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iam1和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金添;余雪莹;谢群

关键词:食管鳞癌, Tiam1, fascin
摘要:目的 探讨Tiam1和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am1、Fascin在食管鳞癌和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iam1、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Tiam1和Fasc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iam1表达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有关,而Fasc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无关;Tiam1与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02,P<0.01).结论 Tiam1、Fasc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同时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Tiam1和Fascin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以Tiam1、Fascin为靶点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rh-ES)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priner、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CBM等数据库(检索截止2016年04月),纳入研究对象为晚期乳腺癌患者,以rh-ES联合化疗为治疗组,以单纯化疗为对照组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包含346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h-ES+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客观应答率(RR=1.41,95% CI:1.13~1.77)、疾病控制率(RR=1.21,95% CI:1.08~ 1.35,P<0.01)和疾病进展率(RR=0.49,95% CI:0.32 ~ 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评估中,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S联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可能提高客观反应率与疾病控制率,减少疾病进展率,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冯林森;李靖娟;王羽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WDR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LNCaP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目的 构建人源WDR5全长结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WDR5的LNCaP细胞株.方法 PCR扩增WDR5基因,将WDR5插入pCI-neo载体中,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LNCaP细胞,Real Time-PCR检测转染细胞WDR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CI-neo-WDR5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染到LNCaP细胞后,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到WDR5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论 PCI-neo-WDR5成功转染LNCaP细胞株中并稳定表达,为下一步WDR5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段君君;方峰;张小玉;王江;贾霄;何颖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死腔分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目的 探讨死腔分数(VD/VT)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集符合柏林标准的机械通气ARDS患者32例.自入EICU起连续6天测定PaCO2、ETCO2,计算VD/VT,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PaO2/FiO2等,随访28 d病死率;根据预后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死腔分数(VD/VT)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结果 ARDS患者VD/VT均升高,入院1~3 d VD/V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6d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01),第4天VD/VT死亡组较存活组明显增高.ROC曲线显示:第4天预测ARD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高于APACHEⅡ和LIPS评分,以0.62为临界值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6和0.955.结论 死腔分数为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第4天死腔分数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价值.

    作者:徐冕;杨德兴;颜悦新;刘桠名;周凤高;许成;刘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促进脂肪组织TRB3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

    目的 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动物模型,检测脂肪组织TRB3的表达,探讨TRB3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20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每组10只.饮用含1.5%蛋氨酸3个月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模型.2组麻醉处死后取脂肪组织,逆转录PCR检测TRB3、Akt和GLUT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RB3、Akt、p-Akt (473)和GLUT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的TRB3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Akt和GLUT4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的TRB3的蛋白质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p-Akt (473)蛋白质的表达降低,Akt和GLUT4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增加脂肪组织TRB3的表达,降低p-Akt (473)和GLUT4蛋白质含量,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作者:王雅楠;李治纲;张超;李树德;李涛;彭建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MAOA μ-VNTR多态性荧光标记自动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应用毛细管电泳和荧光标记技术,建立MAOA μ-VNTR多态荧光标记自动分型的方法.方法 使用Chelex-100法提取DNA后,采用荧光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720份云南汉族无关个体血样进行MAOA μ-VNTR基因分型.结果 荧光毛细管电泳分型方法能准确、高效地对MAOA μ-VNTR多态性进行分型检测.结论 MAOA μ-VNTR多态性荧光标记自动分型方法操作简便,在针对MAOA μ-VNTR多态性的相关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姚金勇;胡利平;聂爱婷;黄仁武;邱建波;张秀峰;饶旼;聂胜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进展

    护理质量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治疗费用、生活质量、复发率密切相关.为总结近年消化性溃疡护理研究与实践的进展,从常规护理及护理新模式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余珊;王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骨髓干细胞输注修复放疗免疫抑制的动物实验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对放疗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修复作用,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后免疫抑制的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只小鼠经照射剂量为8 Gy的6 MV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随后实验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注小鼠骨髓干细胞1×107个,0.2 mL,对照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入0.2 mL生理盐水,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于移植后第15、25、35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常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变化情况,并观察生存状态和存活率.结果 经放疗所致免疫抑制的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35 d存活率为80%,未经输注的小鼠35 d存活率为10%;放疗后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及CD3+T细胞亚群较未经输注干细胞的小鼠高(P<0.05);在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第15天,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M低,随后逐渐升高(P<0.05);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能降低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P<0.05).结论 骨髓干细胞的输注能够修复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这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的病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作者:秦雨琪;张丽娟;任伟东;董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KRP与TmL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早期疗效及并发症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surethral plasmakinetic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与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huliumlaser resection of theprostate,TmL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需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名随机分成PKRP组及TmLRP组,各50例,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后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TmLRP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PKRP组(P<0.05).2组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LRP组和PKR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1.2±24.2min)和(30.1± 15.9min),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LR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PKR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LRP手术时间较PKRP长,但TmLRP具有术中精准解剖前列腺切除、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与PKRP相当.

    作者:沈洁;官润云;何宗海;郑明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T联合MRI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与术后VEGF-C水平观察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结合对术后VEGF-C表达水平的观察以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方法 随机选取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妇瘤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检查、MRI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以手术病理分期为标准,将单纯CT检查和单纯MRI检查作为对照,比较CT、MRI及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分析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术后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内VEGF的表达,观察术后VEGF-C的表达水平,以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结果 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单纯CT、单纯MRI及CT联合MRI的术前分期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9.4%、65.7%和92.1%,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CT和单纯MRI检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到VEGF-C在不同级别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与CT联合MRI的术前分期呈现正相关性.结论 CT联合MRI检查与单纯CT检查和单纯MRI检查比较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术前诊断准确率显著增高,且与术后VEGF-C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CT联合MRI检查结合肿瘤生物学指标VEGF-C的表达情况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诊断并推测其恶性程度,增加了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评估和预后的科学性.

    作者:党勇;段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T组,n=35)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35).T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开胸侧切口所在胸椎旁间隙注射0.5%罗哌卡因0.25 mL/kg.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h、12h、24 h、48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吸空气状态下氧饱和度(SpO2)值及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镇痛泵按压总次数、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结果 与T组比较,G组患者术后6h、12h、24 h时的HR、MBP增高,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减少,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下床时间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效果确切,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是目前开胸手术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乔飞;汪珺;展希;杨文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吸烟与炎性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吸烟、炎性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呼吸内科二病区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8例为实验组,同期住院单纯AECOPD患者46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采集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中白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胸部CT和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上述指标.结果 AECOPD合并PH组的吸烟指数、hs-CRP、PCT、NT-proBNP均高于单纯AECOPD组(P<0.05),且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NT-proBNP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P<0.01).结论 吸烟和血清中的hs-CRP、PCT、NT-proBNP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升高呈正相关,NT-proBNP是肺动脉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吸烟和系统炎症反应参与了COPD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李亚萍;李永霞;牛小群;海冰;曹宇;柴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直接用于输注的临床级细胞冻存保护剂的动物体内外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索研究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直接用于输注的临床级细胞冻存保护剂.方法 采集50份脐带血,使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分离得到脐血有核细胞,加入5种不同浓度的冻存保护剂(DMSO、人血白蛋白、勃脉力A),于液氮中冻存6个月,检测并比较冻存前后有核细胞、CD34+细胞、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回收率和台盼蓝拒染率;将不同浓度的冻存保护剂经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A组(10%DMSO+5%人血白蛋白+勃脉力A)与C组(7.5%DMSO+10%人血白蛋白+勃脉力A)台盼蓝拒染率、有核细胞回收率、CD34+细胞回收率和集落形成单位回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高于其它3组(P<0.05),但A组的肝脏毒性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 7.5%DMSO+10%人血白蛋白+勃脉力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冻存保护剂.

    作者:张丽娟;秦雨琪;任伟东;董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Tiam1和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iam1和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am1、Fascin在食管鳞癌和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Tiam1、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高于食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Tiam1和Fasc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iam1表达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有关,而Fasci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无关;Tiam1与Fasc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02,P<0.01).结论 Tiam1、Fasc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同时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Tiam1和Fascin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以Tiam1、Fascin为靶点可能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金添;余雪莹;谢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癌中热休克转录因子2促进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讨HSF2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的表达对肺癌发生以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癌旁组织,构建过表达HSF2真核载体(pIRES2-EGFP-HSF2),分别转染BEAS-2B、A549,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HSP表达的影响;转染pIRES2-EGFP-HSF2质粒的同时,共转染HSP27、HSP90的siRNA,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HSF2可增加BEAS-2B和A549细胞增殖速度(P<0.01),促进HSP27和HSP90的表达;转染HSP27、HSP90的siRNA均可减弱HSF2诱导的BEAS-2B和A549细胞增殖(P<0.01).结论 HSF2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范敏娟;钟云华;沈雯;袁开芬;赵国厚;王蜀昆;温林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武汉地区123例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冠心病患者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对123例服用氯吡格雷的无血缘关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分型,分析其基因型及代谢表型的分布,并与文献报道中中国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共统计发现5种基因型,3种代谢表型;检测出快代谢型(EM)患者38例,所占比例为30.9%,检测出中间代谢型(IM)患者69例,所占比例为56.1%,检测出慢代谢型(PM)患者16例,所占比例为13.0%.武汉地区冠心病患者中,CYP2C19基因代谢表型分布与文献报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地区冠心病患者中,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基因频率及代谢型分布频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一致.

    作者:李琳;李居怡;王德昭;刘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5例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技术佳适应症.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缺损长度4~7cm,平均5.6 cm.均行一期清创、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截骨、骨搬运.记录患肢术后愈合率、并发症及功能等情况,并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1 ~ 42个月随访,平均28.4个月.术后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评估骨愈合情况,愈合时间5~ 13个月,平均8.6个月.无胫骨感染复发.7例出现针道感染,2例延长过程中出现骨端对位不良.肢体长度恢复良好,邻近关节功能良好.Paley评分,优7例,良6例,优良率86.7%.结论 采取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该技术较适于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骨髓炎及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作者:杨永强;李福兵;林玮;姚玲;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云南高原地区汉族人群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云南高原地区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500名心肌梗死患者和350名非冠心病患者,以年龄和性别分为中青年女性组、老年女性组、中青年男性组和老年男性组,筛选可能的CAD/MI危险因素.结果 与中青年女性心梗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和糖尿病,与老年女性心梗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与中青年男性心梗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肥胖和吸烟史,与老年男性心梗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肥胖、糖尿病和LDL.结论 CAD/MI相关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年龄段和性别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CAD/MI发病率.

    作者:张汝强;马元平;吕品轶;刘萍;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淋巴细胞组成变化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时外周血主要淋巴细胞组成变化.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因COPD急性加重入住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免疫功能检测的患者,共789人次,年龄大为96岁,小为45岁,平均(76.33±9.56)岁;统计结果采用(-x±s)表示,数据组间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789人次检查标本显示CD3+T淋巴细胞亚群均值为60.07±13.11,低于正常参考值.根据不同年龄分组统计表明,60岁以上年龄组CD3+T淋巴细胞亚群均值低于正常值,50~59岁年龄组与60~ 69岁,70~ 79岁,80~ 89岁之间CD3+T淋巴细胞值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淋巴细胞亚群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时波动未超出正常参考值.结论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不同年龄组间CD3+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戴百章;任朝凤;郑勤玲;杨艳霞;李梅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NGF-BMSCs移植对阿尔兹海默病大鼠神经行为学的改善

    目的 构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重组体,将其移植入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探讨AD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方法 将Aβ淀粉蛋白(β-amyloid protein)立体定向注射入大鼠海马制备AD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ormal group)、盐水注射组(NS group)、模型组(Experiment group)、BMSC移植组(AD+BMSC group)和NGF-BMSC移植组(NGF-BMSC group).移植2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以评价移植效果.结果 移植BMSC和NGF-BMSC后,AD大鼠神经学学习、记忆能力比模型组显著提高,而以后者效果更为显著(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NGF基因修饰的BMSC可作为种子细胞传送NGF,对大鼠AD的神经行为学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

    作者:邓苙;李劲涛;曹光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治疗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对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肝功能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行人工肝治疗317人次.入院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plasma exchange+hemo-diafihration,PE+HDF)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及近期疗效.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钾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近期疗效方面,观察组达到78.95%,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血浆置换来说,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有效改善肝肾功能及维持电解质平衡,近期治疗有效率更高.

    作者:张乐;唐理斌;姜建杰;夏加伟;吕正煊;李云珍;韩留鑫;白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云南省教委

主办:昆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