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属单环的断裂与取器不当有关

任爱花;隋秋兰;吴丽娟

关键词:金属单环, 取器失败, 宫内节育器, 变形和断裂, 分析报告, 常规方法, 失败者, 形态, 妇女
摘要:在金属单环取出困难者中,宫内节育器(IUD)扭曲变形和断裂较为常见,特别是在有取器失败史的妇女中尤为多见.本站从1995~2004年共接收经常规方法取器失败者80例,观察其取出IUD的形态,分析报告如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终止妊娠胎盘植入1例

    资料:女,38岁,药物流产术后1个月未转经,到乡计划生育服务所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检查发现药物流产失败,要求引产于2005年7月21日入院.G2P1,身体瘦弱,于14年前足月分娩1男婴,1个月前因早孕自行药物流产,服药后第4天阴道出血,自述量较多有血块,头晕乏力,是否有组织排出不详,15天后血止,自以为孕囊排出未到服务站检查.入院检查: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3.3/8.0kPa,精神好,心肺(-),腹平软,无压痛.

    作者:苏林;谢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向产后妇女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对意外妊娠率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对产后妇女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能否降低产后意外妊娠率,从而明确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在临床上有无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接纳2 000例产后妇女,教育组(1 002例)接受常规产后避孕教育,教育+药物组(998例)除接受常规教育外事先提供3次剂量的10mg米非司酮.两组妇女均在产后16周、32周和52周接受电话随访.结果:产后1年内教育+药物组妇女服用紧急避孕药物的人数较教育组多,但两组产后1年内的意外妊娠率无显著差别;两组妇女的避孕模式基本相同.结论:对产后妇女事先提供紧急避孕药不能显著减低意外妊娠率,在临床上更应加强对产后妇女的避孕指导工作.

    作者:花晓琳;胡晓宇;吴萍清;程利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仕泰栓应用于输卵管通液术的效果观察

    在不孕症的诊治中,常采用输卵管通液术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并兼治疗输卵管炎症.通液术常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为减轻受术者的痛苦,笔者在受术者术前直肠给予仕泰栓,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伏莲;胡汉苹;陈瑜;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卵管积水处理方法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518个周期资料,根据输卵管积水处理方法分为A组控制性超排卯(COH)及取卵时经阴道超声(TVS)穿刺抽吸输卵管积水55个周期,B组COH经TVS观察有输卵管积水未经处理58个周期,C组有输卯管积水史39个周期,D组输卵管积水造口术34个周期,E组同期因输卵管不孕因素行IVF-ET治疗332个周期并作为对照.结果:各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5.39%、9.79%、21.28%、22.22%、19.7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5.46%、18.79%、38.46%、38.24%、35.84%,B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低,与C、D、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VS探测到的输卵管积水未经处理而行IVF-ET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低,COH中经阴道抽吸输卵管积水和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可提高IVF-ET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作者:张海英;檀大羡;莫似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置IUD合并宫内外同时妊娠1例

    资料:某女,28岁,G3P1.放置宫内节育器(IUD)2年,停经42天,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痛、阴道流血.于2005年9月29日来本站检查.平素月经规律,尿hCG阳性,B超检查:宫内见直径约15mm的妊娠囊和一宫形IUD回声像图,IUD位置下移.

    作者:彭德富;熊才先;刘俊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器中的临床应用

    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易造成取器困难而引发一些并发症,笔者采用绝经后妇女取器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查德荣;姜雪珍;吴礼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笑气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早孕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的早孕者随机分为A组(笑气吸入)、B组(笑气吸入联合利多卡因)及C组(常规人工流产术),每组50例.对3组镇痛效果、扩宫情况、术中出血量、子宫收缩幅度及呼吸、循环系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镇痛及扩宫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镇痛和宫颈扩张效果佳.子宫出血量及子宫收缩幅度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笑气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良好,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盛晓英;孟庆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放置新型MCu功能性IUD 36个月临床效果观察

    为了探讨新型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 IUD)的可接受性与临床效果,本文以2001年1~12月在本站自愿放置新型MCu IUD和TCu380A IUD的妇女各170例为对象,随访观察其36个月临床使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淑艳;段欣梅;王军;鄂明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17例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常见良性肿瘤,属性激素依赖性疾病.2001~2003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子宫肌瘤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部地区地(市)级指导所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中的作用

    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西部贫困老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人才匮乏,县(市、区)级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技术力量薄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人员比例较少,不能充分发挥其龙头指导作用,干部畏难情绪较重,使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面临诸多困难.实际上,越是贫困、落后地区,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保健技术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面对这一现状,我所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安排部署下,充分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对全市14个县(区、市)创优活动进行全程规范性指导、培训与管理,使我市创优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作者:周国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农村开展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检查试点工作分析

    江西省黎川县于2005年4~6月在城郊荷源乡和山区樟溪乡开展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试点工作,旨为在全县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工作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

    作者:喻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避孕药品大包装标志及合格证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生产的计划内免费避孕药品大包装标志、合格证的规范情况,为避孕药品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中有关规定,对各厂家生产的避孕药品的大包装标志、合格证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表格逐项登记、分类、统计.结果:11.11%避孕药品的大包装标志齐全,100%避孕药品合格证的内容不全.结论:国内生产的大部分计划内免费避孕药品的大包装标志、合格证内容严重缺项,建议尽快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对计划内免费避孕药品的监督管理.

    作者:吕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腔镜联合B超在人工流产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后子宫颈管、子宫内膜的创伤及术后感染,可引起一系列术后并发症.2002年1月~2005年9月本院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对可疑人工流产后并发症者进行了检查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格;卢玉莲;魏莉从;李兰芬;米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在促排卵治疗中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促排卵过程中小剂量阿斯匹林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克罗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并于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阿斯匹林75mg/d;B组单纯CC/hCG促排卵,于hCG日及排卵后7天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并统计妊娠率;同时选50例正常育龄妇女作对照C组,无任何药物治疗.结果:A组内膜厚度及三线征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妊娠率A组22%、B组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阿斯匹林可改善克罗米芬在促排卵时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作者:王婕;赵丽萍;戚其玮;于晓黎;崔亚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皮下埋植剂U氏取出术的临床应用

    随着皮下埋植剂(左炔诺孕酮硅胶棒,以下简称埋植剂)在育龄妇女中的广泛应用,因使用期满及其他原因而需取出者亦明显增多.由于埋植对象的体质差异、埋植深浅不一及位置偏移等原因,常规采用蚊式血管钳夹取埋植剂,存在埋植剂折断率高及取出时间长的问题.笔者于2004年10月~2005年9月在采用埋植剂U氏取出术后发现,与常规方法相比较,该术式存在简便、折断率低及取出时间短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健渝;潘晖;胡倩环;吴利霞;梁玲;陈君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南山区人工流产女青年性相关知识和性行为调查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女青年的性知识掌握情况和性行为特征.方法:以自填式问卷,对年龄≤24岁,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女青年618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女青年的避孕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其中部分知识点知晓情况已婚者好于未婚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1.0%的人知道性生活后立即冲洗阴道不能有效避孕,知道避孕失败可用紧急避孕作为补救方法的占52.2%,口服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服用时间回答正确的分别占9.2%和30.0%,认为使用避孕套比安全期和体外射精避孕有效的分别占56.2%和61.1%.调查对象首次性行为和首次人工流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0.42岁和21.42岁,其中首次人工流产年龄≤19岁的占16.5%.近3个月内性生活时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均使用避孕套的仅为9.2%,29.3%使用过紧急避孕药.34.0%的女青年为多次人工流产.结论:人工流产女青年性相关知识掌握较差,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首次性行为年龄小,多次人工流产率高.应对青少年加强性教育,促进安全、有效避孕措施的使用,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作者:王倩;冯琪;游丽琴;王红霞;张淑芝;黄玲;程怡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盐酸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器术中的应用

    妇女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由于需牵拉宫颈和扩张宫颈口,可致受术者腰腹疼痛,有甚者迷走神经兴奋,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本院对绝经后取器者采用宫颈局部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镇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洪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磷脂抗体与反复流产

    流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病因较为复杂,自身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些发生不明原因反复流产的妇女体内,常常会分离到一些自身抗体,其中以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为普遍.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近十几年来临床上新发现的一种非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与其体内的APA密切相关,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肢端顽固性溃疡等[1-3].这些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多个并存.本文主要讨论APA的特点,致流产的机理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和主要治疗原则.

    作者:鲁爽;马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18例诊治体会

    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子宫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隐蔽性又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故细致的筛查是必要的.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不孕,在去除息肉后,其妊娠机会大大提高.2003年11月~2005年4月在本院门诊因不孕症就诊的患者中,无明显月经改变及其他相关自觉症状,而发现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 45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液化情况分析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正常精液标本在60min内液化,且此过程常在15min内完成;若精液超过60min不能完全液化,则称为精液液化异常[1].近年来男性不育已占已婚不育夫妇的40%[2],精液液化异常作为一个导致不育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精液液化异常对男性不育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可能病因.

    作者:罗新萍;罗新华;赵荣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