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吴俊;赵德琼
通过对近几午中药复方在抗病毒方面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中药复方进行抗病毒研究时可采用的方法,同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阐述.
作者:胡万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院原执行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不在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为深化我院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我院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尽快制定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贵阳中医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大纲>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本文对<贵阳中医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提出了如下看法:
作者:顾建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科引进美国生产的大力神全自动电脑监控肛肠综合治疗仪(HCPH) ,采用了外剥内钳术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其中已行50例,疗效显著.
作者:肖树榜;冯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减龙胆泻肝汤配合穿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内服随证化裁龙胆泻肝汤,每日1剂,并肌注穿琥宁注射液80mg,日2次.结果:28例均全部治愈.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配合穿琥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杨先礼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知医必辨>,清李冠仙著,李氏对古典医籍钻研较深,临床诊治多有效验.其论诸书之得失与读医书之难,以示初学之从违,论诊病须知四诊、论时邪、论初诊用药,论类中症不可妄用温补,对于倡导医学多元化和中医现代化的今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商玮;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吸收和代谢、物理和化学性质、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分析了目前大豆异黄酮的市场状况,以及我国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前景.
作者:蒋蔡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从垂体-肾上腺轴角度探讨右归丸治疗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80只,取10只为假手术组(行腹部切口,但不切除卵巢),其余70只按贺西京报道的方法造模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取造模成功后大鼠其中的6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喂服右归丸高、中、低剂量组和生理盐水组.用药12周后处死取材,检测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取脑垂体行ACTH细胞免疫化学染色(S-P法)并形态计量,肾上腺行HE染色.结果:切除卵巢12周后大鼠出现骨质疏松,血清COR浓度以及垂体ACTH阳性细胞数和染色面积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用药12周后右归丸组血清COR水平、垂体ACTH阳性细胞数和染色面积均较生理盐水组降低或减少.结论:中药右归丸可有效调节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垂体-肾上腺轴的病理变化和功能状态,抑制雌激素水平降低后的异常骨吸收.
作者:罗汉文;关宏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层面理论是国外行为科学研究领域新的研究设计策略之一,作为一种理论构建和研究设计的全新范式,它的变量选择和数据分析独具特色和优势.这一理论在我国行为科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尚待开发,本文讨论了这一理论在我国护理研究领域可能的应用,旨在为中国的护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徐爽;赵守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论述关注儿童心理行为为保健的重要性.健康新概念,医学新模式和气质研究等,为理解它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出了努力方向.
作者:彭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于1999~2002年期间采用穴位注射及身心整体护理治疗慢性湿疹45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小22岁,大61岁:病程短6个月,长8年:其中,耳、面部2例,阴囊部9例,四肢部14例,躯干部18例,多发者4例.
作者:陈海林;王全权;黄慧敏;章茂森;徐蕾;董井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于2001年7月某日夜,因气候炎热而平躺于室内风道沙发乘凉,身未着被直至天明.深夜时分,忽感冷风吹拂,腹部发凉;次日,感到小腹部冰冷疼痛,周身发紧,约十余日,未作任何处理而周身发紧自消,但小腹冰冷不已,全身肌肉不时跳动,至秋出现一过性心慌、胸闷,自以为劳累使然,因未就医.之后,渐感劳累或活动后心慌、气累、胸闷、气喘、胸痛难忍,遂于2002年1月9日到遵义某医院心内科就诊.
作者:高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骨折端因某种原因丧失了一定的骨质,形成较大的间隙,称为骨缺损.临床上十分常见,治疗比较困难.如何促进骨缺损的尽快愈合,一直是骨科领域努力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和生物材料替代等.这些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来源局限且有创,免疫排斥及成骨能力不确定等缺点.在对较大骨缺损进行骨移植时,新骨形成之前移植骨可能已被机体吸收,造成植骨失败[1].近年来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finz)的提出和发展为这一医学难题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快速发展,组织工程化骨已成为有希望进入临床应用的组织工程成果之一.
作者:袁义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于2000年2月~2005年2月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年龄16~45岁,平均32.6岁.肝胆湿热型22例(36.6%),肝肾阴虚型10例(16.6%),肝郁气滞15例(25.0%),气滞瘀血症13例(21.8%),主要症状为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抑郁沮丧,口苦咽干,下腹疼痛、坠胀等.
作者:宋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其有关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血管等结构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引起椎动脉受压,并发生缺血而导致的病变,迄今尚无理想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类患者7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郭礼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自拟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因外感湿热所致肝胃诸疾,临证每获佳效.尽管所患疾病病名不同,但其显现的临床证候却是一样,显示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灵活性.
作者:陈利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严鲁萍教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血液病研究近30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方面有独特的经验,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现将其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冯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医学认为心身疾病多属于因郁致病的范畴.由于情志不遂,气机郁滞,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升降运行失司,导致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火郁、湿阻等,继而变生种种病证,引起多种心身病证的发生.越鞠丸出自金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为治疗郁证代表方.本文通对越鞠丸这一古方在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机理分别作一浅探,目的是更好的运用它为临床服务.
作者:潘洪峰;叶沐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抑郁症不能等同于中医郁症,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思虑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精亏虚,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多脏,中医辨证以虚证为纲.
作者:孙红;周湘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综述了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激光法、红外法、加热法、付罐疗法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物理方法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作者:杨芳芳;张永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根据中医药理论及中药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总结筛选出七组对药,配伍治疗不同时期的中风患者,收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杨;曹树平;郭志力;姜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