹胀,1例中度腹胀,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32例轻度腹胀,8例中度腹胀,6例重度腹胀,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钱小亚;张建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中毒患者的洗胃中,以减轻及缓解洗胃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方法,实验组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操作中,观察两组首次吸出胃内容物的时间、总洗胃时间及洗胃中呕吐次数、胃黏膜出血、口鼻腔涌液、排液不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 两组首次吸出胃内容物的时间、总洗胃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洗胃中呕吐次数、胃黏膜出血、口鼻腔涌液、排液不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洗胃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理念,可优化洗胃环节,缩短洗胃时间,并有效减少洗胃不良反应.
作者:裔雅萍;王晨霞;韩惠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行为干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154例就诊的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15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行为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经济情况、尿失禁严重程度、产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是影响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重要因素.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影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红艳;熊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误吸是指进食(非进食)时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可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是像通常一样的全部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
作者:李晓璐;郑彬彬;倪乐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肺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45例终末期肺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在肺移植术中应用了ECMO辅助转流,其中单肺移植21例,双肺移植24例.所有患者行右侧股动静脉置管ECMO辅助转流.转流期间维持激活凝血时间(ACT) 160~200s,ECMO流量控制在1.8~2.5 L/(m2·min).术中严密细致地做好各项监测及护理配合.受者术后在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平稳后撤除ECMO.结果 所有受者手术过程顺利,41例在移植术后顺利撤除ECMO;4例术后继续使用ECMO支持.结论 ECMO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肺移植术中的呼吸循环辅助,提高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全面的监测、娴熟的手术配合和合理的供肺保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台上、台下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徐海英;刘筱凌;周璃 刊期: 2012年第15期
随着外科肿瘤患者的逐年上升,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多.PICC置管是术后化疗患者治疗的好途径,它留置时间长,化疗药不易渗出,风险小.PICC置管需要选择仰卧位,上肢外展90°.
作者:鞠万霞;刘和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治疗的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实验组实施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橡皮管自然引流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创面疗效好于对照组,且切口平均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SF-36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提高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创面愈合和血压控制能力,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春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患者的筛选和准备、术前的器材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与介入医生、麻醉医师的配合.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各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结果 成功完成3例伴发胸痛、晕厥,超声诊断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护理配合.患者术后生存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介入护理配合,能有效提高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峥;毛燕君;胡亚琴;吴弘;陆清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拓分层换药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颜面部、躯干、四肢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和常规消毒后,实验组60例创面采用三层优拓覆盖,对照组60例创面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观察两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渗血、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瘢痕组织增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创面渗血、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瘢痕组织增生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层优拓敷料换药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血和瘢痕组织形成,其效果优于常规外科凡士林纱布换药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薇;郑碧霞;钟娟;田惠萍;陈娟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适应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下《护理学基础》课程理想教学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7级、2008级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共计468人,其中2007级(对照组)226人,采用传统教学法;2008级(实验组)242人,采用改革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毕业前《护理学基础》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结果 两组护生毕业前《护理学基础》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突出以护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护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能很好地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9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和C臂机正侧位监视下通过股骨颈钻入隧道至股骨头骨坏死区,将多孔钽棒经隧道置入骨坏死区直至软骨下约5 mm处.结果 术后8~9 d出院,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活动度可,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髓芯减压钽棒植入术对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展效果良好.
作者:诸孟君;王静媛;王金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是一种罕见的肺疾病.主要见于儿童,个别见于成人[1].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乳糜胸,病理特征为肺脏淋巴管异常增殖.病变常呈弥漫或多灶性分布,常累及纵隔内脏器和淋巴系统,肺功能受限制[2].
作者:马炎;张小娟;尤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疲乏状况的改善.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执行制定的呼吸训练计划运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2周采用疲乏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S-14评分、6MWD及SGRQ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训练后干预组患者的FS-14评分、6MWD及SGRQ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有效增强患者活动耐力,缓解稳定期COPD患者的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丽蓉;崔妙玲;赵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就诊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降血压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实验组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分别在第2天和3月后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在实施干预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除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外,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实现了高血压护理的持续性和延伸性,保证了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能够得到专业支持和帮助,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吉云兰;崔秋霞;单君;沈雁波;沈王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