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霞;李俊红;刘长丽;李瑶瑶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 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秀英;钟华荪;程剑英;李昭杰;舒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是指凝血因子Ⅱ、Ⅶ、Ⅸ、X缺乏,临床表现为出血,尤其是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其机理是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谷氨酸残基需在维生素K存在下经羧化酶的作用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
作者:逯秀玲;张昶;张斌;庞东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癌症患者中约30%有疼痛问题,随着疼痛的转移,癌症疼痛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晚期癌症患者中约有70%伴有疼痛,因此对癌症的护理也可以说就是对疼痛的护理.我科2003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320例癌症患者,现就癌症疼痛控制方面的临床实践介绍如下.
作者:东文霞;李俊红;刘长丽;李瑶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上颌后牙缺失后常常会出现牙槽骨高度的不足,为种植体植入带来较大的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避免了种植体容易进入上颌窦这一难题.为了保证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手术的成功,除了术前合理的设计和轻柔准确的手术操作外,种植前的充分准备、术中、术后的护理以及宣教也直接关系到终的成败.本研究总结我科2002年8月~2005年5月开展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的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岭;马建民;童昕;汤春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病人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并控制高温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脑局部物理降温是抑制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手段,体温作为其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本文就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刘风青;杨海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前,医疗用血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且异体输血可能产生一些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利用自体血回输的方法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异体输血及不良反应的目的.骨科手术中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大,术中不易止血,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我科近一年来对3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以自体血回输器进行血液回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晓蓉;朱月妹;陈雷;肖群;茅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胃肠手术后,留置经鼻喂养管,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滴注鼻饲液(同贵刊2005.7P 650<一次性输液器在鼻饲饮食中的应用>一文中的方法),通常须借助胃肠减压器的接头.但实际操作中,接头与经鼻喂养管连接不紧密,很容易使鼻饲液有渗漏,不仅污染了床单位,而且造成了鼻饲液的浪费.通过实践,我科对原有方法进行了改良,加用双钢针输液器的针帽来连接,无须胃肠减压器的接头,无一例渗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仲艳;杜伟丽;俞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DM)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DM教育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社区的100例DM患者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DM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验组:按照护理程序对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两组均定期跟踪观察三个月以上,并进行教育效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后,DM知识3次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因素有明显改善(P<0.05);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把护理程序运用于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建立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DM教育质量有明显作用.
作者:陈志英;钟美容;胡艳宁;韦衡秋;高冰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是儿童时期特有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发病诱因,头颈部的轻微外伤是常见病因,上颈椎发育畸形或后天性疾病(如寰枢椎嗜酸细胞肉芽肿、结核等)尽管很少见,但一旦发病则症状较重,常产生神经压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2].本病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持续枕颌吊带牵引.
作者:代少君;董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治疮宁贴剂临床疗效的观察,探讨中西医复合用药对褥疮、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使用治疮宁贴剂的38例褥疮患者和107例皮肤溃疡患者为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回顾分析之前常规清创换药治疗的41例褥疮患者和104例皮肤溃疡病历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论证,疗程以平均12 d统计.结果 治疗组38例褥疮,有效率100%,治愈率87.5%,107例皮肤溃疡,有效率100%,治愈率89.3%;对照组41例褥疮,有效率89.2%,治愈率57.6%,104例皮肤溃疡,有效率为87.3%,治愈率59.1%.结论 治疮宁贴剂治疗褥疮和皮肤溃疡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作者:李翠梅;李秀玲;聂树梅;王秀梅;李慧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应用综合性行为干预措施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75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行为干预措施以及音乐疗法,每次听音乐30 min,每周随访一次,坚持3个月.对照组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接受在住院期间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和咨询,每周随访一次,坚持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压和心理反应的变化.结果 增加行为干预措施以及音乐疗法后,降压效果和心理反应比单用药物改善,两组的血压及焦虑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增加降压药物的效果,并能改善病人的心理反应.
作者:陈务贤;郑梅;李宏;阮芳;韦正莉;邓华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门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病人的护理,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 对门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病人进行用药前评估,用药中加强观察,整个用药过程贯穿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硝酸酯类药物的认知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能积极配合用药,提高了用药安全性.结论 针对门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病人施行全过程护理,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丹;李冰;程纪文;吕振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除了对护士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做细致的定量分析,才能够全面掌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做到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减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现代护理需要.我们在2004~2005年期间对我院颌面外科三个病区的护理工作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平时不被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秀娥;李文秀;杨悦;尹丽娜;梁瑞芬;苏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烧伤康复后,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疤痕增生挛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给病人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life)已成为评价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效果的研究热点.社会心理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便是社会心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烧伤病人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华美;钱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ABO溶血病是其中常见的类型,国内报道占HDN发病率的85.3%[1],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严重的贫血、心衰,或因胆红素脑病而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HDN仅发生于胎儿期与新生儿早期,及时诊治可控制溶血的严重程度.我院从孕期开始即对ABO溶血病进行系统的检测管理,及早确诊HDN并进行早期干预,及时地控制了溶血程度、缩短光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防止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蔡丽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53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发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并且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清non-HDL-C水平也相应增高.另外,在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血清水平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程度相关.结论 表明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及时预防和控制non-HDL-C增高对冠心病性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俞申妹;章莉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3年1月~2005年9月,我科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尹美女;颜德权;陈再鸿;周岐;苗其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由于疼痛、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或吸痰等操作带来的不适,加上监护仪器的噪音、周围人员的混杂等恶性因素的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昼夜颠倒、烦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1],造成治疗不配合.不仅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害,而且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我们2001年1月~2003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杨敏;李玉;付敬;陈晓梅;李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气管切开或经喉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道梗阻和呼吸衰竭等重危患者的重要措施,因病情需要留置导管时间必然会延长,呼吸道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ICU室2004年1月~2005年6月运用低渗盐水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效果良好,降低了气道梗阻和呼吸道感染,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萍;杨海燕;秦蕾;胡馨;胡慧;陈红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约占50%以上,是一组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凶险疾病[1].以往直接手术夹闭是主要的病因治疗方法,但损伤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各种高新材料的涌现,血管内栓塞术正成为全新的微创的独特治疗方法.我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各种脑血管病介入手术,2002~2005年10月已完成动脉瘤栓塞术30余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低、大部分人对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术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为此,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谈心式方法对30例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夏昌华;陈红梅;黎华;唐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