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要菊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新诊断重症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34例)、B(34例)。其中A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B组应用每天八次采集指血监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A组血糖控制水平更为理想,胰岛素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发生低血糖次数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实时监测体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指导胰岛素泵进行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良好。
作者:杨世敏;魏丽;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产后出血预防中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顺产产妇11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60例采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比2组产妇产后血压、治疗效果、出血量与止血时间。结果:对比2组产妇术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出血量、止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0.05),2组产妇术后血压与血红蛋白数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预防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相较于缩宫素而言,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更为有效,可实现快速止血,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ARB)类药物在预防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尚未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在预防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8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内科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年龄30~75岁,2型糖尿病病程<3年,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8.0mmol/L,HbA1c<7%,均无高血压病病史。排除急性炎症、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均告知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应用厄贝沙坦组(研究组)及未应用厄贝沙坦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封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胺碘酮属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苯呋喃类衍生物,高度脂溶性化合物,是唯一的没有逆频率依赖性的药物[1]。在我们早期毕业于医科院校的医生中,当时的教材并没有使用胺碘酮药物的相关论述。近10多年来,随着此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优势,临床使用疗效显著,从而迅速在各级医院普及使用了起来。相关的论文、报导和学术交流也多了,加之进修人员的学习和掌握使用尺度的把握,使得我们基层医院在使用胺碘酮这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方面,逐步走上新的台阶和高度,也就有了我们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会对我国的医疗水平和信息更新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董安;姚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老年患者由于一般身体条件较差,且常常合并其他疾病,因此在对结石的处理上比较棘手,一些开放性的手术常常不能耐受,因此在临床上选择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的手术方式是研究的重点。自腔镜手术开展至今技术已相对成熟,由于其出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适合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1~4]。我院自2006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进行微创经皮镜取石术( MPCNL)治疗的50例老年肾结石患者,现将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齐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对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期间采集的300例阳性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展开直接药物敏感试验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2种检测结果的细菌鉴定结果以及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经过检验,直接细菌鉴定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的一致性为87.9%。2种检测方式的敏感度、药物耐药以及中毒(度)敏感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快速的确定的病原菌以及药物敏感结果,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升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犹真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系由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所致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可侵犯皮肤、粘膜、指甲等表浅组织,也可经血行播散至各脏器引起深部感染,但后者的致病菌较难以培养法检出而常藉免疫测定来确诊。本菌一旦入侵内脏,常致严重后果,血型播散所致侵袭型的病情尤为闪险而常致死亡后果。与新生隐球菌病相似以检测患者特异抗原(念珠菌特异抗原及其代谢物如甘露聚糖、烯醇酶、HSP-90抗原等)阳性率为高,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也可测定其特异抗体。
作者: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成功脱机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成功脱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糖尿病足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降糖、降脂、创面处理等基础治疗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溃疡,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安全可靠。
作者:刘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 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CO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 P <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CO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为判断疗效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董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标本不同的采血量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员4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血量1.8 ml作为标准血样,测试组1采血量小于1.8ml,测试组2采血量大于1.8ml。结果:测试组1与标准血样相比PT、APTT时间明显延长,测试组2与标准血样相比PT、APTT时间明显缩短,组间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避免错误结果误导临床医生的治疗与判断,把质量工作和医疗安全放到重要位置。
作者:石忠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果与冠脉造影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对比两者检测结果。结果:将冠脉造影结果作为检测金标准,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81%、67%、95%。结论:64排螺旋CT和冠脉造影均能够有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准确性,且CT检查具有无创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研究。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他们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研究和回顾性分析,共取得病例1000例。结果:根据病例研究结果显示,出血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中为严重的并发症。与附件手术相比,子宫全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率明显升高,P<0.01,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率也升高,P<0.05。结论:依照手术类型、手术的难易度以及患者过往手术史、医生水平等相关因素,决定了妇科腹腔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手术和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有针对的预防,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罗胜田;刘锦辉;李伯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采血器采集血标本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76例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疾病组成等相近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静脉采血方式。观察2组皮肤血管损伤程度、疼痛程度分级、护理满意度。结果:皮肤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1%VS 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总体较低,0~1分居多,占78.41%,与对照组(6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分居多(83.75%),显著高于实验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3、4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在输液前及封管期间采血安全可靠,所得标本不仅不影响化验结果,且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水平,以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提高存活率。方法: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20例和非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43例,比较2组患者首次透析前的尿素氮、肌酐、透析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死亡原因、存活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存活3年组与3年内死亡组首次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死亡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透析低血压、感染发生率、心功能不全等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3年和5年的存活率糖尿病肾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机的较好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胰岛素的合理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存活率。
作者:赵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补阳还五汤为清朝名医王清任所创,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少而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原药物组成及药量为:生黄芪4两,归尾2钱,赤芍钱半,地龙1钱,去土川芎1钱,桃仁1钱,红花1钱,水煎服。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用原方的量,清朝1钱相当于现在的3g,只对气虚明显的有较好的效果,而对有瘀阻引起的效果不明显,往往是病重药轻,于是我们把原方改为:生黄芪120g,归尾15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适用于以上主治之病。当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其他药物,“有是病,用是药”,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房立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新生儿持续肺高压( PPHN)是指生后由于肺血管阻力的持续增加和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压力时,大量血液通过开放的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产生右房向左房、肺动脉向胸主动脉的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发绀。 PPHN发生率约为活产儿的1/1400。
作者:彭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2011年~2013年我院共有94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将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住院前2组患者的SAS、SDS、PaO2、PaCO2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后2组患者的SAS、SDS、PaO2、PaCO2进行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11.2±2.4天,对照组平均住院18.2±3.1天,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容易产生各种心理情绪,需要对其提供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治疗效果提升。
作者:李姣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18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通过提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在PICC置管前,中,后采取循证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18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8例(6.7%),其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23.3%。结论:通过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朱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33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痰热清+常规治疗组)67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6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比较2组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2.1%,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2.6±1.1天、临床体征缓解平均时间为3.3±1.2天,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明显,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未0.0%,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显著增加治疗效果,同时不明显增加药物副作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高真子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