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观察

卓春迷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护理, 新生儿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新生儿4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新生儿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依从性、新生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护理依从性,使新生儿不再抗拒护理工作,减少了护理难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新生儿及其家属更容易接受,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秦氏头皮针结合调气扶阳腹针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秦氏头皮针结合秦氏调气扶阳腹针与传统经穴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 60例患者均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康科门诊女性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设计,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秦氏整体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传统黄褐斑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患者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皮损面积、颜色评分、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颜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基本治愈12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6例,显效8例,好转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 秦氏整体针法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敏;傅雨薇;曾科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38例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巯咪唑1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治疗的第1、8、15、22天进行甲状腺内肌注地塞米松5 mg.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情况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FT4、FT3、TSH、TGAb与TPOAb水平均有所下降,CD4+/CD8+增高;观察组血清TNF-α、FT4、FT3、TSH、TGAb与TPOAb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张斌;陈炜炜;虞慧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独活寄生汤配合针灸推拿对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观察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目的 分析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推拿应用于治疗腰腿疼痛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所有腰腿疼痛症状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5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灸推拿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具有所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独活寄生汤配合针灸推拿治疗,应用于腰腿痛的治疗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桃红;陈永华;陈素容;陈莉熔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腹泻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蒙脱石散联合双岐三联活菌片)与常规组(蒙脱石散)各39例,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有效率高(P<0.05).结论 对小儿腹泻患儿采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梨;陈志勇;罗永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LK程式按摩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LK程式按摩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4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体位待产,观察组产妇接受LK程式按摩进行待产,观察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8.09±0.81)h、剖宫产率为4.26%、阴道分娩率为95.74%,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妇在待产时,对其实施LK程式按摩,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并大幅缩短产妇的产程,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庄小华;蔡凤甜;陈润和;黄洁梅;朱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观察组分诊时间、开展心电监护时间、手术时间也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黎梅凤;陈善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

    目的 对比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效果.方法 收集7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和观察组(动态心电图),对比两组结果 .结果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对照组阳性检出率51.4%与观察组54.1%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项监测结果对比,观察组室性二、三联律检出率;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房性早搏早发检出率;房性早搏成对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监测和诊断方面要更加灵敏、有效,临床价值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马艳凌;蔡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佛山市顺德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性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佛山市顺德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性因素.方法 以顺德区24间幼儿园的1.3万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顺德区学龄前儿童龋患情况;分别在幼儿园随机抽取患龋齿和无龋齿儿童各480名,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龋齿率的相关性危险因素.结果 1.3万幼儿中,患龋齿患儿7,198名,患龋率为55.4%;对比两组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带养人、补充维生素D的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刷牙、是否给孩子喂甜食、孩子是否有挑食习惯等影响因素,均有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主要带养人为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的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科学合理的问卷调查方式对龋齿儿童家长进行患龋相关因素的研究,可以制定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方案,对于预防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将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张静;邵紫贤;农雪艳;张明珠;苏倩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比较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心衰、高血压、低血压、高血钾、低血糖、失衡综合征)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丘柳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护生在妇产科病房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护生在妇产科病房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实习护生54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实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比两组护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总成绩.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产科病房实习护生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策略,可有效提高护生的实习成绩,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贺娟;钟伟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集束化管理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非计划拔管的效果

    目的 研究集束化管理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儿2,237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将其设为观察组,接受集束化管理;选取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患儿2,037例,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将其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胃管插管、气管插管、PICC、尿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实施集束化管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葵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片阴道后穹窿上药用于孕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片阴道后穹窿上药用于孕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0例妊娠晚期需要引产的产妇为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使用催产素直接引产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片阴道后穹窿上药后再给予小剂量缩宫素静滴引产的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妊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7.6%(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比例为73.2%,对照组为50.40%(P<0.05).观察组妊娠晚期产妇的不良反应率为8.8%,对照组为14.4%(P<0.05).结论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片阴道后穹窿上药用于妊娠晚期促进宫颈成熟后再给予小剂量缩宫素静滴在妊娠晚期引产中应用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龚丽娟;颜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白细胞计数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1,000例为研究组,纳入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接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hs-CRP检测,统计并对比两组hs-CRP水平和白细胞总数以及hs-CRP、白细胞计数两指标单检和联检阳性检出率,分析hs-CRP和白细胞计数联检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和白细胞计数联检阳性率为98.21%,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单检的89.29%以及hs-CRP单检的82.14%(P<0.05).结论 hs-CRP和白细胞计数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佳,联合检测二者能够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阳性检出率,大限度地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其诊断辅助价值极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祝少凤;梁桂兰;欧阳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观察组应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UERP),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时,采用TUERP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龙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以及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的持续改善,早日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汤敏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护理中的应用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于2015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16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月份奇偶性分时常规组和研究组,各80例,常规组产妇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的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并对两组产妇护理期间的产后出血情况和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概率,并能给予产妇较好的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秀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对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内进行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12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患者均为56例.对常规护理组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手段,而对综合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从SAS焦虑自评分来看,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在护理前的评分分别为(57.19±4.92)分和(57.24±4.86)分,护理后的评分为(47.19±3.94)分和(35.28±3.28)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存在差异(P<0.05);从SDS抑郁自评分来看,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护理前的评分分别为(56.23±5.04)分和(56.19±4.96)分,护理后的评分为(46.92±3.86)分和(34.19±3.09)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存在差异(P<0.05).结论 对乳腺增生患者而言,相比较实行常规的护理手段而言,在常规护理手段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有利于患者配合和积极地进行治疗.

    作者:徐国磊;王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利用阴道镜联合普刀治疗时的可行性,并分析期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共9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8月.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26).结论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

    作者:宁伶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X线在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究X线在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将44例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X线诊断组(n=23)和CT诊断组(n=21),进而对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后的结果 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X线诊断组经过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95.65%明显高于CT诊断组经过诊断后的诊断准确率66.67%(P<0.05).结论 为了帮助患者在进行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工作之中诊断质量的提升,进而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促进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身体健康状况的更快改善,检测人员需要将X线诊断措施运用到相应的工作之中.

    作者:王少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影响.方法 选取94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评价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长、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出现的频率.结果 干预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胀持续时长、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出现的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及肠鸣音的出现,减少和缩短腹胀持续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马玉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