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李杰

关键词:早期康复干预, 急性脑卒中, 偏瘫, 上下肢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早期康复干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早期康复干预,能对其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显著改善.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微波治疗效果及其护理配合分析

    目的:分析微波治疗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合理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淋巴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方式,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分析微波治疗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臂周径为(107.6±3.2)cm、外展肩关节活动度为187.7° ±24.9°,前区肩关节活动度为167.3° ±7.3°,治疗后的水肿缓解率为100.0%,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具有满意临床效果,但治疗过程中仍需给予适合的护理配合措施,以增强治疗效果并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余微微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 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死亡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率为100%.经过复查可见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除掉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架后,骨盆位置良好.其中治疗效果优秀37例,良好13例,尚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明确,可作为不稳定型骨折理想的治疗方式推广使用.

    作者:陈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依据手术选择术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2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短于观察组;2组治疗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76%,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27%,P<0.05.2组出院后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种术式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都有良好价值,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能够提升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缩短患者开始活动时间,临床可以考虑综合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陈维栋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合理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给予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对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优良率分别为95.56%与82.22%,P<0.05;观察组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费用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6;2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与75.56%,P<0.05.结论:对给予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便于优化护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采纳.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观察优质护理在胸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胸部外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胸部外伤患者,并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优质护理.并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并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67±1.56)天,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5.34±2.54)天,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8.89%、11.11%、24.4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28.89%、31.11%、8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5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78%,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胸部外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赵艳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当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干预,观察2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治愈率达到96.7%(29/30),平均住院时间为(16.8±2.2)天.观察组各指标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实施手术治疗的风险性相对较大,且在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症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病情得到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乔宁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延长小切口辅助复位微创治疗难复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总结和分析延长小切口辅助复位微创治疗难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配合延长小切口辅助复位,对56例闭合难复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术中C臂机正侧位透视发现无法复位或复位欠佳,股骨近端骨折块往往呈现典型的屈曲、外旋前后移位,予以C臂机定位大概螺旋刀打入的切口位置,在其切口位置向近段延长约2cm,共长约4-5 cm的切口,通过此切口往内上方向即可触及骨折端位置,用骨剥撬拨复位.患者资料本组56病例中,男10例,女46例;患者年龄平均年龄82岁.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8例,Ⅳ型45例,V型3例.结果:据HaH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疗效标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本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50±1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10±50)ml,术后X片复查评估骨折位置,复位优良21例,可接受27例,较差8例,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15周.术后并发症:2例遗留髋内翻畸形;1例发生螺旋刀部分退钉.优9例,良32例,可12例,差3例.结论:延长小切口辅助复位微创治疗难复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不会明显增加时间及出血,操作方便,简单直接有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符合微创、生物学固定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不错效果.

    作者:阙敏强;梁笃;李保林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综合性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综合性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286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是143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对比患者的治疗成绩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日常生活动作评分与临床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0%,对照组为88.91%,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患者治疗期间加用综合性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获得较佳的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应推广.

    作者:赵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临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中抽取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01±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策略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蒋搏;唐全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整体性护理在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整体性护理应用于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1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于2016年7月20日-2017年10月27日收治,分为2组,即观察组给予整体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各55例,且对2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咬合力恢复时间、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牙周炎、口腔溃疡、咬合错位、延迟愈合)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5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咬合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5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0.05.观察组5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牙周炎、口腔溃疡、咬合错位、延迟愈合)与对照组5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0.05.观察组5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5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干预后数据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即观察组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应用于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促进口腔功能恢复的基础上缓解负面情绪,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苗妍菲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膝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给予膝关节镜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对比84例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84例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72例,无效12例.单因素分析2组BMI评分、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KSS-F评分均有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上述评分均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评分、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KSS-F评分可对膝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造成影响,但整体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状态均有明显提升,并对其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腔途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的解剖入路探讨

    目的:探究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腔途径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解剖入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精索静脉结扎术,另3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手术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早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相比显著较短(P<0.05).结论:将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应用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时,能显著缩短各项手术指标,患者康复更快,能尽早出院,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耀光;黄东红;余刚;李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双切口联合外固定支具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外固定支具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17年4月,共治疗6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用内外侧双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及空心钉(或无头钉)内固定骨折,修补缝合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术后1周后开始在外固定支具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功能练习.结果: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3周.肘关节活动度屈曲90°-140°,中位数123°;旋前40°-90°,中位数74°;旋后30°-85°,中位数63°.按照肘关节HSS评分,本组优3例,良2例,一般1例.优良率85.4%.结论:双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可恢复肘关节稳定性,联合支具保护下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大程度的恢复肘关节的功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平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基于Orem自护理论为基础的完全补偿、部分补偿及支持教育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后,采用(ADL)量表、Harri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髋关节的功能,同时对护理满意度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L)量表、Harri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全部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满意,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髋关节的功能,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独活寄生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独活寄生汤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腰痛ODI评分、椎体前缘及椎体中间恢复高度、血清BGP、PINP、ALP水平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独活寄生汤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于洪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医学实验观察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以来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和联合应用针灸推拿治疗,临床观察和比对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4.12%(64/68),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3.53%(50/68),复发率26.47%(18/68),明显低于对照组5.88%(4/6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疼痛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治疗第1个月)和第3疗程(治疗第3个月)疼痛症状程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比之单独穴位贴敷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腰痛程度积分及复发率的影响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并明显降低了不同疗程患者疼痛程度积分状况,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焦秋里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22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0岁,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随访半年.结果:45例症状消失,恢复良好,3例略感下肢麻木,2例复发,但下肢痛较前减轻.结论: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时不破坏腰椎原有的稳定性,患者无需行内固定,创伤小,恢复快,可早期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良好.但应注意减压是否彻底和腰椎不稳的后期治疗.

    作者:曾辉;芦猛;罗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肋骨骨折术后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对肋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病例总数为100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组的生活质量、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率94.0%,较对照组74.0%更高,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0%,较对照组78.0%更高,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肋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利于增进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姚凤伟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在腹部外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腹部外伤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腹部外伤患者,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并对比2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休克未纠正发生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0%、2.0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29%、10.20%、24.4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85±1.74)天、(7.56±4.03)天,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6.36±3.85)天、(14.56±5.63)天,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分别为(41.06±2.56)分、(41.54±2.32)分、(1.84±1.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5.45±2.36)分、(55.23±2.36)分、(5.02±1.42)分,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分别为95.92%、79.59%,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腹部外伤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状态,缓解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颧弓骨折致面部凹陷功能与美学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内小切口入路治疗颧弓骨折,及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恢复骨折处凹陷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手术的18例颧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腔前庭小切口入路复位,对术后面部仍有凹陷畸形的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术.结果:本组18例患者经过口内小切口复位骨折颧弓,及自体脂肪填充面部凹陷,达到美学恢复及功能恢复的效果,随访无患者出现感染、复发、囊肿、皮下肿块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口腔内入路治疗颧弓骨折,及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治疗外伤骨折所致的面部凹陷,有着操作简单,切口小而隐蔽,患者满意度高的优势,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志刚;杜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