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诊断治疗颅内病变(附20例报告)

丁毅;王广益;马志伟

关键词:立体定向系统, 诊断治疗, 颅内病变, 现报告如下, 住院病历, 颅内病灶, 小骨窗, 钻孔, 应用
摘要:总结我科2004年8月~2007年2月住院病历中,应用L-G立体定向系统在CT导向下,通过钻孔,小骨窗诊断治疗颅内病灶,现报告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叶草钢板急诊手术治疗Pilon骨折

    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应用国产三叶草钢板急诊手术治疗Pilon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男顺林;朱兴元;刘晓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中的电解质失衡问题分析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1996年来收治的各种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共16例,其中男98例,女68例,年龄35岁-50岁14例,50岁-60岁48例,60岁-70岁68例,70岁-80岁36例,心衰发生时间3月~7年.标准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者88例,Ⅳ级者30例.其中冠心病6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9例,风湿性心脏病22例,退行性瓣膜病9例,心肌炎4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肺心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3例,以实验室化验为准低钠血症26例,占15.6%,低钾血症62例占37.3%,低镁49例占29.5%,高血钾4例占2.4%,低钾低镁32例占19.3%.

    作者:赵联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静脉铁与口服铁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方法:将60例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和口服补铁组,每组30人.静脉补铁组每周静脉补充蔗糖铁1次,每次100mg;口服补铁组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3/日,共8周,并同时应用rHuEPO 6000U~10000U,1次/周.治疗前、后检查每位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计算出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SAT=SI/TIBC×100%),并记录药物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Hb、Hc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静脉补铁组与口服补铁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静脉补铁组SF、TSAT较治疗前及口服补铁组明显升高(P<0.05),而口服补铁组治疗前、后SF、TSAT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使用rHuEPO的同时,静脉补铁更能有效纠正血透患者的肾性贫血.

    作者:孙淑清;洪佳平;余毅;陈今;林曰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创口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大面积感染性创口.方法:早期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局部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异物,引流不畅者,拆线引流或切开排脓;中期创面外用生肌玉红膏涂布,软组织缺损较大的行转移肌皮瓣添充.结果:参考<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制定.本组40例中,32例痊愈占80%;显效4例,占10%;好转2例,占5%;无效中转植肌皮瓣2例,占5%,总有效滤95%.痊愈患者中愈合时间长的8周,短的15天.平均1周~6周.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治的治疗方法,对于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降低肢体伤残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着明显的实际意义.

    作者:孟祥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管心房调博术在小儿心悸中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在我国逐渐广泛应用,它揭示了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临床用于测定窦房结功能,测定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应期,诊断间歇性预激,确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窗口,有助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及预后估计,研究和诊断某些特殊的心电现象.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即将带有电极的导管经鼻腔插入食管,相当左房中部水平,对左房进行调搏的技术.

    作者:熊俊惠;吴智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肩关节烧伤病人的功能康复治疗

    肩关节是全身大关节中运动中范围广,而结构又不稳定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和韧带薄而松驰,烧伤后由于疤痕增生而挛缩畸形,尤其是腋部及其周围深度烧伤后轻者于腋窝前,后缘单独或同时出现条索状,蹊状瘢痕,严重时上肢与侧胸壁粘连,严重影响肩关节活动,因瘢痕挛缩形成皱褶.皮脂腺与汗腺分泌物积存或分泌不畅,易形成囊肿或囊肿感染破溃形成溃疡,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能力.自1996年至今,对50例肩关节烧伤病人实施功能康复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自华;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系第Ⅷ脑神经前庭支上所生长的良性脑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位于桥脑小脑角内:主要表现有:①患侧的神经性耳聋伴有耳鸣,同时前庭功能障碍:②同侧三:义神经及面神经受累,表现为同侧面部感觉部分减退及轻度周围性面瘫;③同侧小脑症状,表现为眼球震颤,闭日难立步念摇晃刁;稳,及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④肿瘤较大寸还可有Ⅸ、X、XI等后组脑神经症状,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⑤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等[1].于木切除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显微镜外科技术应用以米,画神经保留率已明显提高.由于手术位置较深,接近脑干,危险性很大,术后并发症较严重,因此,围手术期观察、扩理与手术的成功密切相关.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朱小红;颜景佳;杨珊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现代手术室中新仪器、设备的增多,各种复杂手术的开展,化学消毒剂的广泛应用.给手术室护士增加了工作量,加快工作节奏:同时也长期处于各种职业性危险团素的环境中,使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做好手术室扩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本文就此作一初探.

    作者:陈宝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锁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胫骨骨折112例

    目的:探讨自锁型髓内钉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的优越性;方法:自2004年6月-2007年4月,采用开放复位自锁型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了股骨骨折86例,自锁型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了胫骨骨折26例.结果:112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86例股骨骨折疗效评定为优,26例胫骨骨折优24例,良2例,无中差病例.结论:自锁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让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的救治(附145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45例脑外伤致脑疝患者的完整资料,总结救治颅脑外伤所致急性脑疝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的佳方法.结果:145例患者抢救成功率51.03%,死亡率48.07%.恢复良好生活31%.结论: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充分减压,清除血肿,术后加强护理是成功救治急性脑疝患者的关键.

    作者:吴光辉;高如生;蔡智基;林晖;黄培根;沈建城;汤明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神经白塞病与脑MRI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1937年土耳其皮肤病学家Behcet首先报道,是一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当累及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病.自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应用以来,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风芝;刘吉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盆骨折急救中外固定架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急救中外固定架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Tile创伤分类,对从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6例进行分类并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本组36例,术后3d死亡1例,失访2例,33例获得3月-24月随访,总优良率为84.8%(28/33).结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特别是合并循环不稳定者,必须在伤后早期妥善固定这一概念和做法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部分骨盆骨折大出血得不到控制,以至休克程度加重,引发脂肪栓塞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强调在急诊科救治时及早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至关重要.同时,外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便于护理早期离床,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王兴国;李晓东;周荣兴;吕慧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人,占颅内肿瘤的7%~10%.随着现代颅底解剖知识的普及和显微外科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认为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能够避免开颅手术时对额叶、嗅神经、视神经的损伤.所以,经鼻蝶入路成为目前垂体瘤切除术的首选,也得到越来越多病人的青睐.因此,如何做好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对促进患者良好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梅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34例老年人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报告134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男84例,女50例.年龄60岁~69岁92例,70岁-76岁42例.有原发性昏迷者44例,其中持续昏迷者38例,清醒者32例,再昏迷者10例,头痛36例,频繁呕吐62例,抽搐16例;一侧瞳孔散大,伤后4小时52例;双侧瞳孔散大,伤后2小时18例;去脑强直9例;有锥体束征阳性者48例,伴多处伤者28例.42例行头颅X线平片检查,36例有颅骨骨折.98例行头颅CT扫描检查示:硬脑膜外血肿17例,硬膜下血肿38例,多发血肿15例,脑内血肿9例,额颞脑挫裂伤31例,脑肿胀9例.治疗结果:治愈6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8例,病死率为50.74%.本文着重就老年人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护理及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高如生;吴光辉;蔡智基;林辉;黄培根;沈建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双极头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手术适应症和方法及评价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43例,总随访12~36(平均24)个月.结果:采用Harris 评分标准:优39例(90.7%),良3例(7.0%),可1例(2.3%).优良率97.7%.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作者:蔡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评价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胸腰椎暴裂骨折患者,选择性去椎板减压,AF系统内固定复位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52%恢复到术后平均92%,cobb角由术前平均29.5°矫正到术后平均4.8°,35例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均有1到3级的恢复.14例出现并发症.结论:AF系统能有效的复位固定椎体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熟悉解剖,准确定位,加强责任心.

    作者:李志华;高鸿一;汪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在25例早期卵巢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曾行腹腔镜探查并经腹腔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后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同时于左上腹小切口行阑尾及大网膜切除术共同完成卵巢癌分期手术的25例Ⅰ期上皮性卵巢癌及交界性卵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Ⅰ期的上皮性卵巢癌及交界性卵巢瘤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盆腔置入化疗药,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年,均无复发,未发现trocar部位肿瘤细胞种植生长.结论:腹腔镜技术对较早期卵巢癌诊断、分期手术可行安全.

    作者:马丽华;娄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部疤痕挛缩畸形

    目的:修复手深度烧伤后虎口部疤痕挛缩畸形.方法:应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18例患者虎口部挛缩畸形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手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部疤痕挛缩畸形,手术操作简单可行,供区创伤小,效果满意.

    作者:马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生儿肠造瘘瘘口护理的改进方法

    新生儿期因肠穿孔或先天性巨结肠(HD),一般情况差无法行根治术者,需行肠造瘘术.待2-3个月后,患儿一般情况好转,营养状况改善,再行关瘘术.其肠造瘘术后的护理与成人相比有很大不同,护理得当可减少造瘘口黏膜出血及造瘘口皮肤糜烂等并发症.以前瘘口护理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瘘口皮肤.脱脂棉垫覆盖瘘口,因患儿往往大便次数多,水分多,不成形,粪汁易透过纱布污染皮肤.皮肤受潮湿刺激易发红,糜烂,也易透过棉垫污染衣服.增大护理工作量,且因为粪汁大部分被棉垫吸收,不利于病情观察.无法正确记录大便性状及量.

    作者:张苇;黄砚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

    舟骨骨折是腕部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占全部腕骨骨折的71.2%[1],而不稳定型腕舟骨折(腰部)占舟骨骨折的65-67%[1].如不能得到早期诊治,后期将形成舟月骨进行性塌陷,对腕关节功能造成影响.目前治疗方法不一,疗效不同.我院自2003年9月-2006年9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新鲜不稳定型舟骨骨折14例,疗效满意.

    作者:马德鑫;李凤娟;马元玲;徐涛;历运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