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娜;许晓东;施红
目的 观察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方法 2000年7月至9月在北京宣武、怀柔、大兴3个地区通过分层、整群、随机的抽样方法抽取1821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分析MS及其各组分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结果 1821例老年人中,MS者365例(20.0%),非MS者1456例(80.0%),MS组老年人血尿酸水平(5.20±2.27)μmol/L,明显高于非MS组(4.50±1.44)μmol/L(t=-7.34,P=0.000).通过四分位法依据血尿酸水平将老年人分为4组,血尿酸≤3.5 μmol/L443例、3.6 μmol/L≤血尿酸≤4.4 μmol/L 465例、4.5μmol/L≤血尿酸≤5.4 μmol/L 446例、血尿酸≥5.5 μmol/L 467例,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体质指数(BMD)、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降低(F=43.07、9.32、22.36、8.19、9.39,均P<0.01);MS组分数目在不同血尿酸水平组人群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62,P=0.000).控制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患病与血尿酸水平有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MS患病风险明显增加(均P<0.01). 结论 MS患病与血尿酸水平有关,应注意观察并控制患MS老年人的血尿酸水平.
作者:关绍晨;汤哲;方向华;吴晓光;刘宏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内外关于胸腺肽α1的研究多是短期使用,观察数天至数周;长年规律使用胸腺肽α1的观察性研究较少.我们旨在探讨老年人群中长年规律使用胸腺肽α1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2005-2010年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老年患者13例,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65~95岁,平均(78.4±14.4)岁.
作者:贾娜;许晓东;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与N-端骨钙素(N-MID)、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D3]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根据骨密度水平进行分3组,骨量正常组29例、骨量减少组49例和骨质疏松组38例.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24 h尿蛋白定量(U-PRO),测定3组患者的N-MID、T-P1NP、β-CTX、25(OH)D3及IGF-1的水平,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组患者的FBG、PPG、HbA1c、病程及25(OH)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体质指数、IGF-1的水平降低(P<0.05),T-P1NP、N-MID水平降低(19.85±2.83) μg/L与(12.23±2.75)μg/L、(9.16±2.86)μg/L(均P<0.05),(7.12±2.05) μg/L与(5.06±2.38)μg/L、(4.92±2.12) μg/L(均P<0.05);24 h UPro升高(P<0.05),β CTX升高(1.32±0.38) μg/L与(1.97±0.58) μg/L、(2.14±0.73)μ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与T-P1NP、IGF-1、25(OH)D3、N MID、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1、0.217、0.213、0.273、0.203,P值分别为0.001、0.011、0.012、0.001、0.012),与β-CTX、24 h UPro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6、-0.216,P值分别为0.013、0.015). 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骨密度变化与骨代谢标志物及IGF-1水平密切相关,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常规检测,及早防治,避免骨折的发生.
作者:阚全娥;杨慧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评价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治疗国人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disc)、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相关中文骨科期刊关于PLIF和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及腰椎不稳的临床对照研究.将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用Stata SE 11.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椎间隙高度、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改善率. 结果 共12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1041例,其中PLIF组520例,TLIF组521例.手术时间,PLIF组长于TLIF组,标准化均数差(SMD)=1.26,95%CI:0.58~1.94,P<0.001;术中出血量,PLIF组多于TLIF组(SMD=1.70,95%CI:0.94~2.46,P<0.001);手术并发症,PLIF组多于TLIF组,(OR=4.50,95%CI:2.65~7.64,P<0.001).以下4项分析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间隙高度,SMD=-0.07,95%CI:-0.44~0.30,P=0.730;术后VAS,SMD=-0.07,95%CI:-0.27~0.13,P=0.515;术后ODI,SMD=0.15,95%CI:-0.06~0.35,P=0.155;术后JOA优良率,OR=I.43,95% CI:0.75~~2.73,P=0.280;术后融合率,OR=1.17,95%CI:0.63~2.15,P=0.616.结论 TLIF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对PLIF有明显优势,两种手术在恢复并维持椎间隙高度、临床疗效方面可取得相同效果.
作者:王秉翔;张志勉;蒲华清;聂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骨代谢特点. 方法 入选220例老年男性住院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三组,测量骨密度及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25-OH VD)等骨代谢指标. 结果 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增高,65~74岁组、75~84岁组及85~94岁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6.8%、12.0%与22.9%(x2 =7.72,P<0.05).老年男性骨代谢特点是,PTH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F=4.986,P<0.05),BGP、25-OH VD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4.986,3.245,5.997,P<0.05),老年人中BGP、25-OH VD水平普遍较低. 结论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骨代谢可以作为骨质疏松风险评估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
作者:卢玉;郭红;刘波;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BCD2评分结果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TIA患者的颅内血管MRA、头颅DWI和ABCD2评分结果,采用Log-rank检验的Kaplan-Meier曲线评估单变量对TIA后无卒中生存时间的影响,Cox多变量回归分析评价MRA、DWI及ABCD2评分结果预测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 162例患者中首次TIA发作后90 d内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共86例(53.1%),其中0~7 d继发脑梗死者22例(13.6%),8~30 d继发脑梗死者27例(16.7%),31~90 d继发脑梗死者37例(22.8%).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MRA提示中-重度颅内血管狭窄、DWI阳性和中-高危ABCD2评分与首次TIA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时间明显相关(P=0.000、0.003、0.000).Cox多因素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70岁)(HR=1.782,95%CI:1.171~2.256)、中-重度颅内血管狭窄程度(HR=2.245,95%CI:1.627~3.097)、DWI阳性(HR=1.964,95%CI:1.273~3.031)、中-高危ABCD2评分(HR=1.204,95%CI:1.050~1.381)为TIA发作后90 d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23、0.000、0.002、0.008). 结论 颅内血管狭窄的评估可能较DWI检查和ABCD2评分对TIA的转归更具评估价值.
作者:丁立东;徐运;茆华武;肖章红;郭俊华;陈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 根据系统评估的原理和规范,检索外文专业期刊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及中文期刊数据库,分别基于隐性遗传模型和显性遗传模型,meta分析评估MTHFR基因C677T位点风险等位基因T与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异质性检验后采用M-H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OR)值,采用Begg和Egger偏倚分析评估本项meta分析的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含共计2018例人群数据结果.异质性检验表明不存在异质性,选择M-H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隐性模型合并后的OR为2.41(95%CI=1.85~3.13),显性模型合并后的OR为2.33(95%CI=1.82~2.98).Begg和Egger偏倚分析显示隐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都无明显发表偏倚. 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风险等位基因T与中国人群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正相关.
作者:孙亮;王松岚;史晓红;杨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并存疾病及年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单药化疗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0岁及以上一线行单药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2岁,状态评分(PS)0~1分52例,2分9例.一线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或者多西他赛,平均化疗周期数为3.4次.采用Charlson并存疾病指数(CCI)评价并存疾病.Charlson 并存疾病指数为0分者纳入无并存疾病组,≥1分者纳入有并存疾病组.采用NCI-CTC3.0版标准评估不良反应. 结果 年龄及PS不能预测3或4级化疗不良反应.有并存疾病组的35例患者行单药化疗后3或4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并存疾病组的26例患者(40.0%比15.4%,x2=4.36,P=0.037).此外,有并存疾病组粒细胞缺乏发热、3或4级非血液学毒性及因不良事件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也高于无并存疾病组.常见的并存疾病为糖尿病及慢性肺病.有慢性肺病的患者3或4级非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升高(44.4%比11.5%,x2=6.061,P=0.032). 结论 年龄和PS不能预测单药化疗的耐受性,而有并存疾病的老年患者单药化疗后不良反应,尤其是3或4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疗前并存疾病的评价有助于判断老年肺癌患者单药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聂鑫;艾斌;程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在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6例,年龄55~76岁,体质量42~60 kg,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4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4、24、48 h末血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含量变化来评价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术后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术后不同时点VAS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优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8、2.262、7.147、5.881、7.861、4.810,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清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浓度在术前及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异丙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6、2.042、4.090,P<0.05),且93.0%(40/43)的患者对Dex组满意.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镇痛效果优于异丙酚,且安全可行.
作者:于振宇;刘国锋;于建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特点.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4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腹痛、腹胀是胃癌常见的临床表现,老年组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91.6%比76.5%,P<0.05);老年组胃癌肿块主要位于贲门和胃底部,占47.9%,非老年组胃窦癌常见,占54.4%,老年组中有3.1%的患者胃癌为多起源的,而非老年组都是单中心起源.老年组术前合并的慢性疾病多于非老年组,80.0%的胃癌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71.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比例相近;98.7%的胃癌患者接受化疗,尽管老年组接受三线及其以上化疗的比例(3.5%)比非老年组(9.8%)低(x2 =3.197,P=0.0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化疗方案选择方面,老年组患者更多选择FOLFOX/XELOX两药联合化疗方案(75.4%).老年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7.8个月)较非老年组患者(28.7个月)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 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首发症状常以上腹部饱胀、疼痛为主,贲门胃底癌多见,多中心起源,术前并发疾病和术后并发症较多;老年胃癌患者多数可耐受规范的手术和化疗.
作者:徐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老年肺癌患者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分别应用大剂量与小剂量沐舒坦治疗的肺保护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行CT引导下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9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三组患者在术后行常规免疫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大剂量组给予沐舒坦990mg/d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组给予300 mg/d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给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气胸发生率和术后第1、3、5天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水平差异. 结果 三组患者CRP、TNF-α以及ANC水平在术后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CRP、TNF-α以及ANC在术后第5天均低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F=3.596、3.555、3.406,P=0.031、0.033、0.037),大剂量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31,P<0.05). 结论 老年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有助于较快减轻肺部的炎性反应,减少气胸发生率.
作者:杨景魁;霍小东;闫卫亮;郑广均;冯震;吕金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D133+、CD14+CD16+和CD42b表达水平与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成形术早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患者和PCI+支架植入术+人脐带造血干细胞(hUCM)移植术患者循环CD133+、CD14+CD16+和CD42b的表达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评估CD133+、CD14+CD16+和CD42b对细胞心肌成形术早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PCI+支架植入术后8周CD133+(0.05±0.02)%、CD14+CD16+(0.9±0.2)%、CD42b(70.6±1.3)%,PCI+支架植入术+hUCB移植后8周CD133+ (0.07±0.01)%、CD14+ CD16+ (0.6±0.3)%、CD42b(80.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D133+、CD14+CD16+和CD42b表达水平可能预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细胞成形术的早期预后.
作者:李侠;郭燕;胡有东;陈颖;郭殿选;周华兰;杨海晨;李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探讨DNA氧化损伤在AD和V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35例AD患者和28例VaD患者以及与之年龄相匹配的23例健康者血浆中8-OHdG的水平,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测AD和VaD患者的认知功能. 结果 AD组、VaD组、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浆中8-OHdG浓度分别为(601.8±266.0)ng/L、(1748.0±665.6)ng/L和(352.0±94.5)ng/L,各组间血浆8OHd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D组患者血浆中8-OHd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组患者血浆中8-OHd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VaD组与AD组比较,8-OHdG水平变化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8-OHdG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分别为:AD组(r=0.661,P<0.01)、VaD组(r=0.702,P<0.01)、正常对照组(r=0.719,P<0.01).而各组血浆8-OHdG水平与教育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在AD组和VaD组患者中根据其危险因素(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浆8-OHdG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因素的影响后,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高水平8-OHdG在VaD组中比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可能性均高.VaD组血浆8-OHdG水平与MMSE分数呈显著负相关性(r=-0.592,P<0.01);AD组血浆8-OHdG水平与MMSE分数无相关性(r=-0.122,P>0.05). 结论 VaD患者存在明显的DNA氧化损伤,其血浆DNA氧化损伤程度显著高于AD患者与健康者;VaD患者的血浆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与其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朱红敏;章军建;杨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观察活血补肾含药血清对增殖作用及对p42/4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噻唑蓝染色观察20%、10%、5%含药血清对HUVEC细胞的增殖作用.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力和NO含量.反转录PCR法检测eNOS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蛋变化. 结果 含药血清有效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经过24 h含药血清处理,含药血清呈现浓度依耐性促进HUVEC细胞增殖,增殖率分别为10.8%(t=6.82,P<0.05)、14.7%(t=6.25,P<0.05)、33.3%(t=12.16,P<0.01).含药血清处理组eNOS活力增强,明显高于未含药血清;20%含药组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和10%含药对eNOS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P<0.05).活血补肾方能提高P-p42/44蛋白表达水平(P<0.01). 结论 补肾活血方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提高内皮细胞NO分泌,其机制是通过p42/4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增加eNOS活力和mRNA的表达.
作者:刘中勇;李林;陈宁南;方家;陈洪涛;邓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认知功能及其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VaD组和EPO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VaD模型.采用y-迷宫观察术后4周、8周、12周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应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的神经细胞凋亡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VaD组大鼠比较,术后4周、8周、12周EPO治疗组大鼠迷宫作业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减少,总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术后4周、8周和12周VaD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目分别为(20.50±3.29)个、(33.58±3.48)个和(54.17±4.26)个,比EPO治疗组的(10.50±2.43)个、(23.92±3.18)个和(36.92±4.10)个多(t=4.23、3.54、5.05,P=0.013、0.024、0.007);术后4周、8周和12周EPO治疗组Bc[-2阳性细胞数和Bcl-2 mRNA表达较VaD组明显增多,Bax阳性细胞数和Bax mRNA表达较VaD组明显减少(均P<0.05). 结论 EPO可能通过调控VaD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Bax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黄树其;杨月嫦;黄流清;邵福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65岁及以上患者采用固定平台和活动平台型两种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中期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状况. 方法 随访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年龄≥65岁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使用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估膝关节功能,用SF-16(Short Form-36)健康调查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将数据资料根据手术采用假体的不同分为固定平台组和活动平台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57例(194个膝关节)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08~10.75年,平均(5.06±2.47)年,年龄65~86岁,平均(72.4±4.3)岁.入选病患者前与术后WOMAC评分分别为(48.2±14.9)分和(10.7±9.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固定平台组和活动平台组的WOMAC评分分别为(10.12±8.76)分和(11.38±9.5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P=0.391);157例患者SF-36为(119.65±12.03)分,与良好和中等的佳截断点11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59,P=0.07).固定平台组和活动平台组的SF-16的分别为(120.17±11.06)和(119.06±13.0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5,P=0.566).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提高老年膝关节严重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无论术中采用活动平台型假体还是固定平台型假体,其中期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相近,两种假体均可选择使用.
作者:赵立连;石磊;张耀南;薛庆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极限侧伸法对老年人侧向平衡控制能力进行测评,探讨该方法的简便性与信效度,为准确掌握老年人侧向平衡控制能力提供简便易行的测量方法,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合理的依据. 方法 本研究83例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7.3±4.7)岁.用平衡仪测得结果足压中心侧向位移为效标,对简便测试法测得的极限体侧伸的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结果 左右极限体侧伸距离分别为(14.7±0.4) cm、(14.9±0.3)cm,左右足压中心侧向位移分别为(8.5±1.9) cm、8.5±1.5)cm.极限体侧伸与足压中心侧向位移呈正相关(r=0.70,P<0.0001);极限体侧伸测试组内相关系数较高(r=0.97,P<0.05).极限体侧伸与年龄(r=-0.23)、身高(r=0.28)呈弱相关(P<0.05),与脚长、脚间距及左右利手均无关(P>0.05). 结论 极限体侧伸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老年人侧向平衡控制能力,极限体侧伸距离越长,表明侧向平衡能力越稳定.极限体侧伸法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而且简便、易测,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曹玲;杨光;永富良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 方法 观察我院收治的各种休克、呼吸衰竭等重症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变化,总结缺血性肝炎发生率,总结其临床资料及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重症患者317例,发生缺血性肝炎53例,7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患者于休克、呼吸衰竭后1~3 d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增高,高峰出现时间1~5 d,平均(3.35±0.89)d.ALT 869~4354 U/L,AST773~4833 U/L,LDH 1021~2662 U/L.总胆红素升高16例,总胆红素14~54 μmol/L.AST恢复正常上限2倍以内时间为9~16 d,平均(13.0±1.6)d.转氨酶升高程度与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肝病无关,酶学变化时间与性别无关.年龄≥70岁的患者AST峰值出现晚,恢复时间长于年龄<7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基础肝病的患者AST达高峰时间明显早于无肝病者,AST恢复时间略长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缺血性肝炎男性、老年人多发高龄、患有基础肝病可影响缺血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恢复时间.
作者:王艳荣;齐艳荣;韩志蕊;张秋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保护肺功能、积极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肺部感染是降低脑出血术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我们探讨了预防性应用盐酸氨溴索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肺保护疗效及其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捷;谈山峰;李丽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为其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跌倒的原因进行多水平模型分析. 结果 共调查1512例老年人,272例在过去1年中跌倒,发生率为18.0%,其中女性180例,跌倒发生率20.1%(180/893);男性92例,跌倒发生率14.9%(92/619),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x2=7.45,P=0.006).272例跌倒者共发生379次跌倒,其中与健康问题相关的跌倒次数300次(79.2%),与行为及心理因素相关的跌倒次数291次(76.8%),与环境因素相关的跌倒次数284次(74.9%);健康问题中平衡能力差是老年人跌倒主要的原因、其次是下肢无力,行为及心理因素中注意力不集中是跌倒主要的原因,环境因素中地面不平是跌倒主要的原因.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间差异对跌倒为自身健康原因、除自身健康外的其他个人原因及为外部原因均有影响;个体间差异对跌倒为自身健康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点(住所内跌倒),对跌倒为其他个人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点(住所外跌倒),对跌倒为外部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跌倒季节的夏季和跌倒时点的深夜. 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应提高对导致跌倒因素的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老年人跌倒.
作者:石婧;于普林;周白瑜;陶永康;段春波;张传芳;覃朝晖;孙振球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