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梅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对于骨不连有明确定义,主要是指患者骨折后至少9个月,且连续3个月时间内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动态观察,其骨折部位都没有观察到有明显愈合现象.临床上针对骨不连患者需要进行2次及以上手术治疗,多次治疗过程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生理上的痛苦,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临床上针对骨不连的治疗难度较大,对骨科医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为了确保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需要针对骨不连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作者:卿明松;彭笳宸;杨礼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PFNA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舒适度评分为89.64±5.13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44±6.1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作者:毕金秀;曾庆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早期综合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血钙水平、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中青年维持性血透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能对肾性骨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翠屏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小儿头面部烧伤患儿,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全面性护理干预.并对比2组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烦躁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抵触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54.66±15.07天、22.36±3.15天,明显长于观察组患儿的43.02±14.20天、16.63±2.06天(P<0.05);对照组患儿护理后烦躁发生率、抑郁发生率以及抵触发生率分别为75.00%、60.00%、70.00%,均高于观察组患儿的40.00%、20.00%、25.00%(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分别有5例、1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5.00%、55.00%,护理满意度80.00%;观察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分别有13例、7例,所占比例65.00%、35.00%,护理满意度1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心理状态,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田宛鑫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病人不良情绪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膝关节骨折患者分到观察组(n=58例)和对照组(n=56例),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良率为91.38%(53/58);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良率为73.21%(41/56);2组比较,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折患者中施以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析研究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院前急救有效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接诊的32例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的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间接诊的32例增加实施损伤控制理论的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32例患者中5例死亡,15.6%,致残率为28.1%,观察组死亡率及致残率分别为0.0%、6.3%,组间对比提示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比2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行统计,结果发现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37.5%,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进行院前急救工作时,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避免对患者造成2次损伤,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故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结合锁定钢板骨延长术治疗下肢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结合锁定钢板骨延长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下肢骨缺损患者的骨折愈合率100.00%、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缺损患者采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结合锁定钢板骨延长术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以及关节功能的恢复,还能减少骨干畸形、内固定松动、骨髓炎以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韩成龙;温洪鹏;黄科;吴绍康;陈潮宇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颧弓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43例颧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内镜下微创快速牵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5例好转,占比11.63%;38例痊愈,占比88.37%.治疗总好转率100.00%.术后3个月随访,行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颧弓骨折均对位良好,患者的张口受限症状均完全消失,患者主诉对恢复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用于颧弓骨折,可提高患者的疗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凯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比分析保守治疗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重症胸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和保守治疗相比较,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姬宏业;成绍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精细护理路径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2例急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精细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对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内容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胃炎患者中实施精细护理路径不仅能够大幅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问题,并且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认可程度.
作者:熊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护理是否可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016年2月2日~2017年9月2日在本院医治的8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2组,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对比2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大面积烧伤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得分、护理满意度(95.35%)都高于对照组患者(p值<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应用在大面积烧伤疾病中,能够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8年5月我院56例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92.24±8.69分钟、术中出血量88.24±13.69ml,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4.26±2.78天、骨折愈合时间65.58±10.61天,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相比对照组23.08%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胫腓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传统手术更优,并发症更少.
作者:袁敏龙;袁跃群;庄承祥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髓内钉加其他辅助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人数36人.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加阻挡钉技术辅助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成角畸形都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都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钉加其他辅助内固定治疗方式出血量更少,切口相对较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淼;何兴川 刊期: 2018年第20期
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OVCF)的老年患者也显著增多. 目前OVCF已成为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之一,多由腰背部轻微损伤引起,部分患者可以没有明显外伤史,仅因慢性腰背疼痛而来就诊. 常规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并可引起褥疮、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近年来国内外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来治疗OVCF,能明显缩短病程,快速缓解腰背疼痛,疗效确切. 我院自2013年3 月 ~2016 年 12 共开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14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国;蔡玉钦;黄殷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车祸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途中转运方案及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出诊救治的车祸多发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法分为2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常规急救转运和综合救治转运.比较2组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与途中转运优化方案和措施,能够大限度提高车祸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64例脑外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脑外伤患者实施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脑外伤患者则实施优质护理.比较这2组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数91.26±2.48分,高于对照组患者82.13±2.57分,差异比较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改善预后情况,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李柏翠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5月~2017年9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6%,相比于对照组58.3%更高,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相比于对照组33.3%更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KP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提升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骆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对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1例(采用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0.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93.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4.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需要在术后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髋关节活动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对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与不良心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SAS评分、SDS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治疗效果,抑制不良心理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杨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采取微创经椎间融合内固定与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4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是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参加本组患者均进行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进行治疗,利用硬币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经椎间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腰痛视觉模拟评分、下肢痛模拟评分及切口处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给予微创经椎间融合内固定与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效果均较好,而采取微创经椎间融合内固定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虽然花费比较高,但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势,在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及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希磊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