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建辉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心肌再灌注, 心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于我院行PCI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PCI术中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PCI术中予0.9%氯化钠注射液等量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PCI术后冠脉血流、超声心动图指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冠脉血流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STEMI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冠脉血流、提高心功能,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6月的血液透析共4709次做为对照组,2017年7月~12月的血液透析共4726次做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对照组4709次血液透析中,共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1034例次,发生率为21.98%;观察组4726血液透析中,共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425例次,发生率为8.99%.两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故值得推广.

    作者:玉恩旗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精神科抑郁症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参照患者的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常规组(n=36,予以常规干预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双号为实验组(n=36,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护理后SDS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SDS评分情况与常规组进行比较,均具有显著的优势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 精神科抑郁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抑郁评分.

    作者:陈慧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主要探究脑血管病对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通过临床实验对比,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相关性,在对其颈动脉粥样硬化问题进行预防的过程中,能够将短暂性脑缺血发病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展开全面分析,有利于增强短暂性缺血问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曲健;孙秋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临床治疗中碘伏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并分析将碘伏应用在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采取常规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碘伏棉球擦洗阴道的42例患者作为联合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 经治疗,联合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半年后,联合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碘伏应用在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有效提升患者的治愈率的同时,极大的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红玲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与探究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研究时间截点,其中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实施细节管理前的62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将其纳入对照组;并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实施开展细节管理模式后的62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对比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对比,研究组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对于促进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健康以及医院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邹爱宁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伴随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的重要卫生保健问题,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成为常见的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病可合并严重而多的并发症[1],同时,心脑血管疾病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高血压病[2],无论是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还是生活质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作者:张跃双;李明玉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目的 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30只眼)与对照组(26例、30只眼),分别对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31%高于对照组53.8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26.92%,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更具效果.

    作者:谢观荣;罗璟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及价值评价

    目的 探究和分析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及其价值评价.方法 选该社区所收治的2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实验组115例,对照组普通健康管理,实验组采取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比较管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试验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用药的规范及其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社区相应管理方面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时秀芬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

    目的 深入研究和观察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以能够对急诊护理的关键点进行及时掌握,对急诊护理的质量、效率进行提高.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6例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结果 1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住院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有112例,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有20例,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有38例.在接受急诊护理措施以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同时有效缓和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对和急救护理有关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要不断提高在急救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临场操作能力.另外,医院应对和急性心肌梗塞有关的医疗设备进行及时更新,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愈率进行有效提高.

    作者:豆丽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Micro RNA-210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内微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micro RNA-210(miRNA-210)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调节微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大鼠按1:1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阴性病毒对照组(AMI+NV)、心肌梗死组(AMI+PBS)、心肌梗死+miRNA-210激动剂体内转染组(AMI+miRNA-210 agonist).术后4周以微血管密度(MVD)为效应终点,检测各组内miRNA-210、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检测HGF及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小干扰RNA(siRNA)处理HGF,以WB检测效应终点.结果 AMI+miRNA-210 agonist组HGF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VD)随miRNA-210表达增加而显著增加;低氧环境下siRNA显著抑制HUVECs中HGF表达,CD 31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AMI+miRNA-210 agonist组大鼠心脏收缩功能更为优越.结论 心肌内miRNA-210过表达可上调梗死区域内HGF表达水平,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饶大勇;樊仲国;朱灏;邵明学;李小波;田乃亮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医院药师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随着医疗技术与生物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临床医疗逐渐向精准医疗模式过渡,为各类临床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精准医疗中,临床用药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医院药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精准医疗模式的基本框架进行分析,精准医疗模式对于临床用药的改变,了解医院药师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者:陈启乾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针灸+运动想象疗法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灸+运动想象疗法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动想象疗法,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改良Barthei指数(MBI)、简易Fug-Meye肢体运动积分(FMI)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灸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中,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谢晴;黄微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3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结果 实验组BPRS评分(31.2±4.8)分、跌倒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42.6±5.7)分、16.7%,且P<0.05;结论 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防跌倒效果显著,该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谢芹;李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亲情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析亲情护理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5年5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共选择60例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均分为各30例的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接受亲情护理的作为观察组,将护理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护理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发作频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接受亲情护理可有效降低疾病发作频率,极具推广价值.

    作者:杨阳;沈鲜萍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早期微波热疗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应用早期微波热疗联合尿激素酶胸腔注射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组,A组(20例,充分引流胸液治疗)、B组(20例,充分引流胸液后+尿激酶治疗),C组(20例,充分引流胸液后+尿激酶+微波热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A组、B组,引流量少于A组、B组,胸膜厚度薄于A组、B组,C组胸膜黏连发生率显著5%低于A组30%、B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研究应用早期微波热疗+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魏尤良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重度痔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痔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较多,因此其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从非手术治疗到手术治疗,其中前者包括中药内治、中药外治(外敷、熏洗、坐浴、栓剂、枯痔法以及注射法等方法)、重度痔的注射治疗;后者主要包括传统术式(外剥内扎术、分段齿形结扎术、保留齿线分段缝扎术、完全缝合术以及保护肛垫悬吊缝合法等多种术式)和微创术式(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和彩超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和肛垫修复术).尽管重度痔的治疗方法选择较多,但对其具体适应症还有待商榷,因此探究重度痔的研究进展至关重要,本次对重度痔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罗显民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冷炎教授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非萎缩性胃炎验案2则

    非萎缩性性胃炎(CNAG)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因多样,冷炎教授认为内伤湿热是其主要的病因,治疗过程中主张从肝论治,多从清利湿热入手,方证相合,效果显著.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见其治疗CNAG有其独特见解,故整理2则验案说明其辨证用药特点.

    作者:丁宁;冷炎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防治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

    目的 探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防治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所选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8月~2018年3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脑病二科门诊及住院的病人,共100例.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通督调神针法组和生活方式的干预组,每组50例.通督调神针法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方法;干预组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值(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 治疗一段时间后,由检测结果可知,两组在降压总有效率上的比较,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通督调神针法组肾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采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防治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确切,且治疗安全性高,可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浦芳;李佩芳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联用美托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使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所接收的患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者94例,按治疗时间分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方法在患者疗效、血压、心率及心律失常改善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心率及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疗效,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方法进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可改善心率与血压水平,提高室颤阈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升作用.

    作者:叶芸;田龙海 刊期: 2018年第32期

  • 肺康复干预策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分析

    目的 讨论肺康复干预策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肺康复干预策略进行治疗,评判标准: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康复干预策略可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各项肺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王莉娜 刊期: 2018年第32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