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护理

姜庆珠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科, 多器官衰竭, 综合疗法, 脏器受累, 现代医学, 死亡率, 经验总结, 护理, 多因素, 病死率, 并发症, 治疗, 休克, 疾病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多因素诱发,多个脏器受累的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可发生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现代医学的发展己使其死亡率下降到10%左右.我们采用内科综合疗法治疗其病死率为7.9%.由此可见内科综合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科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分析与体会

    通过21例新生儿实施手术麻醉的体会,不断总结麻醉经验,提高新生儿麻醉的安全性.方法:16例行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术、5例静脉全麻末行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结果:除2例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8天死亡之外,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围术期工作,准确评估病情、选择恰当麻醉方法及用药,严格的呼吸管理和循环监测、保暖以及控制输液是新生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曹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原性心脏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变化的探讨

    本文对肺心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变化进行研究表明,100例肺心痛IgG、IgM、IgA含量范围略高于正常人,但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补体C3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正常人,与健康成人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肺心病病人补体C3有一部分被破坏,致使肺心病患者含量减低.

    作者:赵铁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脏病人的夜间观察

    心脏是受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双重支配.前者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后者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夜间,人安静时,为心迷走神经紧张的作用较大.处于主导地位,即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引起心脏细胞抑制,呈现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丁高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麻醉前用药途径的选择

    小儿麻醉前用药途径的选择是重要问题,对手术的恐惧及与父母分离,给小儿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1].如何避免这些伤害,保护小儿身心健康已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的选择用药途径本身就是保护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就小儿麻醉前用药途径综述如下.

    作者:李艳清;骆龙坤;景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45例小脑幕脑膜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分享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青月~2008年月日1月,45例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多数病例MRI表现为等T1、T2信号并明显均一强化.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例,Ⅱ级切除21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随访35例.平均62.7个月;肿瘤复发3例.结论:根据小脑幕脑膜瘤部位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选择佳手术入路.

    作者:高振世;赵文义;王大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佐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力衰竭

    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选取2002年9月~2004年3月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51岁~73岁(平均61岁),全部诊断符合1978年WHO制定的AMI标准,入院时间均在发病后24小时以上,没有进行溶栓治疗.梗塞部位为: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3例,下壁5例,下壁+正后壁6例,前间壁+右心室1例,广泛前壁+右室1例.

    作者:吴晓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MARS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的操作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MARS人工肝)治疗衰竭患者的操作过程及护理经验.方法:应用MARS人工肝资料3例重症肝炎患者9例次,对整个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做了探讨.结果:MARS人工肝治疗效果肯定,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治疗中的操作、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杜淑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复合吗啡在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复合吗啡在开胸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n=15);术前地塞米松组(B组,n=15):术前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0mg;术后地塞米松组(C组,n=15):术后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0mg.3组患者术毕均硬膜外给予吗啡负荷荆量2.0mg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小时时镇痛泵剩余药液量和PCEA次数;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B和C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术后48小时所刺余药液量显著少于B和C组(P<0.05);A组镇痛期间PCE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和C组(P<0.05);B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吗啡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良好,可以减少吗啡用量,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作者:崔颖;骆龙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扶正化淤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我院2004年5月~2007年1月,采用扶正化淤胶囊(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延英;杨金枝;王彦君;曲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动态分析

    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对20 AMI例患者(均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前,溶检后2小时,4小时,24小时,48小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没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含量(FG),抗凝血醇Ⅲ活性(ATⅢ:C)及D-二聚体含量(D-Dimer),并与正常对照组(n=2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溶栓前比较,溶栓治疗后2小时,纤维蛋白原含量大幅度降低,(P<0.05)D一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P<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48小时的指标均恢复到溶栓前水平,(P>0.05)溶栓治疗前后抗凝血酶Ⅲ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AMI患者凝血活性明显减弱,纤溶活性明显增强,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作者:耿美蓉;张金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锁骨外端骨折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Ⅱ型锁骨外端骨折21例.结果:21例病人中,根据侯春林等评定方法评定,优19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5.2%.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端Ⅱ型骨折,手术操作较简单,田定牢固,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相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部创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体会

    胸部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作用于胸部而引起的胸部损伤.轻者只有胸壁软组织挫伤或单纯肋骨骨折,重者多伴有胸腔内器官或血管损伤.此种情况一旦发生,则需紧急处理.否则极易引起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而呼吸道的护理在胸部创伤病人中尤为重要,是胸部创伤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我院自1997年7月~2007年7月,共收治胸部外伤26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创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体会

    手部屈肌腱损伤为肌腱损伤中较多见的.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微创、显微外科手术日趋成熟,用微创方法修复损伤肌腱术后功能恢复佳.我院1996年~2006年收治手部屈肌腱损伤7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顺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母乳性黄疸7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母乳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观察其愈后效果.方法:对本院1995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60例黄疸患儿中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的78例患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母乳性黄痘病因是多元性的,治疗方法以停止母乳喂养、蓝光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主要目的是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减少其肝肠循环.结论:母乳性黄疸的愈后良好,很少发生神经系统伤残.

    作者:朱素知;徐秀萍;王悦霞;姜悦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与护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所以在诊断与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现将患者在患病期间的不同心理状况及针对这些状况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做如下探讨.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个性化的护患关系中有着重要意义.作者论述了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技巧,怎样用佳的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与康复.

    作者:高凤菊;戴彩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用ELISA检测丙型肝炎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

    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发病对丙肝患者HCV-IGM免疫复合物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顾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及护理措施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02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后6周~7周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202例发生抑郁46例占(22.8%).结论: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产科精神障碍性疾病,针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孕产期的心理调节干预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治疗吉兰——巴雷综合症并呼吸肌麻痹的护理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症并呼吸肌麻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例吉兰--巴雷综合症并呼吸肌麻痹的病人,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采用大潮气量、小呼吸频率,吸呼比1:2的方式进行机械通气,均用辅助/控制(A/C)模式.自主呼吸平稳后,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模式.病情稳定后撤机.结果:病人机械通气时间7天~23天,机械通气后血气分析明显高于通气前(P<0.05~0.1);结论: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缺氧状态,加强与机械通气相关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胆绞痛诱发变异型心绞痛1例

    1病例介绍:王某,男,50岁,2000年起时有胸前区疼痛,多次检查心电图均正常.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及(或)吸氧症状缓解.2006年5月以来频繁发作.于当月17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查体:体温、脉搏正常,血压120/90mmHg.

    作者:毕云成;李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