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张春宇;邓飞;杨金强;刘金;刘显福;司廷臣
目的了解膀胱灌注辣椒辣素后局部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选用66只雌性SD大鼠,体重201~225 g.随机分成对照组(n=18),100 μmol/L辣椒辣素膀胱灌注组(n=24)和2 mmol/L辣椒辣素膀胱灌注组(n=24).辣椒辣素经尿道插管注入膀胱.大鼠分别于1 h(n=6),1周(n=6),4周(n=6)和8周(n=6)处死,取出膀胱,测湿重并行光镜检查.结果3组间及各组不同时间膀胱湿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μmol/L组镜下仅显示固有层表面轻度的血管扩张;2 mmol/L组可见膀胱黏膜糜烂,水肿,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及肌层表面的局灶性损伤.黏膜层的改变于l周后开始修复.8周后黏膜层恢复正常.结论对大鼠行100 μmol/L辣椒辣素膀胱灌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过高剂量的辣椒辣素可引起可逆性的黏膜损伤和炎性改变.
作者:关志忱;李贤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部分胃体-窦部代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膀胱镜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55岁.原发病为膀胱癌24例,结核性膀胱挛缩6例.结果术后新膀胱贮尿功能良好,患者经尿道排尿,膀胱容量280~580 ml,平均385 ml;大尿道压20~60 cm H2O,平均49 cm H2O;充盈期膀胱压5~15 cm H2O,平均12 cm H2O;大膀胱压35~65 cm H2O,平均55cm H2O;排尿期大膀胱压28~60 cm H2O,平均46 cm H2O;大尿流率10~28 ml/s,平均18 ml/s;剩余尿量5~85 ml,平均20 ml.随访9个月~24年,平均8.2年,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无输尿管返流,无尿失禁及肾功能损害.4例出现会阴部、膀胱区疼痛;5例出现遗尿,术后3~6个月逐渐缓解;1例因膀胱结石再次手术.术后3.5年膀胱肿瘤复发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部分胃体-窦部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少,相关生理指标接近正常.
作者:刘云飞;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调查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CP患者1426例.年龄14~68岁,平均3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20个月.应用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测评症状严重程度,EPS常规化验计数WBC数目.对EPS中WBC计数、有无脓细胞与CPSI评分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26例中非炎症组(EPS中WBC<10个/HP)357例,炎症组1069例(EPS中WBC≥10个/HP),2组的CPSI总评分分别为20.55±6.17和19.89±7.26,P>0.05.炎症组1069例按EPS中WBC计数又分为4组,分别为10~20、21~30、31~40、>40个/HP,4组分别377、392、240、60例,CPSI评分分别为19.40±7.59、20.04±7.14、20.68±7.20、18.82±6.05,P>0.05.EPS中有脓细胞者CPSI评分为20.77±6.98,无脓细胞者为19.40±7.00,P>0.05.结论CP患者前列腺内炎症程度与临床症状无平行关系,CP的各种症状表现是多种致病因素、多种发病机制作用的结果.
作者:武立新;梁朝朝;唐智国;郝宗耀;刘骋;郭清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我们经27 F电切镜外鞘,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振华;丁勇泉;黄伯师;李汉强;黄强;苏寒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脏偶发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患者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33~67岁,平均52岁.均因体检或行临近器官检查发现肿瘤.肿瘤位于左肾36例,右肾30例.肿瘤直径1.2~4.8 cm,其中>3.0 cm者4例.结果66例患者中肾癌36例,行肾癌根治术30例,肾切除术6例;肾错构瘤24例,肾囊肿6例,均行手术治疗.B超诊断肾癌26例,准确率72.2%;CT诊断32例,准确率88.9%.结论肾脏偶发瘤的术前诊断是关键,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的意义大.术中可疑病例应行冰冻病理检查,以提高肿瘤的手术治愈率,偶发肾癌的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作者:孙长成;孔垂泽;王海明;李军;杨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阴茎鳞癌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患者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2例阴茎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58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一侧或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按WHO 2004年阴茎癌分型分级标准及AJCC 2002年TNM分期标准重新分型分级分期,并记录原发灶浸润深度、脉管中有无癌栓、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数目、部位等指标.结果8例原发灶为疣状癌者均未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例基底样鳞癌者均发生淋巴结转移,9例疣性鳞癌中3例(30.0%)、50例经典型鳞癌者中15例(33.3%)发生淋巴结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40例原发灶为Ta及T1者中6例(15.0%)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32例T2及T3者中17例(53.1%)发生淋巴结转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例G1、31例G2、17例G3患者中分别发生淋巴结转移5例(20.8%)、10例(32.3%)、8例(4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有转移者其原发灶浸润深度平均9.3 mm,无转移者为2.7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阴茎鳞癌原发灶的病理分型、分期和浸润深度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密切.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载波;叶定伟;姚旭东;张海梁;沈益君;朱耀;朱一平;孔蕴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中心2004年用冻存睾丸组织解冻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丛;周灿权;张敏芳;鼓文林;欧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致肾破裂临床少见,2003年11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铁雄;冯景琰;李晓刚;吴文元;桑晶;赵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们通过研究正常及增生前列腺移行区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受体的表达,探讨IGF在前列腺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玮;刘凯隆;蔡文清;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13例UPJ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年龄11~47岁.钬激光腔内切开失败1例,高位输尿管开口1例,狭窄段>2 cm或UPJ完全闭锁3例,单纯重度肾积水4例,异位血管压迫2例,合并肾盂结石2例.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200 min,平均175 min;出血量60~110 ml,平均7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 d(5~8 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3~19个月,UPJ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肾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梗阻的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可以替代开放手术,成为腔内切开治疗失败、高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血管压迫或伴有重度肾积水、结石的UPJ梗阻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齐琳;祖雄兵;张旭;叶章群;周四维;申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肾细胞癌发生阴茎转移非常罕见,2005年3月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秉鸿;蔡伟;孙璐;王晓雄;洪宝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2年9月-2003年1月,我们采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修补重建狭窄段尿道治疗复杂尿道狭窄患者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潜;郭玉瑞;张晓谱;时俊伟;韩健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肾盂内高压灌流的动物模型,观察肾盂内高压灌流对肾单位结构的影响,探讨经皮肾镜时肾盂内灌流的安全压力. 方法建立活体猪的肾盂内高压灌流动物模型(n=10),在无加压灌流至40.00kPa(1 kPa=7.5 mm Hg)高压灌流间,每6.67 kPa作为一个压力级别灌流10 min,穿刺获取肾实质组织,分别在光镜(HE染色、六胺银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级压力梯度下肾小球、肾小囊及近曲肾小管的形态变化.结果肾盂内灌流压在6.67~20.00 kPa时,肾单位各结构保持完整;当肾盂内灌流压达到26.66 kPa,透射电镜下可见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器扩张,胞质内空泡形成,微绒毛紊乱、脱落等细胞受损表现;当肾盂内灌流压达33.33~40.00 kPa,可观察到肾小囊基底膜断裂、肾小囊壁破裂,红细胞及蛋白质漏入肾小囊,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胞质内大量空泡形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破裂等结构损伤表现.结论肾盂内灌流压力超过26.66kPa可对肾单位造成结构破坏,进行经皮肾镜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肾盂内压不超过26.66 kPa,避免对肾单位造成结构破坏.
作者:吴荣佩;李晓飞;郭颖;丘少鹏;郑克立;戴宇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采用一种新的电切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华;顾斌;许云飞;张海民;鄢阳;黄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TCC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8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BTCC病理分级(WHO):G126例,G248例,G312例;临床分期(UICC):浅表性66例,浸润性20例;随访10个月~8年,复发30例.结果BTCC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40/86)和66.3%(57/86).正常膀胱组织p53及VEGF均无表达.p5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p53阳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BTCC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BTCC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阎洪涛;龚百生;廖勇;杨红;陈照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4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同一切口行双睾丸切除及膀胱造瘘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尿潴留患者27例,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华;许云飞;顾斌;张海民;鄢阳;黄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恶性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3例.例1,男,68岁,主诉为右侧腰部不适1个月.CT扫描示右肾门处4.0 cm×5.5 cm软组织影,密度均匀,右腰大肌自肾下极至髂内肌水平弥漫增粗,内见低密度软组织影.例2,男,72岁,主诉为左下肢肿胀2周.CT检查示左精囊软组织肿物,直径2.5 cm;左髂动脉分叉处6.5 cm×4.5 cm软组织肿块.例3,女,48岁,主诉为发热1个月.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区8.0 cm×6.0 cm,7.0 cm × 6.5 cm实性占位,界限清晰,密度不均.结合文献复习,对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原发部位分别为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肾脏、精囊、肾上腺受累各1例,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例1术后2个月死亡.例2、3术后行CHOP方案化疗,分别随访4个月、2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淋巴瘤侵及泌尿生殖系统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较差.此类患者手术效果不佳,治疗应以化疗、放疗为主.手术探查对于明确诊断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日强;宋希双;殷积斌;吴洪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膀胱平滑肌瘤为临床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我院2004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宁宏;华立新;吴宏飞;钱立新;冯宁翰;张杰秀;张炜;眭元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我院1995-2005年收治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锐;卢一平;曹林升;薛学义;罗义麒;周辉良;毛厚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一侧梗阻性肾积水不显影肾脏的肾功能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8例因一侧梗阻性肾积水IVU不显影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并与肾穿刺造瘘24 h引流量比较.结果24 h引流量分别为肾无功能组(110±80)ml(31例)、肾功能改善组(430±50)ml(13例)、肾功能恢复组(720±70)ml(4例),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造瘘前肾无功能组、功能改善组和功能恢复组肾内动脉RI分别为0.81±0.01、0.75±0.01、0.65±0.03,肾实质厚度分别为(0.18±0.04)cm、(0.35±0.09)cm、(0.44±0.02)cm;肾造瘘后肾内动脉RI分别为0.76±0.04、0.68±0.02、0.60±0.04,肾实质厚度分别为(0.46±0.04)cm、(0.53±0.01)cm、(0.68±0.03)cm.相关分析显示24 h引流量与RI呈显著相关性(r=0.54,P<0.05). 结论当RI>0.81时,肾功能基本不能恢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IVU不显影的积水肾功能评估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杰;何上进;陈孝义;付文瑾;杨吉伟;张孝斌;王玲珑;刘修恒;钱辉军;杨嗣星;吕胜启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