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符邑非

关键词: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 手术后大出血, 术后早期并发症, 及时治疗, 护理体会, 病人, 危害, 渗血, 抢救, 监护, 处理
摘要: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大出血或渗血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病人危害极大.术后严密监护,及时治疗,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手术室科学管理探讨

    手术室护理的中心任务是积极配合医生为患儿实施各种平诊、急诊手术.要使此项工作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我们必须在手术室的管理上下工夫.它包括加强管理力度;加强护理质量内涵建设;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做好患儿的健康教育;做好科研等.现将我们实施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傅晓玲;陶静;秦尚够;杨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慢性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护理体会

    带蒂大网膜胸腔移植术是将含有丰富血管蒂的大网膜适当外科游离剪裁后,经膈肌取孔引入胸腔,以治疗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由于大网膜含有丰富的血运和淋巴组织,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抗感染能力,且可塑性大,可用于各种类型和性质的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的修补[1].我院自1986年11月~1996年11月,采用带蒂大网膜胸腔移植治疗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2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范进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护理

    半月板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膝关节疾患.半月板损伤常发生在膝关节屈曲,胫骨固定,股骨突然内旋或外旋.传统手术创伤大,关节功能恢复慢.关节镜是近年来应用于关节疾患和损伤的一种新型诊疗器械.我院骨外科自1998年12月开始采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42例,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就手术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蒲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

    作者:王美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所谓血管内超声溶栓术,是将高新超声材料、灵敏的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集为一体,通过超声导管把高能量、低频率超声波送到血栓部位,通过超声探头直接振荡血栓裂解,加上超声波产生的局部负压作用裂解血管内的血栓,使血栓溶解成血液成分.我科于1999年1月~1999年5月开展这一新技术,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华;王莉;曲颖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社区服务护士的潜在性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医疗型为主向保健型为主的历史性跨越,顺应该发展潮流,护理工作范围及工作职能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护士将成为21世纪社区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一支骨干力量,工作职能日益社会化、市场化.

    作者:刘丛秀;毕丽华;尹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临床服务保障中心的运行与体会

    我院于1998年初建立了临床服务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将原来分散在各科室的工勤人员由中心统一管理.中心对医院的环境卫生,各种物品及病人的运送等任务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近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感到中心的建立营造了一个优雅的医院环境,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浓厚氛围,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劳务队伍,得到了医务人员和病人的认可与赞扬.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珍;潘绍山;曹芹;余琼芳;谢红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的护理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可出现肺性脑病,同时合并严重的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其中呼酸和(或)代酸、钾、氯代谢紊乱已为临床所重视,但对低钠血症常认识不足,尤其是低钠血症引起的低渗性脑病与肺性脑病时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相似,易予混淆而延误诊治.现将我院1997~1998年12月收治的32例肺心病合并低钠血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章兰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伴呼吸肌麻痹患儿的护理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对称性和弛缓性肢体麻痹伴感觉障碍,严重者伴有颅神经麻痹及呼吸肌麻痹.本院于1994~1998年12月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58例,其中10例因呼吸肌麻痹,转入监护中心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

    作者:楼晓芳;林夏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重症护理学

    急性心肝肾肺脑脏器功能衰竭护理2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呼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至无法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CO2潴留,并造成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低氧血症和轻度低碳酸血症.

    作者:王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大出血或渗血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病人危害极大.术后严密监护,及时治疗,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

    作者:符邑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例横结肠癌术后反复高位小肠瘘的护理

    小肠瘘是外科临床危重症之一,病情复杂,易发生并发症,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护理要求高.1998年9月我科收治了一例临床上比较少见的横结肠癌术后反复高位小肠瘘患者,患者出现皮肤溃疡、严重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心肺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获得康复.现将病例和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林嘉旋;张慧玲;危笑珍;刘丽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危姓娠的母儿动态监测与护理

    目的:通过对210例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NST监护同时动态测定脐动脉血流速度(S/D比值)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胎儿预后作出评价.方法:孕妇入院后常规行NST和脐血流速度测定,图像异常者根据异常程度结合临床制订治疗、护理方案.结果:S/D≥3组在NST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组明显增于S/D<3组,有显著差异(P<0.005);在S/D≥3组中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D<3组(P<0.05).结论:经NST监护筛选后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检测大大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率,为临床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宫内缺氧状态提供可靠依据,也为孕产妇的围产期整体化护理增添了新的内容,使高危妊娠的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红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喉外伤的观察及护理

    喉部外伤多见于挫伤、挤压伤、切割伤及化学腐蚀剂烧伤等.喉外伤可致喉梗阻、呼吸道阻塞而危及生命,应予紧急抢救.我科于1995~1999年先后收治了喉外伤病人25例,经及时手术抢救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荣义;罗亚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应用工序重组方法探讨整体护理实效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应用持续品质改善--工序重组方法,使群众参与质量管理,利于上下级间的沟通,发挥了基层人员的潜能,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不拘泥形式、求真务实.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寓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于护理实践之中

    根据我国国情,为满足21世纪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强培养本科生护理科研的能力.作者针对既往科研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病,根据有关教学经验,提出了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构想,包括有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与方法以及效果评价等.本文提示了在临床实践中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作者:苏小茵;林细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浅谈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院外护理

    全喉切除手术是治疗喉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术后患者失去发音功能,均戴喉筒出院,故做好全喉切除术患者院外护理指导,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穗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包皮环切术后简易保护罩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随着人们医疗保健知识的提高,包皮环切术的儿童明显增加.我院采用医用纸盒制成简易阴茎保护罩,用于包皮环切术后的少儿患者,起到保护切口、减轻疼痛、安慰病人的作用.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胃镜直视下置放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护理

    本院从1996年2月~1998年12月采用内镜直视下置放记忆合金支架对63例食管狭窄患者进行治疗,成功率100%,解除梗阻率100%,有效地改善了良恶性食管狭窄患者的饮食状况,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篇重点介绍了治疗前后的护理及术中配合体会.

    作者:杨美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我院神经内科采用CT定位钻颅穿刺抽吸血肿持续负压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出血,共收治42例,获得满意效果.术后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对患者引流管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严密的病情观察、早期康复等一系列护理,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

    作者:赖兰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