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松;任龙喜;白秋铁;刘德隆;石磊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椎间盘损伤的情况及其对选择手术方式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1例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常规行MRI检查,了解合并椎间盘损伤的程度和位置以及椎管占位情况,并依此同时结合临床表现、X线片、CT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结果 61例中,合并有上或下位椎间盘损伤者共41例.单纯伤椎的上位椎间盘损伤26例,单纯伤椎的下位椎间盘损伤11例,伤椎的上下位椎间盘同时有损伤4例.对41例合并椎间盘损伤行前路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融合,未出现后凸畸形复发或加重.结论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常合并有椎间盘的损伤,其中以上位椎间盘损伤多见.MRI是确定椎间盘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椎间盘损伤程度应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作者:郝勇;周跃;任先军;张峡;王卫东;初同伟;张年春;王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被动活动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建立双侧下肢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实验模型,被动活动右下肢,观察肌细胞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变化.结果被动活动侧肢体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较对照侧下降速度明显减慢;被动活动延缓肢体肌细胞的线粒体,肌质网退变;Na,K-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23.53%;Ca-ATP酶活性下降速度被动活动侧较对照侧慢13.10%.结论被动活动肢体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酶组织化学的各项指标均有保护作用,是延缓肌肉萎缩发生与发展的有效手段.
作者:徐建广;顾玉东;李继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对16例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分别行枕颈CCD(9例)及枕颈CD(7例)内固定加椎板植骨融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9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骨性愈合,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无椎板钩松动、脱落、断棒,螺丝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枕颈CCD及枕颈CD均可提供有效的节段固定,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的治疗,前者操作较方便,且不必取出内固定物.
作者:练克俭;林石明;程斌;丁真奇;郭林新;林斌;郭延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上收治两例尺骨中段骨折并桡骨颈骨折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海;亓立祥;李光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5年以来,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松解术后患儿采用自行设计的梯形颈围,取代传统的头颈胸石膏固定[1],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昭浚;林其仁;黄杰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高速、高能量所致的创伤增多,髋臼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髋臼解剖复杂,手术创伤大,复位及内固定较困难,常发生一些手术并发症,现将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彭阿钦;潘进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9岁.左手、腕背砍伤后手部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3个月前刀砍伤致左腕背部伸指肌腱断裂,手背多处伤口,在外院行清创、肌腱修复术.术后伤口愈合,但手部疼痛剧烈,手指关节活动受限.体征:左腕背、手背多处伤痕,手部皮肤青紫、光滑指体肿胀,皮温低,指间关节僵硬,被动屈伸指间关节诱发剧裂疼痛,腕部桡动脉搏动良好.X线片示手部骨骼弥漫性骨质疏松(图1).诊断:左手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治疗:口服阿斯匹林、谷维素、理疗、锻炼2个月,疼痛消失,指间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复查X线片骨密度恢复接近正常(图2).
作者:刘景堂;刘兴炎;葛宝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体椎间盘是由软骨盘、纤维环、髓核及纵韧带四个部分构成,其对稳定脊柱,吸收震荡,传递载荷,分布应力以及对脊柱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既能保证脊柱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又能限制脊柱的过度活动.椎间盘的所有这些功能均需完整的椎间盘作为基础.然而,各种原因所致的椎间盘病变可使椎间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临床上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又需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作者:尹东;原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1纳米=10-9米)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运动规律及特性的新高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纳米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纳米材料是在0.1~100 nm尺度空间里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当物质的结构单元(如晶粒或孔隙)小到纳米级,其性质就会发生重大改变,不仅功善了原来材料的性能,甚至使原材料具有新的性能或效应.
作者:刘涛;蔡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的粗大和长段缺损,观察其近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方法 12只犬随机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实验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对照组)各6只.右侧坐骨神经造成5.0 cm长缺损,以两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电生理观察,包括小腿三头肌运动诱发电位、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诱发电位等.结果 (1)方波(1.0 mA~2.0 mA,0.1 ms,1.0 Hz)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曲线.(2)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实验组平均为47.2 m/s、对照组为60.9 m/s、正常值为122.0 m/s.(3)方波(5.0 mA~10.0 mA,0.2 ms,1.9 Hz)刺激胫神经远端,均在颅顶部记录到感觉诱发电位曲线;两组动物的感觉恢复程度相似,但均不及正常侧.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长段缺损,术后6个月近期感觉及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作者:衷鸿宾;卢世璧;侯树勋;赵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8年2月~2002年3月,采用带腓浅动脉远端蒂的筋膜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及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聂中阶;郭继民;占晨光;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在微创条件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和髁间棘撕脱骨折.方法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塌陷2例,髁间棘撕脱骨折2例,胫骨后侧平台塌陷伴髁间棘撕脱骨折1例.结果 5例病人骨折复位满意,髁间棘撕脱骨折病例其交叉韧带均恢复其张力.患膝无疼痛及不稳,关节活动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的使用为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和髁间棘撕脱骨折提供了一种创伤极小、可准确复位手术新方法.
作者:汪志明;陈中;曹杨;邢进峰;倪东亮;林平;姜丹生;赵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临床上相对少见但致残率较高.自1997年5月~2001年7月采取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成人肱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9例,现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21例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怡五;杨星华;李英华;高卫民;王晓勇;官正华;陈家臻;何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尤其多发于65岁以上,且多伴有严重的内科系统疾患.治疗较为棘手,方法较多,如加压滑动鹅头钉(DHS)、Gamma钉等.对老年患者及合并严重心脑肺疾病者,外固定架治疗不失为一较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但普通外固定架打入股骨颈内的螺纹钉为实心针,操作较为费事.在外固定架的基础上,将打入股骨颈的螺纹针改制成空心针,其空心部分能穿过导针,其强度不变,大大简化了手术步骤,应用该外固定架治疗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胡敏;张红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所致膝半月板损伤的特点及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 46例膝半月板损伤分为传统手术组、关节镜手术组,分别进行Lysholm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显示关节镜手术创伤小、较传统切开术式提前2~3周康复,仅20%须行半月板全切术.传统手术组Lysholm评分平均84.7分,而关节镜手术组平均96.3分,疗效明显优越(P<0.01).结论军事训练致膝半月板损伤,一方面应注意预防,另一方面应早期诊治,有条件的医院尽量采用关节镜手术.
作者:陈伟南;李宏;刘富华;骆宇春;朱建平;汪建良;蔡福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及手术治疗的机制.方法通过对63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影像学检查证实颈髓受压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回顾分析,评价颈椎前后路减压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价值.结果显效24例,占38%;有效21例,占33%;无效18例,占29%.总有效率71%.结论颈髓的直接压迫是眩晕类型颈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通过有效的颈髓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和后路单开门减压手术,70%的病人可得到明显改善或治愈.
作者:林庆光;周俊明;谭健韶;张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 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比较椎间盘脱出和脊髓实质损伤的变化.结果 16例均闭合复位成功,复位前5例有明显椎间盘脱出,4例有椎间盘撕裂,7例无明显椎间盘损伤.复位成功后,4例椎间盘脱出仍存在,大小无变化;1例原脱出椎间盘明显缩小,无新椎间盘脱出发生.14例复位前后脊髓信号无变化,2例复位后出现MRI T2加权高信号增强.16例复位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结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不会诱发或加重椎间盘脱出,进而造成继发性脊髓功能损伤.
作者:任先军;张峡;张年春;李长青;初同伟;王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全髋翻修术的主要原因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通常采取的方法是X线片显示不论髋臼还是股骨柄只要一方松动引起临床症状,即行翻修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常遇到仅髋臼侧松动,股骨柄固定良好,翻修取假体柄时非常困难,有时需要开窗或开槽才能取出.针对此情况,自1996年6月对13髋(12人)进行翻修时仅行单个髋臼更换.报告如下.
作者:郑延贵;陈伯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89年2月~2001年10月共手术治疗525例,效果较好,结合临床资料对诊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钱金用;杜广军;胡传亮;姜景辉;殷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从1996年8月~2001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脱位158例,无神经症状者75例,其中5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占68%,而对其中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和椎体压缩骨折伴有中后柱损伤者采用了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周其荫;赵武;杨世祥;张全世;刘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