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在臂丛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刘政辉;丛志斌;邹苏娅;朱静;徐爽;贾全

关键词:臂丛神经病变, 高频超声, 肌电诱发电位, 联合诊断,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在臂丛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臂丛神经病变疑似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通过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检测敏感度和准确率均明显优于单一手段检测,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臂丛神经病变采取高频超声及肌电诱发电位联合诊断,能提高敏感度和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比单一检测手段诊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能为治疗方案确认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和研究切开复住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腕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优良率为86.8%显著高于对照组51.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畸形愈合、肌腱损伤)方面试验组发生率为13.2%,显著小于对照组31.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减少并发症,进而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林志勇;魏人前;郭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介入治疗的超高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护理路径,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长、护理满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长为9.5±1.6,显著低于对照组15.7±2.2.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为99.3±0.6,显著高于对照组82.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 (4/26),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 (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出血和血肿,以及尿潴留和迷走神经型反射方面单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施护理路径方案可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长,增加护理满意评分,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20例的报告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悬吊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将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对折套扎编织,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附着部据腱粗细分别钻骨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将肌腱自股骨隧道外口引入,胫骨隧道外口引出,股骨端采用悬吊固定,胫骨端分别行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18例为阴性,2例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 ~61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90~95分.结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悬吊固定,动态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作者:付卫杰;许红生;孟位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疡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降血糖以及抗生素、碘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创面处理等综合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皮肤溃疡的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皮肤溃疡的患者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创面处理等综合的护理,提高了临床疗效,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农桂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6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就诊的6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63例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其中疗效优者45例,良者18例,优良率为100.0%.结论:科学周密的综合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大限度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科室收治手部骨折103例患者,分为传统组50例和治疗组53例.传统组实施科氏针石膏固定,治疗组实施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传统组只有19例患者在12周内愈合,占38.00%,有31例于12周后才逐渐愈合,占62.00%;治疗组在12周内愈合,占100.00%,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只有16例患者能够进行屈90°的运动,占32.00%,17例患者能够进行伸180°运动,占34.00%;治疗组的全部患者都能够进行屈90°的运动和伸180°运动,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部骨折患者实施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可以给予骨折部位可靠的固定,具有损伤小的优势,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加快恢复.

    作者:李晓文;利春叶;杨钦泰;欧春培;喻林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利培酮及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血清瘦素及催乳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及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血清瘦素及催乳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利培酮组及奥氮平组,每组各32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瘦素及催乳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分值对比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对比显示,利培酮组治疗后TC、LDL-C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TG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催乳素、瘦素对比显示,利培酮组及奥氮平组患者治疗后催乳素、瘦素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瘦素与奥氮平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利培酮及奥氮平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糖脂代谢、催乳素及瘦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回顾性分析64例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伤的处理效果

    目的:进一步探讨提高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救治水平.方法:通过对64例口腔颌面异物的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总结.结果:64例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异物的清除应小心慎重,对异物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有利于提高对异物治疗的救治水平.

    作者:武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围术期舒适护理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并择期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围术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手术耐受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手术耐受性,并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有效确保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利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完善中心药房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意义

    目的:探讨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完成药品管理的方法.方法:讨论系统二次开发及应用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结果:应结合实际问题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重视基础数据维护,统一工作流程,作好操作培训.结论: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完成药品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医院药品管理水平,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仍要不断进行完善.

    作者:李玉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6个月后,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疾病恢复所需要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8.84%),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多于实验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减少疾病恢复所需时间,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玉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在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和进口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PCI术后急性、亚急性和晚期血栓发生率、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术后再狭窄率、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术后再狭窄和各种出血并发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中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银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给予68例需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疗效、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并与其他62例未行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主观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均对全程护理表示认可,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4%,干预组术后患肢水肿、功能受限等症状发生率23.5%显著低于对照组75.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人性化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慌心理,增强患者术后对生活的信心.

    作者:詹嘉莹;石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中药剂型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根据临床上剂型的选择及应用以及在《临床中药剂型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学团队重新构建了《临床中药剂型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其教学内容由原来的重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向临床应用转变,并对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新构建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对学生临床剂型的选择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冯果;刘文;宋信莉;李江;欧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氟丙烷气体联合黏弹剂在眼伤前房重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氟丙烷气体联合黏弹剂在复杂性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84只眼)复杂性眼外伤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回纳脱出的虹膜,术毕后前房注入全氟丙烷(C3F8)气体.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虹膜复位、前房气泡消失时间,角膜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全部患者前房形成良好.前房内C3F8于术后1~30d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16.10±7.01)d.术后角膜均水肿,2周后明显减轻.16例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经治疗1周后眼压正常.结论:全氟丙烷气体联合黏弹剂应用,是复杂性眼外伤前房重建的有效方法.

    作者:伊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6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使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尽早康复,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配合和坚持康复锻炼.

    作者:丁瑛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L)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的评分为(26.74±13.1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9.81±21.4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28.51±14.38)分,治疗、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51.25±19.69)分.由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秀芹;马桂芬;刘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妇科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9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8%,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比单独使用盐酸莫西沙星更理想,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作者:何玉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两种方法治疗口腔溃疡10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氯己定液漱口及西瓜霜涂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10ml氯己定液漱口和西瓜霜对病变部位进行涂抹,并配合日常生活等措施;对照组给予10ml的康复新液漱口吞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通过相应的治疗和饮食控制,对口腔溃疡的治疗起到较好作用.

    作者:孙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4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中药结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高洁;袁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