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潘俊晖;张建光;吴建斌;孙梓祥

关键词:胸椎, 椎弓根, 穿出率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胸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入点和角度.方法 对16例胸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经CT或MRI复查,总结分析T1~T10共108枚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 34枚螺钉穿出椎弓根或椎体,穿出率31.48%.74枚螺钉未穿出椎弓根及椎体,其中71枚矢状夹角在10°~20°之间,入钉点均在关节突关节外缘.结论 胸椎椎弓根狭窄,经椎弓根螺钉容易穿出,选择关节突关节的外缘与横突基底的上缘交点,10°~20°矢状夹角进钉,必要时可运用椎弓根外螺钉置钉是安全牢靠的方法.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纤维性僵直应用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关节内粘连松解,必要时结合小切口改良股四头肌成形和髌内外支持带松解,术中达到满意的被动活动度为止.结果 本组119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8~42个月),平均膝关节屈曲度由术前的45°(0°~80°)增至术后的110°(90°~130°),较术前平均增加80°(60°~120°),无关节不稳,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麻痹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技术在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直上是一种创伤小,适应证广,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很大优越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丽艳;陈德生;张庆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与防治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2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12例并发深静血栓形成的资料.结果 12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有血栓史、心肺血管疾病、下肢静脉曲张6例,长期卧床或下肢长时间制动3例,手术时间过长及创伤过大3例.本组采用肝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后,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及时手术、减少卧床及术中创伤、肝素的应用等是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作者:颜斌;李明全;梁家龙;闫飞;吴锦隆;施向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早期在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7月,收治此类病人14例,均早期行关节镜下微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未发生感染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2周骨性愈合.Lysholan膝关节评分:≥85分者11例,达78.6%;14例均≥75分.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一期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小的创伤下大程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稳定关节以及正常的下肢力线,避免了二次手术,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聂喜增;马湘毅;王书行;李峰;刘树民;刘金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鹿瓜多肽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36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7~2005年,应用鹿瓜多肽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应用钬激光行腘窝囊肿摘除术

    关节镜下应用钬激光行腘窝囊肿摘除术是一种新而有效的治疗方法[1].笔者于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关节镜下应用钬激光摘除术治疗腘窝囊肿1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吕兵;宋长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61例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56例.选择Schatzker分型标准判断损伤程度;临床疗效依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6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优32例,良18例,可6例,差5例.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5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关节强直.结论 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有骨折类型、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质量及各种并发症等因素.通过提高关节面复位质量、术中正确处理合并伤以及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贾其余;郑曙翘;董力军;阎红旗;熊进;田小华;方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往往合并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及骨端外露.自2001年2月~2005年9月,笔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双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4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黄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复合自动加压式外固定架的研制及其在跟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研制一种自动加压式外固定装置,用于治疗跟骨的粉碎性骨折,为临床处理这类骨折,提供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此装置用医用不锈钢材料,配合克氏针(斯氏针),通过稳定前足和胫骨使复位的跟骨得以固定牢固.结果 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用此架治疗,术后依据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优4例,良1例,无针道感染、踝关节功能障碍、跟骨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复合自动加压式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方法操作简单,跟骨塑性好,关节面复位满意,成本低.其器械原理、结构设计和治疗方法可行,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李振清;张咏梅;邢国宽;陈文学;刘新阁;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总结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治疗,AO分类A1型 10例,A2 型14例,A3型13例.结果 37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36例平均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1例随访8个月骨折未愈合并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骨折愈合,但出现髋外旋畸形,未出现股骨近端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断钉等并发症.按黄公怡标准评定:优31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94.6%. 结论:PFN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彭海洲;李冬梅;罗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股骨骨折术后钢板上缘骨折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17岁,车祸致左下肢皮肤破裂出血清创缝合术后6 d,经X线检查明确诊断:①左股骨下段开放性骨折;②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后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术后50 d下地行走致左股骨钢板上缘发生骨折,再次手术取出原有钢板,以加长的接骨钢板内固定并植自体骨,1年后随访,骨折愈合,患肢功能良好.

    作者:林得志;丁真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寰椎骨折

    寰椎位置高而深在,损伤后易致枕颈部不稳,并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甚至是生命.笔者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共手术治疗12例寰椎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军;郭林新;丁真奇;蔡弢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透明质酸钠(HA)在关节内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 对1276例膝骨性关节炎经3种不同的HA进行治疗.结果 3种透明质酸钠制剂的总体疗效分别为HA1(328例)92%;HA2(384例)71%;HA3(564例)54%.结论 HA治疗骨性关节炎是病因治疗,能有效的治愈和遏制骨性关节炎的进展.HA的分子量、浓度、纯度,合成来源直接影响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进口类产品优于国产类产品.

    作者:陈汝岭;李谦;侯仲军;徐富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复杂Pilon骨折17例内固定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复杂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复杂型Pilon骨折,按AO分型,C1型10例,C2型5例,C3型2例,采用急诊ORIF或者延期ORIF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9~28个月(平均16.4个月),按Mazur评分法: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3%(14/17例),切口表浅感染和坏死各1例,1例踝内翻.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条件,采用急诊或延期ORIF,能有效地减少局部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作者:蒋建农;郝思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不佳的原因.方法 分析1997年6月~2005年7月29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效果不佳原因.结果 有4种复位不佳的原因,①移位的骨折块被压缩,复位时撬起不足;②植骨不实,术后再次移位;③固定螺钉拧得过紧造成关节面再次移位;④内固定钢板位置放置不当或预弯不够.结论 术前膝关节CT和对侧膝关节X线片的详细检查,术中针对外伤的机制以及移位的情况,撬起复位,并植骨填实,达到较满意的复位程度,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

    作者:汤发强;胡世平;陈祖星;吴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体会

    自2000年1月~2006年8月,笔者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67例,其中65岁以上者52例,行手术内固定43例,根据病情分别行空心螺钉、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钉(PFN)固定.报告如下.

    作者:胡佩良;王建;房效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双侧锁骨骨折的治疗体会

    自1994年5月~2005年6月,笔者共收治双侧锁骨骨折7例,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25~67岁.除1例老年患者外均为青壮年患者.

    作者:窦榆生;廖永华;师建军;孙银娣;康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临近足趾修复前足复合组织缺损一例

    1 病例报告患儿男,8岁,右足外伤术后,皮瓣坏死1周.1周前因外伤至右足第一、二跖骨及其覆盖软组织缺损就诊.急诊行足背随意皮瓣转移及克氏针固定.术后1周,转移皮瓣覆盖跖骨缺损处坏死.专科查体:第一、二跖骨基底部至第一、二趾骨间皮瓣坏死,大小约5 cm×6 cm(图1).

    作者:蔡弢艺;丁真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8例(56髋)髋关节疾患行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56分,除1例于术中并发失血性休克外,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后功能恢复快,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差异.

    作者:陈跃平;滕居赞;韩杰;覃学流;苏波;王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高龄(≥80岁)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86例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麻醉和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除全髋关节外其他手术相对简单,术后严重并发症少,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仍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麻醉和手术方法应尽量简单有效,术前积极准备和术后积极预防、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子征;刘成文;孙源;张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5例,术中使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术后平均90.2分.结论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固定稳定,膝关节功能满意等优点.

    作者:杨惠光;姜雪峰;张云庆;孙惠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