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李伟平
皿治林(mizolastine)是新一代苯并咪唑类H1受体阻滞剂.为了评价皿治林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1年5月~2001年10月采用开放性试验方法治疗急性和慢性荨麻疹各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邢勇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狂犬病疫苗注射后易引起局部反应、速发型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及异常反应
作者:任昌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夫妻间的感染情况,现将宁波市1990~2001年6对夫妻HⅣ/AIDS感染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川崎病,以日本多见,近年来此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云南以昆明常见,我院近年来共收住7例,报道如下:
作者:和艳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日来,我科曾连续诊治两例曾患带状疱疹治愈后又复发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君;李伟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1年6月间采用CO2激光内板切割法,不需保护器,进行包皮环切[1],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2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7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儿童3人,中青年24人;年龄小的5岁,大的46岁;有反复发作包皮龟头炎病史者12例(44.4%),有包茎的4例(14.8%,其中3例儿童),伴有尖锐湿疣的3例(11.1%),早泄者5例(18.5%),单纯包皮过长的3例(11.1%).
作者:黄二顺;李春梅;王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已呈上升趋势,为了解NGU的感染情况,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我们对1050例拟诊为NGU患者的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培养加药敏及沙眼衣原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詹素云;杨婧;周智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淋病在性病中发病率高,其致病原--淋球菌易侵犯单层柱状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引起淋菌性尿道炎,如侵犯阴茎皮肤及皮下组织则可导致淋菌性皮炎、脓肿,后两者临床上较少见,临床报告也不多.
作者:孙瑞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皮肤性病专科门诊对8例一期梅毒和2例二期梅毒采用注射用头袍曲松钠肌注,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世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男,7~8年前双小腿伸侧、左大腿前面出现绿豆大小的褐色半球形丘疹,表面粗糙,质硬,双小腿皮损排列成串珠状,左大腿皮损密集成片,自觉剧痒.在我省和平医院做病理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激素类药膏,皮损无明显改变.2年前,在皮损处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白斑,渐融合成一大片.近1年来,在后背、双侧上肢、双手背、颈部亦出现白斑,且渐增多.
作者:王曙霞;高顺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6年8月至2001年8月,我们运用特定穴埋线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18例,并设复方青黛丸组86例作为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希平;张俊霞;马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大疱性表皮松懈坏死型药疹(BEN)合并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上实属罕见,现将2001年4月我科与呼吸内科共同收治的一例报道并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甘才斌;赵冰;阵宏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0年10月应用口服万乃洛韦,口服阿昔洛韦及静滴阿昔洛韦三种方法对带状疱疹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根红;封爱国;印利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患者男,75岁,农民.因包茎要求做包皮环切术而就诊.患者述自幼包茎,一直无症状,近日来,感阴茎痒痛,排尿困难.既往无尿频尿急,尿痛史,无生殖器水肿及鞍溃疡史.25岁结婚,自己认为,性生活正常,无婚外性交史,妻子健,育二男一女,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专科方面检查,阴囊发育正常,阴囊内容物未见异常.
作者:苘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然缓解与加重相交替的慢性疾病,目前无根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7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作一介绍.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例,均为女性,年龄小16岁,大38岁,未婚3例(学生),已婚4例.病变除局部特征性的皮损外,消化道、心脑、肾、关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作者:李孝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18岁.因发热,躯干,面部、四肢出现水疱伴轻度瘙痒,当地医院拟诊为脓疱疮,给青霉素等治疗未见好转于1998年3月26日就诊.有水痘接触史.
作者:孙廷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0年3月~2000年10月单独及联合应用西可韦(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卡介菌多糖核酸(商品名斯奇康,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尊麻疹107例,发现联合使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绍辉;王洋;王利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近收治1例脑溢血术后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患者,经小剂量皮质类固醇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军;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探讨该疗法代替肌注聚肌胞的可行性,我站于1998年3月至2001年8月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发现一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1岁,于3年前右耳廓前侧发生一绿豆粒大深红色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渐扩大至玉米粒大.在当地某医院以CO2激光手术除去,但未做明确诊断.半年后,右耳廓背面又发生同样皮损渐扩展至耳后头皮,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到几家医院就诊,先后诊为皮肤结核,皮肤血管瘤,环状肉芽肿等.
作者:门龙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