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亮;刘琳;生明娟;崔光怀
目的 研究积雪苷霜软膏联合复方维A酸凝胶对面部轻中度痤疮患者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我院78例面部轻中度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积雪苷霜软膏+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治疗6周,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痤疮症状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44%vs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56%vs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部轻中度痤疮患者采用积雪苷霜软膏联合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痤疮症状.
作者:简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口腔正畸中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90例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正畸支抗治疗技术;微螺钉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正畸总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治疗过程患者疼痛程度、情绪状态;治疗后牙龈炎、牙齿松动和软组织水肿等并发症出现率;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和牙齿美观评分.结果 微螺钉组患者口腔正畸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微螺钉组平均治疗时间、治疗过程患者疼痛程度、情绪状态比对照组好(P<0.05);微螺钉组治疗后牙龈炎、牙齿松动和软组织水肿等并发症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咀嚼功能和牙齿美观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微螺钉组咀嚼功能和牙齿美观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正畸中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价值高,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牙齿美观度和咀嚼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君;庄桂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单位毛囊和单株毛囊移植修复发际线缺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单位毛囊和单株毛囊移植修复的204例发际线缺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效果、毛发方向、密度与外观匹配度.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4.24±2.83)个月,204例发际线缺陷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8.04%(200/204);毛发方向自然且疏密有致,外观与正常外观基本一致.结论 单位毛囊和单株毛囊共同移植修复是治疗发际线缺陷的理想方法,疗效确切,且外观与正常外观基本一致,值得推广.
作者:朱世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部烧伤患者的局部皮瓣综合护理.方法 收集手部烧伤患者共42例,均接受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并给予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将术后患者的睡眠时间、舒适度评分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的变化进行统计.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的断蒂时间为16-25天,平均为(19.8±1.3)天.患者术后前三天的睡眠时间、舒适度评分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均呈显著差异(P<0.05).术后患者对手部外形评分与创伤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治疗的手部烧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注重围术期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生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适感,并降低血管危象、带蒂皮瓣撕脱等的发生风险,为手术移植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兴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男性型脱发采用毛囊单位移植入术(FUE技术)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男性型脱发患者40例,均采用FUE技术治疗,观察临床及平均随访1年效果.结果 术后平均行1年随访,本次收治的40例患者,毛发成活率为95%,2例VI级患者因有过大的脱发面积,供区不足,在完成一期修复1年后,再行2期加密术,效果较为理想.2例患者枕部早期出现毛囊炎,经全身抗炎、局部处理治愈,未对毛囊的成活率产生影响.结论 对大面积男性型脱发修复的患者应用FUE技术,患者满意度较高,植发区可被覆盖,密度也较为理想,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FUE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陈战兵;陈祖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 将2010年4月-2017年7月68例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前臂皮瓣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切口1期愈合率.结果 观察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1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及可行性高,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修复效果和切口1期愈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房进;俞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冷凝胶对强脉冲光治疗后热损伤的皮肤修复作用.方法 用强脉冲光治疗3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患者,术前以冷凝胶外敷.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以及治疗后半小时观察皮肤反应并记录自觉症状评分,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检测紫外线色素斑、棕色斑、红色区百分比.结果 强脉冲光治疗术后即刻皮肤出现轻度红斑,无色素沉着,皮肤有灼热感,皮肤VISIA检测斑点、红色区特征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术后半小时再观察皮肤红斑明显消退,灼热感减轻,VISIA检测红色区特征计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冷凝胶能有效缓解强脉冲光术后红斑现象.
作者:何加炜;刘翔;殷珊;黄迎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瓷贴面以及烤瓷全冠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口腔门诊接受修复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35例采用E-max铸瓷系统制作贴面治疗,B组37例采用IPS-EMPRESSS II铸瓷系统制作贴面治疗,C组46例则接受传统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比较各组患者修复满意度以及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患者修复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P<0.05),并且A组与B组修复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修复后1年内修复体脱落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A、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E-max、IPS-EMPRESS II系统制作的瓷贴面在口腔修复中效果与美观程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烤瓷全冠修复,脱落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朱强;朱继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98例,均使用磁性附着体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固定力和牙齿咀嚼效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语音、外观、舒适度评分,并总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牙齿固定力为(4.38±1.57)N,牙齿咀嚼效率为(0.82±0.71)%,均高于治疗前,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语音评分为(4.11±1.07)分,外观评分为(4.29±1.22)分,舒适度评分为(4.18±1.19)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0%.结论 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牙齿固定力和咀嚼效率,改善语音、外观及舒适度,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钟林强;翟丽洁;杜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整形美容就医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现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向3472例整形美容就医者发放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其围手术期心理需求内容.结果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美容整形就医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侧重点不同;排在前五为的心理需求分别为:手术效果,隐私保护;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被尊重和重视,术后并发症.结论 整形美容就医者围手术期心理需求个体化差异较明显,与就医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有一定关系;有效沟通和适时干预是满足就医者心理需求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雪;李珊;刘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 对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牙列缺损患者(98颗患牙)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双盲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患者(49颗患牙).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固定修复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81.6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咀嚼功能、固位能力、牙齿舒适度以及语言功能评分均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列缺损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后的固位能力,咀嚼功能、牙齿舒适度和语言功能,更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贺小吉;秦孝鹏;孙贵峰;程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4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CO2点阵激光单独治疗、CO2点阵激光与果酸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行以CO2点阵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
作者:翟燕;高瑾;高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眉下垂和眉间皱纹患者共82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7年期间收治,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眉外观恢复速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29.27%,即观察组安全性更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眉外观复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短,即观察组术后恢复更快(P<0.05).结论 对眉下垂和眉间皱纹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提眉并眉间除皱术治疗在保证较高疗效的同时可进一步加快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抗衰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自愿进行自体脂肪移植术的求美者,共30例,术后四周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0例求美者的面部轮廓均得到明显改善,12例进行两次手术,经随访未出现并发症,且求美者的总有效率与医师总有效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面部抗衰老中通过应用自体脂肪移植,有助于面部衰老情况的有效改善,安全且有效,不良反少,值得临床应用与广.
作者:李芳;李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处女膜修复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我院处女膜修复术患者中选取3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 35例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29例患者在术后的性生活中达到理想效果.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有27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为2例,护理满意率为94.29%.结论处女膜修复术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伤口愈合较好,满意度较高.
作者:王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例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均不伴有瘤体破溃.入院后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排除用药禁忌,予以口服普萘洛尔(2mg/kg·d),同时结合定期激光治疗.结果 口服普萘洛尔72h内,瘤体的颜色、张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随访3~12个月,通过B超检查显示的病灶血流信号及瘤体大小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估.其中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率100%.3例病人用药初期出现腹泻,予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无明显异常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头面部血管瘤,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一冲;姜润松;赵雄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治疗的20例面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修复,随访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研究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20例患者的创面均I期愈合,斧头状皮瓣均成活,未见附近器官或组织的移位和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满意率96%. 结论 斧头状皮瓣联合美容缝合在眼睑部位、鼻背部和额部的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术后瘢痕形成较小,周围组织器官变形较小.
作者:韩东亮;刘琳;生明娟;崔光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中青年群体对现代整形美容技术个性化要求的现况. 方法 于2017年5-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中青年群体1250名,自编调查问卷,调查中青年群体对整形美容部位、方式等个性化要求以及安全意识等现况,并采用SPSS20.0进行卡方分析等描述性分析. 结果 此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250份,有效回收1195份,有效率为95.6%.调查人群中31.8%曾接受过整形美容,男性整形美容率为30.0%,女性为33.0%;18-28岁、29-38岁、39-48岁、49-59岁的整形美容率分别为24.6%,51.3%,45.6%,为47.9%.同时,期待整形美容的部位前六是皮肤(37.8%)、牙及牙周(36.7%)、眼部(26.9%)、面部轮廓(21.7%)、鼻部(18.5%)、乳房躯干(15.2%);期待的方式前五是牙科美容方式(46.6%)、生活美容方式(46.2%)、皮肤激光美容方式(33.1%)、注射微整方式(26.1%)、外科美容方式(20.5%).而各年龄层对整形美容个性化要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中青年群体整形美容的部位倾向于皮肤、牙及牙周等浅表部位,方式倾向于牙科、生活美容等较为保守的方式,且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需求及差异较大.
作者:何强;李昱昊;何淑芬;刘雅榕;王榕峰;许南松;张培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不对成双眼皮整形修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双眼皮不对称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重睑成形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进行整形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整形修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修复方法后,观察组治疗后双眼皮对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小切口与连续埋线的重睑成形术对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修复的效果显著,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等都低于传统的重睑成形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石涛;张嘉;姜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