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夏昌华;陈红梅;黎华;唐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 健康教育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约占50%以上,是一组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凶险疾病[1].以往直接手术夹闭是主要的病因治疗方法,但损伤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各种高新材料的涌现,血管内栓塞术正成为全新的微创的独特治疗方法.我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各种脑血管病介入手术,2002~2005年10月已完成动脉瘤栓塞术30余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低、大部分人对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术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为此,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谈心式方法对30例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牵引治疗的护理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是儿童时期特有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发病诱因,头颈部的轻微外伤是常见病因,上颈椎发育畸形或后天性疾病(如寰枢椎嗜酸细胞肉芽肿、结核等)尽管很少见,但一旦发病则症状较重,常产生神经压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2].本病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卧床、持续枕颌吊带牵引.

    作者:代少君;董秀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患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病人施行心肺移植才能使循环和呼吸两方面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但手术期处理复杂.尤其在我国,从80年代至今,心肺联合移植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我科从2004年在成功施行65例心脏移植的基础上,开展了3例心肺联合移植.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雁娟;许乐;叶青扬;林一峰;吴桂清;林彩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双钢针输液器针帽在经鼻胃肠营养中的应用

    胃肠手术后,留置经鼻喂养管,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滴注鼻饲液(同贵刊2005.7P 650<一次性输液器在鼻饲饮食中的应用>一文中的方法),通常须借助胃肠减压器的接头.但实际操作中,接头与经鼻喂养管连接不紧密,很容易使鼻饲液有渗漏,不仅污染了床单位,而且造成了鼻饲液的浪费.通过实践,我科对原有方法进行了改良,加用双钢针输液器的针帽来连接,无须胃肠减压器的接头,无一例渗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仲艳;杜伟丽;俞晓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治疮宁贴剂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的 通过对治疮宁贴剂临床疗效的观察,探讨中西医复合用药对褥疮、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使用治疮宁贴剂的38例褥疮患者和107例皮肤溃疡患者为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回顾分析之前常规清创换药治疗的41例褥疮患者和104例皮肤溃疡病历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论证,疗程以平均12 d统计.结果 治疗组38例褥疮,有效率100%,治愈率87.5%,107例皮肤溃疡,有效率100%,治愈率89.3%;对照组41例褥疮,有效率89.2%,治愈率57.6%,104例皮肤溃疡,有效率为87.3%,治愈率59.1%.结论 治疮宁贴剂治疗褥疮和皮肤溃疡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

    作者:李翠梅;李秀玲;聂树梅;王秀梅;李慧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约占50%以上,是一组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的凶险疾病[1].以往直接手术夹闭是主要的病因治疗方法,但损伤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各种高新材料的涌现,血管内栓塞术正成为全新的微创的独特治疗方法.我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各种脑血管病介入手术,2002~2005年10月已完成动脉瘤栓塞术30余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低、大部分人对医学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术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为此,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谈心式方法对30例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夏昌华;陈红梅;黎华;唐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不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癌症患者中约30%有疼痛问题,随着疼痛的转移,癌症疼痛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晚期癌症患者中约有70%伴有疼痛,因此对癌症的护理也可以说就是对疼痛的护理.我科2003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320例癌症患者,现就癌症疼痛控制方面的临床实践介绍如下.

    作者:东文霞;李俊红;刘长丽;李瑶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中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当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合理的对策,以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近5年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结果 目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护理梯队结构不够合理,骨干队伍学历偏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与浪费现象并存;重使用,轻培养,护理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低下.结论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卫生技术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护理质量与服务的基本保证,是医院合理投入护理人力成本的科学依据.

    作者:许燕玲;曹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种给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气管切开术后给氧方式较多,有传统的鼻导管吸氧、人工鼻给氧等方法.为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较合适的给氧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鼻导管法、人工鼻法、氧气面罩法三种不同给氧方式,对神经外科73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3种给氧方法对病人痰液粘稠度、脉氧饱和度、气管切口处并发症、肺部感染均有一定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巍;俞小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大胆探索,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艳玲;马锦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半相合骨髓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半相合骨髓移植解决了大部分病人的骨髓来源问题,但由于较强的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有力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后相关并发症较高.肺部并发症仍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移植相关死亡的30%[1].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实行半相合骨髓移植47例,其中14例发生肺部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海霞;乔爱珍;朱秋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科79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所产生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86%),肺部感染3例(3.80%),脑脊液漏2例(2.53%),头皮下积液2例(2.53%),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27%).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27%).结论 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严密观察及时给予预防和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秀英;钟华荪;程剑英;李昭杰;舒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DM)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DM教育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社区的100例DM患者分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DM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实验组:按照护理程序对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两组均定期跟踪观察三个月以上,并进行教育效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后,DM知识3次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因素有明显改善(P<0.05);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把护理程序运用于DM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建立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DM教育质量有明显作用.

    作者:陈志英;钟美容;胡艳宁;韦衡秋;高冰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例经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恢复快,无一例死亡.结论 术前护理重在消除病人的焦虑;术后护理重在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并进行治疗性护理.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护理配合.

    作者:唐梦琳;龚仁蓉;曾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治疗痔疮的护理配合

    痔疮是常见病,患了痔疮易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1995年日本Morinaga等报道采用一种新方法(DGHAL)治疗痔疮,该方法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多普勒探头的肛门镜识别痔动脉,缝扎痔动脉治疗痔疮,取得很好的效果[1].我院2005年4月~8月以来使用该技术治疗痔疮患者2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李承惠;秦澎湃;于永革;乔东红;李明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3年1月~2005年9月,我科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尹美女;颜德权;陈再鸿;周岐;苗其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胃肠减压方法的改进

    我院自2004年起对利用负压吸引器直接接胃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梅花;崔昌淑;金京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常常由于疼痛、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或吸痰等操作带来的不适,加上监护仪器的噪音、周围人员的混杂等恶性因素的刺激,而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昼夜颠倒、烦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1],造成治疗不配合.不仅引起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和组织损害,而且影响临床监测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我们2001年1月~2003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杨敏;李玉;付敬;陈晓梅;李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介入活检术诊断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的护理

    食管、贲门胃底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是食管-胃吻合口区癌性或瘢痕性狭窄,两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明确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目前,临床上鉴别诊断主要靠X线造影和纤维胃镜检查与活检.当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时,X线造影难以清晰显影,胃镜不能通过时难以活检取得病理组织.我院开展了以介入放射学技术行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区活检1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本手术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石瑾;韩新巍;吴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以护理英语表达方式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及应用

    根据涉外护理专业的性质及培养目标,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将是具有较强英文功底的护士.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量的课时用在基础英语和临床护理(汉语)的学习,其它学科(如护理英语)的课时将会被消减.众所周知,护理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体系,知识面广,内容庞大,又加上专业英语枯燥乏味,课文有一定难度,若要达到能用英文表达护理理论及实践的知识,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方能胜任.

    作者:雷慧;吕瑞芳;于海红;罗晓冰;秦博文;马秀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在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潴留型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康复护理组,n=56)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n=50),对康复护理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进行康复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和随访1个月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康复情况和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01).结论 间歇性导尿结合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且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蔡丽丹;汪军红;杨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