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航;董启榕;储辉;徐希斌;黄洪;谢健梅;李虎;蔡安平
目的 比较采用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节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7-01-2013-01采用钛网(6例)和线捆扎(13例)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干骨折后节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5.4~7.5 cm.在双侧髂后部、髂前部或胫骨近端髓内钉进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松质骨,嵌压植于骨缺损处,用钛网或多束线捆扎包裹.线捆扎组术后用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 1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3.5~6.0个月,平均4.9个月;线捆扎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4.0~8.0个月,平均5.7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333).但在胫骨干部位,钛网组骨缺损临床愈合时间少于线捆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000,P=0.001).至末次随访,2组修复方法治疗后其邻近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网和线捆扎包裹嵌压松质骨植骨修复长骨节段骨缺损的效果相似,但钛网植骨量多,术后患者可更早进行康复活动,骨愈合更快.
作者:殷渠东;顾三军;孙振中;刘军;马运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髋部是下肢大的负重关节,是连接躯体与下肢及上下力传递的支点.髋部与股部肌肉结构与功能比较清楚并受到重视,但二者在股骨粗隆部连接处结构和作用尚未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股骨大粗隆外展肌复合体(FTAMC)的大体结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自行研制一种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并验证其临床应用的效能.方法 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专利号:201020575985.8)主体结构由1个带滑动杆的固定爪和1个滑动爪组成.自2010-10-2013-10共52例髌骨骨折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29例)及对照组(徒手置入克氏针,23例).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穿针次数;置针标准性通过下列指标判断比较:CT片测量克氏针与髌骨纵轴的锐角角度α,与髌骨冠状面中轴的锐角角度B,克氏针通过横轴时分别与横轴线上2个3等分点的距离和(a+b),克氏针离关节面的小距离与5 mm的差值之和(c+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穿针次数、置针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骨折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提高克氏针置针准确性,增强张力带滑动加压性能,充分发挥改良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的优点.
作者:熊中伟;赵文;申庆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Tri-Lock骨保留股骨柄(Tri-Lock BPS柄)在中青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03-2013-08,采用Tri-Lock BPS柄进行THA 19例(19髋).取后外侧股骨大粗隆后缘切口,50°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修整股骨颈,使用髓腔锉股骨远端扩髓.扩臼至能完全容纳下臼杯,待彻底止血后置入人工臼杯.置入Tri-Lock标准头颈,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标准头颈试模位置、松紧度、活动度以及稳定性,取出试模后,安装陶瓷颈后复位.结果 本组切口长度(9.3±1.5)cm,术中出血量(300.0±141.0)ml.19例均获得随访3~31(19.5±8.0)个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异位骨化、假体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疼痛均解除,双下肢等长,无跛行,髋关节屈曲度70°~110°.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58.4±18.6)分,末次随访时提高到(97.3±3.9)分,各分项及总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为(4.9±2.9)mm,术后为(2.0±1.7)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6,P<0.01).结论 Tri-Lock BPS柄在中青年THA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徐杰;郭立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笔者于2014-02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主钉断裂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83岁.因“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部畸形、疼痛”入院.8个月前,患者因外伤致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外院行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卧床3个月,并扶拐下地,逐渐出现髋部畸形、疼痛.入院时查体:右髋关节外侧切口愈合,局部肿胀、畸形,皮温正常,右下肢短缩约1.5 cm,右下肢纵向叩痛(+).X线片显示骨折未愈合,PFNA主钉断裂,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图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作者:刘光大;林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术中彩超引导与术中X线透视定位取出四肢金属异物的比较,探讨术中彩超引导取出四肢金属异物的优势.方法 自2009-02-2014-03,术中彩超引导取出四肢金属异物42例(彩超组),术中X线透视取出四肢金属异物44例(X线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颗粒状及针状金属异物取出术中,彩超组较X线组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彩超引导取出四肢金属异物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取出快速,且能避免术者及患者X线辐射损害.
作者:康加祥;康两期;林文祥;严康宁;徐伟华;吴市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起病时和起病2年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发现KOA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300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起病时及起病2年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分析其中37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资料.术前均行膝关节1.5 T MRI常规扫描及3.0 T MRIUTE成像检查,按分级标准分别对KOA进行分级,以关节镜下诊断为标准,对比分析2种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0例KOA中,245例首发症状为膝关节冷痛,阳性率81.7%;231例关节弹响,阳性率77.0%; 82例晨僵,阳性率27.3%.在膝关节体格检查中,挺髌试验阳性者143例,阳性率47.7%;髌股研磨试验阳性者125例,阳性率41.7%;膝内翻者74例,阳性率24.7%.行膝关节手术的37例关节镜分级:0级5例,Ⅰ级20例,Ⅱ级12例.以关节镜下诊断为标准,3.0 T MRIUTE成像检查与关节镜的Ⅰ级(x2=4.497,P=0.034)、Ⅱ级(x2=5.196,P=0.014)诊断符合率均高于1.5 TMRI常规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KOA多数以膝关节冷痛为首发症状,关节弹响及晨僵也是确诊KOA的重要线索;体格检查中主要以挺髌试验及髌股研磨试验为主,同时应检查膝内翻情况;辅助检查主要依靠膝关节MRI,且运用3.0 T MRI UTE序列关节软骨成像可提高对KOA的早期确诊率.
作者:王亮;陈祁青;童培建;肖鲁伟;金红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笔者于2014-05手术治疗腓深神经出口卡压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右足第1趾蹼区麻木1年,加重2周”入院.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右足第1趾蹼区麻木,足在跖屈位、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夜间偶有电击样感觉.近2周上述症状加重.入院时专科查体:腓深神经出口处Tinel征(+),第1、2趾趾蹼及第1、2跖骨间皮肤浅感觉减退,趾短肌肌力减弱.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辅助检查:肌电图示腓深神经出口处节段性传导减慢,足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手术探查发现腓深神经出口卡压,彻底解压后症状缓解.
作者:王波;杨良军;王咏梅;王道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股骨LISS钢板外固定技术应用于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07-2012-09诊治45例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闭合性骨折33例,开放性骨折12例.采用股骨LISS钢板进行外固定,将钢板放置于胫骨前内侧面.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邻近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2(30~60) min.45例均获得平均15.6(12~19)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发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8周.3例分别在术后3周、2个月、4个月时出现局部1或2枚外固定螺钉钉道持续渗出,2例接受每天3次、为期1周的酒精清洗后渗液消失,另1例经过1周酒精清洗后仍有渗液,拆除局部螺钉后钉道愈合.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3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3.3%;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3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 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应用股骨LISS钢板外因定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该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钢板拆除简便等优点.
作者:张经纬;李明;何贤峰;俞怡辉;朱李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有关TKA术中应用TXA行关节腔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依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2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RCT和1个qRCT,合计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可以减少TKA术后血红蛋白(Hb)的丢失量[SMD=-0.63,95%CI(-0.81,-0.45),P<0.000 01]及降低术后输血率[RR=0.28,95%CI(0.20,0.38),P <0.000 01];②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不增加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RR =0.66,95%CI(0.24,1.84),P=0.43].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TKA术中关节腔注射TXA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计忠伟;包倪荣;赵建宁;倪建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AO分型中31-A1.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为简单骨折,但骨折的移位情况特殊,部分类似于股骨粗隆下骨折[1-2],手术复位操作上也有独特的方法.本院自2008-01-2011-01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8例31-A1.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报告如下.
作者:徐执扬;任龙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踩关节腔内和肌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1-2014-01对29例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固定满意后在踝关节腔内和肌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结果 术后关节复位质量按Burwed-Charnley标准评定:良好27例,一般2例.29例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4.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照Mazur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2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 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联合踝关节腔内和肌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对骨折血供影响小,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和肌腱粘连.
作者:张盛成;卜猷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漂浮体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合并胫骨髁间嵴后区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2011-04-2013-10采用漂浮体位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合并胫骨髁间嵴骨折5例,首先取面部朝上斜侧卧位及膝关节前方正中纵形切口固定髌骨骨折,然后取面部朝下斜侧卧位及膝关节后方S形或者弧形切口处理胫骨髁间嵴后区骨折.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对治疗结果均较为满意.除1例在家中活动时再次摔伤导致髌骨再次骨折、膝关节活动度较差外,其他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良好.结论 采用漂浮体位,1次消毒铺巾便可进行2处骨折固定,手术较为方便,节省了时间.
作者:杜晓龙;廖永华;熊咏民;王新民;余斌;樊靖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并评价关节镜辅助下单束等长重建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2-08诊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29例,关节镜辅助下单束等长重建MPF12例(单束组),双束解剖重建MPFL17例(双束组).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查髌骨恐惧实验阳性率,测量髌骨Congruence角和Sulcus角,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29例均获得14个月以上随访,无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再脱位和严重关节屈曲受限.2组术后髌骨恐惧试验均阴性,无髌骨不稳.末次随访时2组间Congruence角、Sulcus角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单、双束重建MPFL均可明显恢复髌骨稳定性,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高鹏;蔡琰;戚超;姜宁;肖国帅;刘金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方法 选取自2012-12-2013-12诊治的股骨头坏死2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4例(激素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2例(酒精组),将同期行THA的6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正常)作为对照组.将26例坏死股骨头及6例正常股骨头制备成病理切片标本进行HE染色、改良Masson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激素组和酒精组同源软骨细胞数减少、骨小梁面积减小,而空骨陷窝率、骨陷窝面积及长径、软骨成骨指数、脂肪细胞长径、血管形成量及新生骨小梁面积等均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空骨陷窝率、骨小梁面积、新生骨小梁面积及脂肪细胞长径等均低于酒精组,而软骨成骨指数高于酒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骨陷窝面积及长径、有效血管及无效血管数、同源软骨细胞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在组织形态学表现上更为复杂,坏死程度更加严重,在修复过程中也不同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作者:李明明;李海永;杨寿涛;王志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笔者于2012-04诊治左坐、耻骨巨大软骨肉瘤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因“发现左腹股沟肿块18年余”入院,患者诉左腹股沟区胀痛,于坐位时明显,行走时活动受限,伴左小腿麻木.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可,左侧腹股沟处可扪及一14 cm×15 cm×14 cm包块,质硬,无活动度,多结节,边界欠规整,呈分叶状,无明显压痛,左下肢感觉稍减退,血运、运动可.
作者:李宁;夏磊;王丹;刘鸣;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08-2011-08采用切开复位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新鲜、单侧闭合性股骨粗隆下骨折18例.直视下复位成功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大小合适的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根据股骨近端角度预弯,将钢板贴伏于股骨外侧,在近端钢板孔内用1或2枚空心钉导针置入股骨颈长轴方向,依次固定钢板螺钉,并经导针置入空心钉.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60~150ml,平均70 ml.手术切口6~10 cm,平均7 cm.18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4周,平均8周.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深部感染、髋内翻、旋转畸形及髋、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长度差10 mm),经延长26个月的随访观察,双下肢恢复等长.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3例.结论 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切开复位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陈林;赵友明;王新华;郭伟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创三平面复位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3-12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通过手法及牵引复位后不能达到解剖复位,采用器械辅助微创三平面复位.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85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35~140 ml,平均75 ml.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切口及穿刺针眼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复位情况按照Baumgaertner等的标准评定:优23例,可5例.结论 器械辅助微创三平面复位能够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达到良好的闭合解剖复位.
作者:张绍华;岳晓东;刘长宾;郝晓伟;孟亚强;李德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3-2013-06诊治的62例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资料,采用单切口单钢板固定28例,采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34例.结果 62例术后随访7~96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64~91分,平均81分;其中优38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95.2%.单切口单钢板组HSS评分(77.99±7.03)分,单切口双钢板组HSS评分(83.82±5.73)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7,P=0.01).结论 对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后侧柱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满意内固定及术后积极正确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且双钢板固定优于单钢板固定.
作者:陈日江;童艳;吴福春;廖发科;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及高低场强MR设备对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 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有关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3-01.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SE)、特异度(SP)、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LR)、阴性LR及95%CI;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Review Manager 5软件绘制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1 0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R对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87,SP为0.92,DOR为89.57,阳性LR为10.78,阴性LR为0.14,AUC为0.959 0;MR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79,SP为0.93,DOR为50.17,阳性LR为10.18,阴性LR为0.23,AUC为0.958 9.对于低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3 5,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47 4;对于高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56 2,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5 4.结论 MR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场强和低场强的MR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别.
作者:张蕾;董宝明;孔延亮;强永乾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