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性骨质疏松症:概况

金世鑫

关键词:男性骨质疏松症, 女性, 发病率增加, 资料, 治疗问题, 卫生问题, 骨折, 诊断, 年龄, 科学, 疾病, 机遇, 公共
摘要: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骨折发病率增加,长期以来认为骨质疏松是女性的疾病.只在近几年才认识到男性骨质疏松及骨折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诊断和治疗问题,缺乏直接来自男性的资料,只借鉴于对女性的观察资料.对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是对科学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骨质疏松症:概况

    女性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骨折发病率增加,长期以来认为骨质疏松是女性的疾病.只在近几年才认识到男性骨质疏松及骨折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诊断和治疗问题,缺乏直接来自男性的资料,只借鉴于对女性的观察资料.对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是对科学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金世鑫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症与脊椎转移癌的鉴别(附8例报告)

    骨质疏松症与脊椎转移癌多见于老年人,有时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容易混淆,误诊误治偶有发生.为总结经验教训,将遇到的8例相互误诊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斌;阚士峰;钱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补肾益骨中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骨质疏松案例报告

    近些年来,对于骨质疏松症(OP)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甲状旁腺功能元进症(简称甲旁亢)致继发性OP亦见报道[1].

    作者:臧天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手术治疗后骨量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目的了解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的骨矿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40例病人,其中30例未治疗组(男:女=3:27);10例已手术治疗组(男:女=3:7),手术后时间1~24月(平均5.3±7.9月).用DEXA测量腰椎及股骨颈的骨矿密度,同时,测定血清中的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OC),及骨唾液酸蛋白(BSP).结果在已手术组病人其腰椎及股骨颈骨矿密度再没有明显下降,与未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在未治疗组,血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OC),骨唾液酸蛋白(BSP)均明显高于已手术组(P<0.01).在未治疗组,血OC与血PTH具有显著相关性(r=0.58,P<0.01).结论在PHPT血清ALP、OC及BSP水平明显升高,在手术后显著性降低,说明其骨转换率明显下降.血清BSP作为一新的骨代谢指标,可明显反映PHPT及手术治疗后的骨吸收变化.甲状旁腺切除术可降低PHPT的骨转换,阻止其骨矿密度进一步下降.

    作者:李裕明;陈璐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与骨折预防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宏观和微观两种途径.宏观途径是通过全民宣传教育改善民众行为习惯来防预骨折;微观途径是在临床中识别骨质疏松高危个体并给予药物治疗.这里主要就第二种途径进行探讨.

    作者:祝坤;刘忠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国产羟乙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羟乙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羟乙膦酸钠组68例,服羟乙膦酸钠二疗程共6个月,对照组48例;2组每日均服碳酸钙0.6g,维生素D 125单位,连续半年.结果羟乙膦酸钠组腰椎及髋部BMD均升高,骨痛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酸性磷酸酶及尿吡啶酚/肌酐比值明显降低,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轻.结论羟乙膦酸钠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药物.

    作者:卓铁军;周秀明;申志祥;金尔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功能差异对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菱;文世林;梁秋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仪

    1 前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妇女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受到医学界和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美国,这种疾病每年造成150万例骨折,年耗资达100亿美元,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患者无法感觉到骨骼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骨质正在慢慢地流失,毫无症状,直到骨骼断裂.

    作者:杜晓东;王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新生期大鼠注射谷氨酸单钠后导致骨质疏松

    目的观察新生期大鼠注射谷氨酸单钠破坏下丘脑弓状核对SD大鼠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和结果新生期SD大鼠腹腔注射谷氨酸单钠,饲养至100天,可导致下丘脑弓状核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身长明显短于对照鼠;实验组胫骨长为3.69±0.19 cm(平均数±标准误),对照组为4.46±0.18 cm,二组比较,P<0.01;骨骼生长发育障碍、骨小梁明显破坏,出现明显骨质疏松.结论提示下丘脑弓状核参与骨骼生长、发育的调控.

    作者:刘浩宇;刘锡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骨形态计量学对增龄及去睾丸大鼠骨代谢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3月半龄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量的变化,比较两者之间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20只3月半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年龄对照组和去睾丸组,同等条件下饲养90天.实验结束,取胫骨近端行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年龄对照组(6月半龄)与基础对照组(3月半龄)相比,骨组织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率有下降趋势,骨的显微结构明显变差,动态参数如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骨形成率和单位骨小梁周长的破骨细胞数等均减少,出现骨低转换的改变.去睾丸大鼠与年龄对照组相比,静态参数在年龄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骨小梁面积百分率-50%),代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参数值都明显增加,出现骨高转换的改变.结论增龄的大鼠骨代谢呈低转换,有骨量丢失的趋势,去睾丸后的大鼠在增龄的基础上呈现骨高转换,而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结果造成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作者:黄连芳;李青南;陈艳;胡彬;金勋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icalcic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及提高生存质量临床研究

    目的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影响病人生存质量,本研究目的是观察Micalcic在治疗骨质疏松疼痛及提高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4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均有自发性疼痛,随机分成二组,Ⅰ组为对照组用钙剂治疗,Ⅱ组为治疗组用钙剂加Micalcic治疗.二组在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BMD)无明显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Micalcic治疗二周后疼痛明显减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Micalcic在治疗骨质疏松疼痛及提高生存质量中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姚斌;胡国亮;李延兵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7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选用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骨密度、血生化指标和副反应的变化.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腰椎、股骨颈和髋部骨密度增加,尿钙与尿肌酐比值(Ca/Cr)及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比值(Hop/Cr)降低,副反应轻微且耐受性好.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谢晶;沈霖;周丕琪;杨艳萍;高兰;刘保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局部骨损伤的观察

    目的对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局部骨组织进行影象观察,了解骨损伤的情况.方法对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及正常人进行X线拍片诊断并进行对比.结果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患者下颌骨骨含量减低.结论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可能由于下颌关节活动受限,咬合功能降低,局部应力下降等因素导致颌骨局部密度的改变,致骨质疏松明显.

    作者:冯红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席汉综合征与骨代谢的变化

    席汉综合征是由于产后垂体坏死引起女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是否存在骨代谢的异常,有关报道较少,本文对32例席汉综合征的骨代谢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亚伟;杨肖红;臧军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骨矿和骨结构非侵入性检测进展

    1 引言在过去的十年里,非侵入性检验骨矿及骨结构的技术方法发展迅速,从而能够早期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且能仔细监测其病程进展及疗效并预估骨折危险性[1,2,10,11].

    作者:蒋业斌;Harry K.Genant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降钙素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目的在体研究降钙素对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重建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 12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降钙素组,后者皮内注射鳗鱼降钙素1U/100 g/日,连续2日.7日后取第4、5腰椎,行不脱钙骨组织切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骨吸收陷窝表面、活性吸收表面、破骨细胞平均细胞核数,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类骨质表面、类骨质相对体积、类骨质厚度,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成骨细胞形态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骨小梁相对体积,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降钙素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而言,可以明显抑制破骨吸收,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活性吸收表面数量和降低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来完成的;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形成类骨质的活性,这种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降钙素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了骨吸收与骨形成的之间的偶联而完成的;短期应用降钙素骨量无变化.

    作者:张凤山;党耕町;王志国;张惠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成骨生长肽调节鼠胚颅盖骨成骨细胞样细胞酶活性的观察

    目的观察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简称OGP)对SD大鼠鼠胚颅盖骨成骨细胞样细胞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培养鼠胚颅盖骨成骨细胞样细胞,分为不加OGP的对照组和加OGP的用药组,用药组在10-12M~10-8M OGP浓度范围内,再分为三组(分别为OGP浓度10-12M、10-10M、10-8M),收集以上四组细胞及细胞培养液,测定它们的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用药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0.05,用药组OGP 10-8M浓度、培养7天的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82±0.16U/L,而对照组同样条件活性为0.23±0.10U/L),且随着OGP浓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也升高,而酸性磷酸酶用药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OGP能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

    作者:李群;王智兴;朱雅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见性护理初探

    骨质疏松症(OP)主要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而自身的化学成分不变,病人常常表现有腰酸痛,不能持重,常可有夜间腓肠肌痉挛.若脊柱侧弯后突畸形时,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

    作者:刘凤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症与老年病

    骨质疏松症是衰老相关性疾病,与增龄呈正相关.很多老年病是骨质疏松症独立的危险因素,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深入研究诸多老年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开拓了新的思路.

    作者:陶国枢;张京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探讨综合治疗对去势家兔骨质疏松模型股骨上端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3和钙剂对去势家兔骨质疏松模型股骨上端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16只雌性青紫兰家兔去势复制骨质疏松模型,行股骨上端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益钙宁、尼尔雌醇、维生素D3及钙剂观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 X射线片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外骨痂生成量多,骨折愈合时间缩短.股骨的极限扭矩和大刚度增加.QCT检测腰2~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皆增加.结论骨质疏松并骨折除内固定外,还要联合应用抑制骨吸收,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作者:刘玉槐;高忠礼;张学军;隋福革;王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