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专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李俊英;余春华;付岚;何小燕

关键词:肿瘤专科, 护士心理, 压力分析, 肿瘤科护士, 肿瘤患者, 业务知识, 心理压力, 情绪变化, 环境污染, 护理工作, 沟通技巧, 操作技术, 中晚期, 有理解, 并发症, 语言, 胸襟, 家属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肿瘤患者逐年增加,由于肿瘤早期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均系中晚期.晚期瘤并发症多,病员及家属情绪变化无常,肿瘤科护士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无疑对护理工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工作的性质要求护士具有广博的业务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更要具有理解宽容的胸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环氧酶抑制剂减轻单纯胆囊切除术创伤反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环氧酶抑制剂对胆囊切除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分为实验组,从术前30min始给予意施丁25mg肛塞,2次/d;对照组按同样方法肛塞面粉胶囊.监测两组病人术后体温、血白细胞(WBC)、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1~4天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1~7天血浆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5天血WBC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环氧酶抑制剂可以减轻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机体创伤性应激反应.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呼吸的护理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护理的重点是呼吸的护理.认真细致地观察自主呼吸,及早发现呼吸肌无力,采取预见性的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应用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呼吸道湿化等是维持术后呼吸功能的关键.

    作者:龚春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新加坡医院院内感染的管理

    作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两年的工作进修期间,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感触极深,特别是Universalprecaution(全球性预防).Universal precaution(全球性预防)的含义是: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体液之前实施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防御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不是正对几个诊断明确的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人,而是所有来院的病人.在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杜绝潜在性的疾病传播.

    作者:余利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国人癌症疼痛评估工具效度与信度的分析

    目的探讨香港钟慧仪博士研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多层面的疼痛评估表,<中国人癌症疼痛评估工具>(Chinese Cancer Pain Assesment tool,CCPAT),的效度与信度.方法测查319名癌痛患者,其中30名同时用CCPAT和马克盖尔疼痛调查表(The Mcgill Pain Quesionnaire,MPQ)进行问卷,使用因素分析寻找量度疼痛概念有多少因素;通过集中癌痛组的CCPAT和MPQ有关项目进行相关总分计算测试,确立CCPAT的效度.另抽出30名患者由两名调查员用CCPAT量表同时进行问卷,将CCPAT每一项目作半机率选择,计算其信度系数,然后将其他患者用CCPAT进行问卷,计算其系数的平均值,测试在内部的一致性.结果测查319名癌痛患者,CCPA与MPQ的变数相连,建立一致的效度,比率信度是0.96,内部一致性系数0.88.结论验证该癌痛评估工具信度、效度良好.对临床评估癌痛病人的疼痛强度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燕萍;覃惠英;范育英;洗慕慈;钟慧仪;汪国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我院泌尿外科1999年1月~2001年5月共收治1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经手术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6.7岁,病程3~5年,具有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者8例,仅表现为腹痛者3例;6例腹部触及包块;4例24h尿VMA增高;11例患者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全部阳性;8例术前经α-受体阻滞剂准备;1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愈,并经病理学确诊.

    作者:方雪清;赵明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腹膜透析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简便安全、费用低、节省人力等优点,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接受腹透治疗过程中,病人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引流不畅就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的产生及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腹透治疗的成败,因此医护人员应确实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引流不畅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俞桃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免疫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及控制分析

    医院感染是目前严重威胁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文献报道[1]:国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72%,免疫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达12.69%,尤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可达17.4%~41.7%[2],为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王永芝;袁媛;王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

    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即DKA是威胁糖尿病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常因急性感染、饮食不当、诊断延误、正规胰岛素(RI)应用中断或不足而诱发.我院1993年10月~2000年1月共收治重症DKA12例,经积极救治,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桂芝;刘燕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烧伤合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大部分累及下肢深静脉.该病特点为患肢局部疼痛、肿胀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1].烧伤合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远端肢体严重水肿,植皮困难,使创面长期不能覆盖,严重影响创面愈合.1981年7月~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烧伤病人5 013人,其中3例合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罗培寿;刘付丽玉;黄英;周平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肠道疾病超声检查的护理配合

    我科自1991年11月起,应用保留灌肠法,直肠探头检测法及口服肠道显影剂法对536例肠道病人进行了细致的检查,诊断快捷,复合率高.现将检查前、中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饮食管理

    口腔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各种原因均可致遭受创伤,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达,颌面部损伤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提高.患者因损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做好饮食管理工作就成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手段[1],近几年来随着整体护理在我国的不断深化,完善和解决因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食困难引起的一系列护理问题就尤显重要.1临床资料

    作者:王文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在ICU接受呼吸机治疗及因急慢性呼吸衰竭接受通气治疗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病死率均较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VAP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进几年有关VAP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付燕;李小平;王亚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渗硫酸镁溶液治疗产后痔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产后痔疮的有效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分娩后发病的痔疮110例,随机抽取55例采用50%的硫酸镁热湿敷治疗(实验组),另55例常规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擦洗坐浴(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用药一天内止痛率为100%,5天内治愈率为70.91%,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5天内止痛率为70.91%,治愈率为7.27%,总有效率为34.55%.两组止痫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实验组止痛快,疗效好,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周玉莲;姜雪芹;刘晓霞;李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致眼球穿通伤教训分析

    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常用一次性注射器给学生练习药液抽吸和各种注射法.以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注射技术,多年来这一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生在课后练习中,出现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致眼球穿通伤的教训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张树芳;戴宇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对护理科研与护士进修的认识

    当今,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科学、新技、新发明不断问世,医学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在急剧地向前发展.护理学,也由单纯执行医嘱的疾病护理,发展到对社会上人的整体护理.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整体护理学、行为护理学、社会护理学等相应产生.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应不断地开展护理科研与进修学习.

    作者:刘奇敏;李双兰;张华俭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急性肺水肿的护理

    肺水肿是食管癌术后少见的并发症,据报道[1]其发生率在0.43%左右.由于患者发病急促,病情严重,给护理带来较大难度.1997年7月~2001年7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癌手术患者356例,其中术后急性肺水肿患者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方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双袋输液器的研制及应用

    静脉加药是临床护理工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许多药品每日总量需分2~4次或更多次的使用,以达佳疗效[1],增加了护士加药的次数.尤其是在儿科,每组液的量少,一般为20~100ml,有时因同时需加药的病人多,护士未能及时到病床旁加液而影响护患关系.为缓解这一矛盾,我们研制了双袋输液器,既能严格遵医嘱分组用药,以达佳疗效,又能及时为病人输入另一组液体,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做其他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守萍;王代琼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目标带教法在护理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1].我院自1998年10月实施临床实习目标带教以来,改变了以往带教随意性大,实习效果取决于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乏整体规范的现象,使带教老师和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明显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 临床实习目标教学的实施由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三部分构成.

    作者:王海芳;孙志敏;钮美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学科.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这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要求,应立足于学以致用为主要目的,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方式应突出这门学科实验性强,并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的特征.但目前生理课授课方式仍存在着学生考试背笔记等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21世纪对实用型、综合型、创造型护理人材的培养要求,必须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作者:许琴;王箐;任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新分配护士实施岗位培训的体会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地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我院自1998年以来运用护理程序对新分配护士实施一年的岗位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虞金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