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小明;张倩;姚玉红;周灵美;金鑫;纪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矫形手术,临床用于治疗高龄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患.其手术创伤比较大而且多数患者系年高体弱、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术后恢复较慢.针对这种情况,我科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采取了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介绍如下.
作者:陈静;邵纯;伍霞菊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我院2001年1月~2005年7月,分别采用微量注射泵和传统的注射器分次滴入,对54例气管切开手术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秋艳;吴金燕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针对临床护士在对急救药品使用管理过程中易发生过期药品的现象,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避免过期药品发生,我们在院内对所有急救药物建立了提示卡,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廖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病,1970年由Eldjarn等[1]首先报道.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是亮氨酸中间代谢产物3-甲基巴豆酰辅酶A转化成3-甲基戊烯二酸单酰辅酶A的一个羧化酶,此酶缺乏造成3-甲基巴豆酰辅酶A堆积,继而与甘氨酸结合生成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与左旋肉碱结合生成3-羟基异戊酸,使尿中这些有机酸浓度增加,并继发肉碱缺乏.
作者:许渝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骨科领域中严重的并发症,常并发于外伤、骨折或骨科手术后,以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为基础,以肺部病变、肺功能不全为主,兼有中枢神经异常的一组复杂多变的临床征候群[1].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瘀斑和进行性低氧血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特征.该症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发生率为0.12%~1.2%,病死率约8%~22%,也有报道达50%~62%[2].所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林梅斌;李小京;郑琪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护理活动中的隐性知识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艰苦磨练,刻苦学习、反复钻研、集众人所长得出的经验智慧,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工作经历的增加水平不断提高,如静脉输液,同样的操作程序,有的护士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少,而有的护士成功率低,病人不愿接受.这种差异是拥有的隐性知识不同所致.
作者:范红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中老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5%~30%[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体表现为咳嗽、大笑、用力或任何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时尿液不自主流出.本病主要发病机理为盆底尿道周围支撑结构的松弛,不同背景的女性均存在生育、更年期及自然老化,这些可以引起盆底松弛的生理过程[2],当尿道下阴道前壁的承托功能由于各种因素受损时,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3].
作者:任秀平;刘红;宫月花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21例行尿道成形术患儿的主要护理问题.结果 21例尿道成形术患儿手术成功率85.82%,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健康教育与舒适护理的措施能让长时间卧床的患儿获得舒适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科学、合理约束患儿能减少因意外拔管、脱管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永红;孙发;石家齐;谷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项外科新技术,它同传统的开放性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等优点,良好的护理配合是该手术的成败及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器械的不断更新,以及手术经验不断积累,LC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我院2006年1月~2007年5月共施行LC 90例,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萍;孙恩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于留置尿管的病人行分泌性尿路造影检查时必需夹管阻断其引流后方能进行检查.传统的方法是:需夹管阻断引流时折叠引流管后用胶布粘住、或用螺旋夹夹管、或用止血钳夹管[1],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止血钳太重,病人活动或做检查时有将尿管带出的可能.笔者于2006年1月对其进行了改进,临床应用于38例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桂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36例前列腺癌的患者应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春娟;康福霞;胡萍;赵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重症干眼症是由眼部和全身原因引起的泪液缺乏或无泪从而导致角膜干燥、混浊、溃疡、角化,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1,2].临床上较理想的方法是进行颌下腺移植解决泪液缺乏问题.我院2002年6月~2007年4月为5例重症患者施行自体下颌下腺移植再造泪腺手术,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古文珍;林丽婷;杨小丽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枕骨大孔腹侧及腹外侧肿瘤部位较深,又有脑干及重要血管和神经,该区病变的手术入路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点.目前认为经远外侧入路具有路径短、术野空间大、能避免对脑干和重要神经血管的牵拉,早期显露并易于保护椎动脉等优点[1],是该区病变手术的佳入路.然而,该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中轻度刺激、牵拉,即可导致后组颅神经及脑干受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我院2002年1月~2006年6月,应用远外侧入路治疗了11例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琰;赵丹;孙冬雪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婴幼儿手术越来越多,成人用的手术台在做婴幼儿手术时,相对难以固定,婴幼儿手术台还没有问世,所以我们研制改造了一套婴幼儿手术架,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认为比较适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桂芬;唐煜;钱晓棠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DM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1].
作者:白姣姣;王峥;朱育明;吴金球;陆敏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引起栓塞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是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但房颤成功复律后短期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仍较高[1].目前认为复律后心房功能恢复不全特别是心房顿抑的发生导致复律后血栓形成[2].我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房颤复律患者53例,现将复律后心房顿抑期间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俞申妹;章莉丽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对856例鼻内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樊慧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结合超短波促进老年肺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观察54例肺手术患者,平均年龄66.3士5.1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手术后给予积极氧疗、支气管解痉药物以及抗感染治疗)和B组(手术后早期除上述治疗外同时接受呼吸康复训练结合超短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人工吸痰和肺不张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术后人工吸痰B组(7.4%)较A组(22.2%)明显下降(P<0.05),肺不张B组(7.4%)较A组(29.6%)明显下降(P<0.05),术后住院时间B组(8.5士1.4 d)较A组(12.7士1.2 d)明显下降(P<0.05),经皮血氧饱和度术后B组较A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老年肺手术患者围术期常规治疗外辅以呼吸训练结合超短波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该类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更好地促进术后肺脏功能的恢复.
作者:蔡丽娥;陈燕;曾讯;苏霞;刘巧梨;陈振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低体温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6℃[1].近年来新生儿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由于新生儿刚出生不久,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环境温度容易导致体温改变[2].因此,在实施外科手术后较成人易致低体温,低体温持续时间长可直接影响其预后[1].2003~2005年我们对新生儿术后低体温进行观察及护理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孙庆宁;刘晓姝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