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兰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保健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一对一责任制分娩,并对其临床症状采取对症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开展围生期护理保健,主要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心理保健、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妊娠结局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指数改善更优,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往往对产妇妊娠结局带来不良影响,针对本病开展围生期保健有利于改善围产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惠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康复新液外洗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的有效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在该院采用常规治疗的糖尿病外阴瘙痒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外洗治疗的糖尿病外阴瘙痒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病症恢复时间、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外洗治疗糖尿病外阴瘙痒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桦;董海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8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临床急救及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显著下降,与护理前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28例患儿均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现象,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达100%。结论在临床急救基础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充分改善其血糖水平,在降低患儿死亡率的同时,极大程度上促进其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宋先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参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抽样法1:1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予以二甲双胍联合参芪注射液,观察两组血糖、左室高电压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BG、FBG及左室高电压降低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参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钟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药物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为41例(41.00%),联合用药的为59例(59.00%);100例患者中大部分出现了一种以上的不良反应现象,其中多的不良反应现象是低血糖,有75例(75.00%)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现象;对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治疗后,有92例(92.00%)患者痊愈及好转,8例(8.00%)患者因为不配合治疗和不遵医嘱等原因导致了病情恶化。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特征和所用药物的品种、用法以及剂量等,合理的选择和服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该院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后,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药物干预在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8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前期患者各40例,实验组采用药物干预方式对前期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前期患者进行干预,随访3年后比较两组前期患者的临床结果以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结果3年后两种干预方式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对照组中前期糖尿病患者转为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期患者餐后2 h血糖改善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依从性较弱,而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有显著效果,而且依从性较强,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梦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结果治愈37例,有效42例,无效8例,致残2例。有效率为90.8%致残率2%。结论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合并症出现是糖尿病足的独立高危因素,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给予抗感染与血糖控制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助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采取不同诊断标准对孕期糖尿病实施病症诊断与妇女出现并发症状的关联。方法从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该医院接受GDM诊查的孕妇中抽选出3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IADPSG2010对其中15例妇女实施诊断,并将接受该诊断的妇女分到研究组,按照教科书中GDM病症的诊断方式给另外15例妇女实施诊查,并将这些妇女分到对照组。记录不同组别出现GDM情况的概率以及出现其他孕期并发症状的概率再实施对比研究。结果相比对照组来说,研究组妇女在孕期呈现GDM症状的概率更高,P<0.05;不同组别妇女在并发高血压、羊水含量不足/含量过多、巨大儿以及分娩后异常出血等方面均存在数据差异,研究组发生这些症状的概率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依照IADPSG实施诊查能够提升诊断率,让出现GDM症状的孕妇可以尽早接受血糖调控,所以医院可以对IADPSG标准进行普及。
作者:胡景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就医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并以同样方法抽取之前来该院就诊的采用常规指导方式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专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27例,占全组的67.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36例,占全组的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妊娠结局更为理想,母婴的健康和安全系数更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的干预护理比传统的指导护理对于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实现良好的妊娠结局更为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贾琳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排泄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含量、尿微白蛋白含量减少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并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捍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起到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好,可对血糖控制,结核病情恢复作出贡献,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法。
作者:魏显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ICU内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1月入住该院ICU的糖尿病患者35例,均接受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6.21±0.6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10.63±1.26)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符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依帕司他治疗能有效修复患者受损神经,改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良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的原因,为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30例高龄2型糖尿病伴发湿疹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0例无皮肤病变的高龄2型糖尿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的相关原因。结果治疗显示研究组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的原因与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在治疗和护理中要引起重视和严密监测。
作者:张敬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胰岛素联用与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别观察随机分组后的130例患者,即单用胰岛素治疗2周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治疗组以及应用阿卡波糖、胰岛素联用的联合用药组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治疗前后的FPG、2 hPG及HBA1C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用药治疗后血糖情况及依从性均显著优越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联合组在19次测量中发生3次低血糖,一共发生低血糖5次在单纯组的13次测量中。在这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死亡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所以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导致任何不良结果的出现,13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死亡和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可使血糖迅速下降,同时能够尽量不改变饮食习惯,使患者对治疗的方案依从性更高。
作者:孙雁;周爱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所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家用补阳还五汤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评估及麻醉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直接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评估,再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的几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了成功,但是观察组患者血糖变化的幅度较小,手术24 h之后血糖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应激反应发生的几率方面,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应激反应,所占的比例为17.78%;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应激反应,所占的比例为4.44%。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评估这种方式能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促进了治疗效果的提升。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探讨阿仑膦酸钠与钙尔奇D联合应用,对糖尿病伴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将疗效以及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以及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伴发的骨质疏松症。
作者:杨华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合并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免疫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银屑病应选择对症临床治疗方法,中药内服外洗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照伟;王祉邦;王延钢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