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红;张峰;郭伟
手术室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室及全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往手术室、供应室等科室向一级库(医院采购后的库房)领用手术材料再转发至二级库(相关临床科室).为了更好地管理手术成本分摊,我科从2003年以来不断探索,加强对二级库消耗材料科学管理,与原有核算方法做临床比较,成本消耗有显著下降,现介绍如下.
作者:沈亚琴;赵俐俐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少病人痛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关键环节是封管.为了探讨静脉留置针较为理想的封管液及用量,笔者将3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肝素液(12500 U/200 ml)3 ml,生理盐水3 ml,生理盐水10ml分别封管,并对留置时间及堵管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作者:刘淼;朱月琴;刘风青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和介入神经放射栓塞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介入神经放射的发展,介入栓塞治疗的长短期疗效已得到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1].球囊辅助下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是动脉瘤栓塞的主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1].这种技术不但需要临床医生精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和配合,才能大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我中心2001年1月~2006年9月共在球囊辅助下栓塞动脉瘤47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虹;秦晓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降低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折断率.方法 将3 000例急性骨伤石膏固定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与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分别设置浸泡石膏的水温、水量以及石膏固定后关节处垫枕,观察每组石膏固定折断率.结果 研究组石膏固定折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设置浸泡石膏水温、水量以及石膏固定后关节处垫枕,可明显降低骨科急诊石膏固定折断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
作者:李冬梅;王琳;张静玉;常淑娟;高宇清;杜雪梅;安娜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将32例年龄5~18个月的脑性瘫痪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住院期间均由医师、治疗师及家长共同干预,对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实验组患儿能坚持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则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出院60 d与第1次出院时运动功能评估分之差值为0.53,对照组为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韦琴;廖灵敏;周雪梅;韦文芬;梁绍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8例鞍区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时关键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慢性蝶窦炎,肿瘤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减少到了低程度.结论 加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术后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丽君;管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老年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成立品质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内容,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探讨并落实有效的降低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方法.结果 实施1年后,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由25%降至13%,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上升至96%.结论 品质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封菊香;毛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的舒适体位.方法 将行硬脊膜外麻醉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术后回房取睡枕卧位,不限制翻身活动;对照组采用教课书上的传统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8 h后取自由卧位.结果 实验组产妇术后6 h子宫底的下降、阴道出血、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有效母乳喂养建立时间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只要术中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取舒适自由卧位,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提高舒适度,利于肠功能恢复及有效母乳喂养的建立.
作者:韩春红;吴秀芳;唐桂萍;周春霞;顾晓菊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术前做好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维持循环稳定、严防感染以及合理的出院指导,以保证患者术后尽快康复.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及3个月复查示,瓣周漏治愈27例;术后仍有轻至中度漏2例;死亡6例.结论 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周漏的病人手术前后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确保再次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病人尽快康复.
作者:张蓉;李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护4 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除去诱发因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
作者:沈秀群;刘曙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动脉置管监测血压、中心静脉置管、放置右心漂浮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必须和重要的监测手段.中心静脉导管也是围手术期确保各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重要静脉通路.而动脉、静脉导管感染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心脏手术病人885例动、静脉置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耘;丁璐;李辉;董穗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危重症,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易出现低氧血症,如不及时纠正,可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损害;适时采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可以及时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1]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均取得了良好收效.我们2003年1月~2006年11月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救治了4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俞继芳;金小慧;杜林林;邱俏檬;卢中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近年来,随着加工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手外伤断指数日趋增多.如何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成为广大手外科医护人员所面临的课题.断指再植术后常见静脉危象直接影响断指的成活率,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手术探查再通静脉;其次是通过指端侧方切口放血疗法,我科近年来多采用挤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的静脉危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薇;赖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2001~2006年发生在我院门诊输液室的37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改进工作.
作者:郑玲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指由于先天性及后天性因素如脊髓脂肪瘤、皮样囊肿、脊膜膨出、变短增粗的终丝等导致脊髓末端受压或(和)回缩不良,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症候群[1].TCS致残率高,诊断治疗越早疗效越好[2].我院1999年1月~2006年8月收治86例TCS婴幼儿,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章赛春;黄亮萍;沈文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电极脱位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早期报道高达20%[1].由于近年来电极结构的改进,其电极脱位的发生率已降至2%[2].为了防止起搏电极脱位,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一周(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上肢绝对制动,同时持续心电监护一周.实践证明,大多数患者长时间卧床与肢体制动后,引起肩肘关节韧带粘连,上肢麻木、肿胀,上肢抬举、伸屈活动受限等不适;老年患者容易引起便秘和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曾桂英;林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近年来,有创血压(ABP)和无创血压(NBP)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测压方法.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而且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随时可取值,较无创血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低血压状态,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血压的瞬间变化,提高了对危重病患者的监护救治水平.我院心内科在2005年1月开始将有创血压这一技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发现有创血压的应用,不仅能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现将开展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肛瘘是常见、多发病,约占肛管直肠疾病的25%~30%[1].肛瘘又分单纯性和复杂性肛瘘,现在治疗方法很多.我院外科1998年12月~2006年10月在门诊应用激光手术治疗616例肛瘘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刘和平;卢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对肺心病缺氧的临床判断主要依据动脉血气分析,但作血气分析需反复穿刺采取动脉血,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无条件进行血气分析和监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探索一种无创的辅助判断肺心病病人缺氧程度的评分方法,引进美国knaus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1]为框架,借鉴施新娟[2]缺氧量化评分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增加、修改设计了肺心病病人缺氧量化评分表,并对699例肺心病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作了回顾性总结,同时严格筛选观察病例中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缺氧状况进行量化判定,便于护理人员观察病情,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质量.
作者:关萍;吴瑞明;陈仁华;朱绍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头皮是烧伤植皮常用的取皮区,但头部发际区消毒需二人配合,托头的助手要坚持较长时间,费力并且难以做到无菌操作.
作者:刘丽华;吴涛;廖晓茹;黄芬;吴湛青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