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荣
医院是病源微生物集中的特殊场所,医院感染因素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由医院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和事故日趋增多,为此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清洁、消毒、灭菌、隔离这些预防医院感染的技术和措施都离不开护理.现就我科预防医院感染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成翠香;罗海燕;巨宝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5.0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对Smad 3基因剔除小鼠免疫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TUNEL和FCM方法观察照射后不同Smad 3基因型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1)照后Smad 3+/+、Smad 3+/-和Smad 3-/-三种基因型小鼠外周血WBC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均迅速下降,直至照后10d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Smad 3-/-小鼠恢复速度较快.(2)三种基因型小鼠外周血CD3+细胞照后10d明显降低,分别约为对照组的40.2%、31.7%和49.3%,而CD8+细胞亚群的降低的更为明显,分别约为对照组的10.1%、10.6%和27.4%,Smad 3-/-小鼠降低的幅度小于Smad 3+/+ 和Smad 3+/-组.(3)小鼠胸腺和脾脏照射后T细胞亚群明显降低,而三种基因型小鼠中以Smad 3-/-小鼠各细胞亚群的降低幅度较小.(4)照后三种基因型小鼠CD19+细胞在免疫组织中降低的幅度不同,在淋巴结中CD19+细胞的降低更为明显.(5)照后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然而无论是在外周血、胸腺,还是脾脏、淋巴结,三种基因型小鼠中均以Smad 3+/+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升高为明显,而Smad 3-/-小鼠显示出相对的辐射不敏感性.结论:5.0 Gy γ-射线能诱发不同Smad 3基因型小鼠外周血和免疫组织淋巴细胞的明显凋亡,导致外周血WBC、淋巴细胞数量的明显减少和免疫细胞功能亚群的损伤;然而对多种指标观察的结果均首次表明,Smad 3基因敲除后导致了小鼠相对的辐射不敏感性,可能与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有关,其调节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
作者:崔玉芳;徐菡;靳巍;姜竺君;董波;安晓霞;柳晓兰;吕雅歆;毛春明;孙启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实低温处理成纤维细胞复苏过程存在延迟再水化现象.方法:-10℃处理成纤维细胞后20℃复温,培养1d后离心收集上清漂浮细胞培养,观察脱水漂浮细胞再次贴壁、检测细胞细胞贴壁率、分裂指数、用噻唑蓝(MTT)法确定细胞存活来确证漂浮细胞可以延迟再水化.结果:部分漂浮细胞更换培养瓶后,延迟水化,再次贴壁,检测代谢指标显示细胞代谢功能恢复.讨论:冻伤后部分细胞由于脱水出现休眠状态,予以合适条件后细胞可以再次复苏、水化.
作者:官浩;贾赤宇;孟庆延;何飞;陈壁;张万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处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1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治疗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 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LC成功,6例因炎症粘严重而中转开腹,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绝大多数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黄义明;房仲平;龚军;陈尚武;李兴华;彭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复杂的股骨干骨折是指一些难以用以往的内固定器械如钢板、普通髓内钉固定的骨折,如严重粉碎、多段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等情况.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GK钉)治疗复杂股骨干骨折47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华刚;郭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内透明质酸(HA)含量变化与肝硬变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94例肝硬变、10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40例健康人的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变化,肝功能指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结果:肝病患者血清内透明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特别以失代偿期肝硬变组升高明显,为正常人的14.4倍.血清HA含量变化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γ-球蛋白,总胆红素均有显著相关性,与肝硬变病情程度也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对肝硬变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病情监测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海滨;石新惠;张云杰;张冬青;孙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老年人生理特点不同于青壮年人群,各脏器结构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退变,对于疾病的防御和抵抗能力相应减弱.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老年烧伤表现为病情隐匿,病程复杂,救治困难等临床特点,成为临床烧伤救治的难点之一.笔者于近日成功救治一例病情复杂的老年烧伤患者,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蔡景宁;曹卫红;冯光;李峰;李利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中出现昏迷的散发性脑炎(亦称昏迷型散发性脑炎)并非少见,本文总结了5例昏迷型散发性脑炎抢救成功的经验和护理体会.
作者:郭翠凤;刘新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应用生物材料行无张力腹壁切口疝修补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的修补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远期复发率低的优点.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生物材料行无张力切口疝修补43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和护理体会.
作者:朱瑛梅;付佳;李基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TS) 是皮肤真皮损伤愈合后遗留的高出周围皮肤、发红、坚硬的病理结构,是创伤后组织修复过度的结果.迄今为止,发病机制尚不够清楚.其组织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ar matrix,ECM)的过度聚集.FB作为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活化、增殖、合成胶原以及分化异常,直接导致HTS的形成,因此FB就成为HTS形成机制的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HTS形成机制方面研究的深入以及HTS动物模型的建立,对HTS的形成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
作者:李凤玉;杨红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胶质瘤的发生率占脑肿瘤的50%左右,由于其特殊的病理性质以及浸润性的生长方式,术后复发或残余脑瘤迅速增大几乎是必然的.系统的综合治疗是延续患者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我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单克隆抗体标载的131I对56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瘤内免疫导向放射取得良好效果,针对放射性131I可能对甲状腺功能的医源性损害以及患者对131I治疗后的知情与防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6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知情状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争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从而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杜春晖;杨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能否早期判断,正确处理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正常分娩时机体具有完善的生理止血过程(机械性止血和机能性止血),如上述机制遭到破坏,可发生过量出血.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这两种止血功能.
作者:张冬云;李玉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初步评价MS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MSCT扫描,利用影像曲面重建,3D重建,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结果:18例76支血管同时经MSCT和CAG成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27支,其中左前降支(LAD)病变11支,回旋支(LCA)病变3支,左主干(LMA)2支,右冠(RCA)病变9支,桥支病变2支.MSCT发现狭窄23支,其中左前降支病变11支,回旋支病变3支,左主干病变1支,右冠病变9支,桥支病变2支.MSCT成像的敏感性为81.5%(22/27),特异性100%,阳性推测值 91.7%,阴性推测值 94.2%.结论: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良;夏云峰;刘润梅;翟红霞;殷亚昕;张津津;边宏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半侧颜面萎缩(Rombeng综合征)是一种软组织或肌肉、骨骼进行性一侧性萎缩性疾病.病因假说较多,包括交感神经学说、神经营养学说、损伤学说等,目前尚无定论.我科于2003年12月收治一例左侧颜面萎缩的患者,运用肩胛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充填术成功治愈,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皮瓣移植成功与否和临床护理密不可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文昌;陈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制迷走神经刺激器对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的含量及其主要的代谢酶GS和c-fos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A、B、C型刺激器对慢性点燃癫痫大鼠进行VNS,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癫痫大鼠接受不同刺激后1h、24h、1周时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内的谷氨酸递质含量变化,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不同刺激条件下GS和c-fos蛋白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癫痫大鼠在刺激后1天发作明显减少,但1周后恢复原有发作.各组间谷氨酸和GS含量无明显差异,c-fos蛋白在治疗后1h时明显低于其它各组.结论:自制的中、高强度刺激器进行VNS可以减少1天内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理与谷氨酸关系不明确,但可能与c-fos蛋白有关.
作者:梁树立;李安民;周定标;黎君友;刘茜;杨毅;张敏;刘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危重急症(包括创伤、烧伤、大手术、感染、缺血、缺氧及休克等)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刺激因素有关,同时与机体受到刺激后的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SR)也密切相关.严重烧伤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机体的应激机制可在烧伤后迅速激发包括神经内分泌和机能代谢反应在内的一系列变化.持久、过强的应激反应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比如严重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脏器缺血缺氧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在ICU中经常可见到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压等所致机体损害.现把危重烧伤病人应激反应的相关问题阐述如下.
作者:周锐华;鄢文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中毒3组及健康对照组.对各中毒组第1、3、5、7d分别采取静脉血作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动态观察.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一次.结果:轻、中、重度中毒三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随中毒的严重程度而变化显著.中毒初期,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红细胞变性能力降低,随病情好转,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逐渐恢复.结论:动态观察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病情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任清华;张维莲;王丙信;程秀莲;郝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头面部等暴露部位易被烧伤,烧伤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的伤痛,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在重视创面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尽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应更为注重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消除其消极、紧张、焦虑的情绪,解除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景红;冯祥生;邝杏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等多种物质的代谢障碍,严重时可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征,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其严重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尿毒症、失明、截和神经病变等.世界糖尿病组织提出治疗糖尿病的三项标准:恢复胰岛自主分泌功能,双向调节血糖;有效预防和迅速缓解并发症;必须照顾糖尿病人极为匮乏的营养之需.
作者:张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提取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和TIMP-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2,MMP-9和TIMP-2基因在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都有表达.在增殖期的瘢痕中,这3种基因转录产物的灰度比值分别为(13.5±4.5),(18.4±4.7),(13.6±2.4),与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成熟期的瘢痕中这三种基因表达量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结论:MMP-2,MMP-9和TIMP-2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MMP-2和MMP-9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有关.
作者:李文娟;陈伟;王海滨;付小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