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老年性痴呆症的护理

于晋宁;王洪莉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 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
摘要: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神经疾患,是病人广泛性大脑皮质萎缩和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主要以功能减退和行为性格障碍为主.老年期痴呆病人的典型症状是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障碍伴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到了晚期,连自己的年龄及孩子的名字都忘了,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进食困难、大小便失禁、发音不知其意,后处于植物人状态,需要专人护理,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对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老年期痴呆的护理对于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妇洁洗液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妇洁洗液方中主要药物的薄层鉴别方法,为控制妇洁洗液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对妇洁洗液中主要组成药物山银花、苦参、冰片进行鉴别.结果:所鉴别的4种中药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而且均进行多次对照实验,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薄层色谱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作为妇洁洗液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张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钾元素生理药理作用探讨及其临床药物运用

    本文从生理药理学方面阐述了钾元素的重要意义,缺钾或低血钾临床表现(许多疾病与钾元素相关)及其药物运用和拓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桑宝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几种护士轮班制度的比较

    通过分析医院各种护士轮班制度,探讨各类轮班制度对工作质量及护士健康的影响,研究护士科学排班、合理排班的方法.

    作者:万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黑龙江省蒲公英常见品种绿原酸与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蒲公英是在兽医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本试验以绿原酸及总黄酮为指标,考察黑龙江省不同品种蒲公英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为提高药材蒲公英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长春蒲公英中绿原酸含量较高,种植中总黄酮含量较高.

    作者:刘艳艳;尹光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川白芷种植基地土壤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情况研究

    本实验采集了川白芷的主要道地产区四川省遂宁市、南充市、资阳市、达州市等地共计53个样品.参照GB/T14550-2003标准对各土壤样品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川省遂宁市土壤受DDT类农药污染严重,占到采样点数的27.5%,其余采样点基本未受到有机氯类农药的污染,在选择种植基地时应加以注意.

    作者:陈志锋;李铁钢;喻强;邓瑞;王欣;罗维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西医治疗

    阴道流血是药流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出血性休克等因素给女性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痛苦,其中西医治疗方法多样,且各有利弊.本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西医疗法、中医疗法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附录相关的汤剂组成,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邵慧娟;程育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坐浴治疗170例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坐浴治疗肛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肛肠科诊170例肛瘘患者术后采取中药坐浴治疗.结果:采用中药坐浴治疗肛瘘术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可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显著疗效.

    作者:曾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和依那普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和依那普利2种药物联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衰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和依那普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8%(P<0.05).治疗组对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传统的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联用治疗心衰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秀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痤疮外用药治疗

    痤疮是发生于青春期男女毛囊皮脂腺的慢性自限性疾病,皮损形态主要由炎症性皮损和非炎症性皮损组成.近年来痤疮的外用药物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在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体外冲击波对兔输尿管组织学形态的研究

    目的:探讨冲击波对输尿管组织学形态的影响.方法:将84只成年兔随机分为14组,每组6只.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第2-14组为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冲击次数和不同间隔时间的冲击,在冲击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评分.结果:较之对照组,实验组在病理量化评分上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冲击次数的增强、间隔时间的缩短,病理量化评分则逐渐增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剂量的冲击波能导致输尿管发生组织学形态的损害,而这与冲击次数、间隔时间有关.

    作者:王晓平;刘刚;蓝志相;胡斌;刘永康;王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归纳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化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以笔者科室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例,分析总结关于阿托品化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阿托品化后患者正确的护理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结论:护理要注意掌握阿托品化后的各种反应,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

    作者:田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观察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干骨折3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获平均6.2个月(4~7个月)的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正常,无针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并能够早期进行患肢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际飞;杨茂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加强用药环节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越来越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力居临床第一线,既是用药的实施者,又是用药的管理者.加之临床新药多,如何保证安全用药,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就安全用药如何进行管理,分析了隐患和对策,保证了用药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

    作者:蒲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其防范对策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药剂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内、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用前配置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1].中药注射剂起效迅速,作用可靠,尤其是对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来说,中药注射剂能显示其独特优势[2].中药注射剂与传统中药相比,其生物利用度高,使传统中医药在危重症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设想成为可能,并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3].但是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多.据报道,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总数的72.27%[4].为防止或尽可能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其防范对策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邱星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感染科护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机会减少原因分析及对策

    根据目前临床护理教育学中护生护理技术操作机会减少的实际情况,从患者的服务意识、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风险防范意识、护生自身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提高护生护理技术操作机会.

    作者:冉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正交设计法优化当归、苦参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当归、苦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结合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当归、苦参水提法的工艺参数,确定当归、苦参水提法的佳工艺.结果:影响当归、苦参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溶剂用量,佳提取工艺为加26倍量的水,2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5h.结论:以佳提取工艺得到的干浸膏量多.

    作者:付志明;韩春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以六经辩证治疗汗证

    汗证是临床常见症状,临证需分虚实、辩寒热,如运用六经辩证治疗汗证,亦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冯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与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的合成抗菌药.本文阐述了40多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历史.并参考国内文献报道,介绍了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主要的一些注意事项.此类药物正以其独特的高效杀菌能力和低毒副作用,逐步确立了它们在抗菌领域的主导地位.

    作者:严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取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手术效果.方法:自2001年11月-2006年09月对新鲜股骨颈骨折取X光机下闭合复位+双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优43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6%.随访22-44个月,平均34个月,愈合率96.4%,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达3.6%.结论:骨折尽早的复位固定,术中良好的复位及螺钉长度的合理选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新鲜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家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

    静脉输液是消化内科的主要手段,需向患者输入高浓度药物(脂肪乳、氨基酸+丙氨酰谷氨酰钠),且输液的量较大,而且对于很多病人都需进行时间性治疗,需对患者采用留置针及反复静脉穿刺等,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穿刺难度,同时还易造成护患纠纷,近年来我们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对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实践,体会如下.

    作者:刘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