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宁;张本娜;张娜;申凤兰;谢秀彦;王藩;杨轶;孙晓萌;杨海宁
目的 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溶血环菌落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为临床快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8月-2015年5月从患者送检的不同标本中分离出19株双溶血环菌株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中1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直径较大,内环为狭窄的β溶血,外环为宽大的α溶血,血浆凝固酶结果均呈阳性,菌种鉴定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共分离出6株MRSA,检出率占31.6%;19株双溶血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及替加环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强,敏感率均为100.0%,对利福平、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也表现出很好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84.2%.结论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具有的双溶血环的特殊菌落特征和生化试验,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刘美清;兰英;蔡曼;袁慧;马旭;张艳艳;刘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03例,对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率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发生胆道感染182例,感染率为45.2%;分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占61.2%,革兰阳性菌71株占33.2%,真菌12株占5.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既往ERCP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以及ALT水平与胆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既往胆道手术史,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是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重视感染患者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许海英;金丽君;王金钗;石敏益;盛显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预防对策,为降低患者临床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2.27%,对照组为2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真菌耐药性,对照组有10例真菌耐药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慢性病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涓;杨信才;李小雷;陈露;石翠霞;谢瑞娟;高莉梅;赵丹宁;田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并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220例,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MicroScan WalkAway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得到2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24.09%,革兰阴性菌148株占67.27%,真菌19株占8.6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均>70.0%,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8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低,<10.0%;真菌对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心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艳清;林秀杰;张富静;张会荣;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干预对策,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0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率,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8%,革兰阳性菌占16.67%、真菌占6.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留置导尿、气管插管、应用H2阻滞剂、住院时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ic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住院时间长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芳;宋向芹;李翠香;孙吉花;王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498例颅脑损伤行脑积水分流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41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8.23%; 41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30.5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0.51%,真菌23株占38.98%;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分别占90.0%和80.0%;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中棒杆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为75.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红霉素、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8.89%和55.56%;光滑假丝酵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1.43%和57.14%.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任骥;蒋正方;吴贵强;曾令勇;张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讨深Ⅱ度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2月-2015年6月诊治的1 87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70例患者中9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5.24%;分离出98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53株占54.1%,相关危险因素显示,患者年龄>50岁、烧伤部位、Ⅲ类手术切口、烧伤后送院时间> 60 min、有高血糖及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是烧伤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深Ⅱ度烧伤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其危险因素种类多,要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干预.
作者:梁英;肖文芳;焦丹丹;史向莉;何俊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26株头孢西丁高水平耐药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探讨其质粒型AmpC}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方法 对2014年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MIC≥128 μg/ml的26株肠杆菌属细菌进行检测,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细菌的MIC,采用碱裂解变性法提纯质粒DNA,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上质粒型AmpC 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对头孢西丁的MIC≥128μg/ml、对氨苄西林的MIC≥512 μg/ml的菌株进行研究,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MIC90分别为512、64、32 μg/ml和256 μg/ml;26株肠杆菌属细菌中仅2株阴沟肠杆菌未检测到质粒型AmpC酶基因;分别有13、11株和4株肠杆菌属细菌检测到DHA、EBC和FOX条带;其中4株肠杆菌属细菌同时检测到两种基因,3株同时扩增到DHA和EBC条带.结论 头孢吡肟可作为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DHA、MIR-1、ACT-1型AmpC β-内酰胺酶在肠杆菌属细菌中的分布相对较多.
作者:侯喜琴;任小英;高燕渝;马晓波;李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的骨科肿瘤患者300例,将28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272例未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10、14 d的CRP、PCT、ESR水平.结果 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骨科肿瘤患者术前CRP、PCT、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CRP、PCT、ESR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感染组患者术后1、3、7、10、14 d的CRP、PCT、ES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46.43%,革兰阴性菌11株占39.29%,真菌4株占14.29%.结论 血清CRP、PCT与ESR在骨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柘;沈颖;郑勇;王代宏;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耳鼻喉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1 2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采取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9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为7.6%;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33.3%,真菌10株占11.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7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高度耐药,耐药率为50.0%和91.7%,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80.0%.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金漭;朱伟;金坚锋;叶青;俞正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HIS患者58例,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者术中选择恰当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选择一次性保护器对切口进行全层保护,采用可吸收缝线抗菌微乔将患者前鞘层以及腹膜进行缝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处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5 d患者比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分别为15.0%、35.0%、(4.3±3.9)d、(5.3±2.1)d、(2.9±0.4)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4.2%、13.2%、(8.4±4.9)d、(10.3±5.9)d、(4.1±0.2)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胆道手术史、手术时间以及引流管拔除时间与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是导致HIS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乔林;胡从兵;胡剑飞;彭滔;邓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颅内高压(ICP)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110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辅助治疗的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CRBSI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确诊为CRBSI,感染率为25.5%,发生CRBSI患者的年龄和导管留置时间≥7d的比例均高于未发生CRBSI患者(P<0.05);在导管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3.6%,革兰阴性菌占27.3%,真菌占9.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占47.3%、12.7%和10.9%,在血培养中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0.0%,革兰阴性菌占42.9%,真菌占7.1%,仍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构成比高,分别为28.6%、21.4%和21.4%,3种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行PICC治疗的ICP发生CRBSI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达到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龚玉枝;钱新毅;黄红艳;陈乔;熊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脊柱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雾化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复发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00%,试验组感染率为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9例接受脊柱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2%,革兰阳性菌占26.32%,真菌占5.2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差;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00%,试验组为9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5.00%,试验组尢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能降低脊柱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复发率,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申翠香;马红霞;李学勤;常晓华;王萱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每日换药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并评价创面修复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1±1.2)d、(15.8±1.6)d和(18.9±2.1)d,对照组为(13.4±1.5)d、(26.8±2.1)d和(28.5±3.4)d,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陈盛;谢庆平;张宏程;郭恩琪;晋培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9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208例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5株占68.18%,革兰阳性菌77株占31.82%;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9.17%、11.57%、9.92%、8.68%;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29%、85.71%及82.14%,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67%及62.50%.结论 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者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肠球菌属等病原菌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在临床治疗时需综合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黄金明;郭建功;任宏伟;方晓;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心肌酶谱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毒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心肌酶谱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手足疱疹康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及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有效增加治疗有效率,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儿心肌酶谱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必全;孙子发;李阳;王胜;张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马尔尼菲青霉菌(PM)快速检测方法,探讨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异性基因MP1基因设计4条特异引物,反应前加入钙黄绿素荧光试剂,63℃恒温反应60 min,结束后通过目视检测荧光及浊度仪检测产物浊度值判断结果;评价所建立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标准曲线,并用LAMP法及PCR法检测样本,比较样本检出情况.结果 该方法特异性良好,PM出现特异性LAMP扩增反应,而烟曲霉菌、腐皮镰刀菌、棘状外瓶酶菌、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哈氏孤菌、创伤孤菌、水等均未出现扩增;检测限约为1.7×10-7 ng/μl,为PCR检测方法的10倍;以LAMP反应时间X轴,浓度的负次方数为Y轴,构建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4145x-8.9968,相关系数R2 =0.9963,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较PCR法获得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反应时间短的特点,简便易行,适合于基层对PM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欢;罗洪林;何志义;戴小英;毛从政;李颖华;廖宁;张建全;钟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接受放化疗的肺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类型及其耐药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二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00例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率为8.00%,共检出病原菌92株,其中真菌43株占46.74%、革兰阴性菌33株占35.87%、革兰阳性菌16株占17.39%;真菌对益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性高,对两性霉素B、咪康唑、制霉菌素等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周、白细胞<4×109/L、长期联合用药(P<0.05).结论 肺癌放化疗患者呼吸系统二重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根据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作者:陈俊;庞林荣;李晖;黄佳;徐彩虹;袁光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117例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临床感染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38例、中度感染组39例、轻度感染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感染程度增加,治愈时间越长,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的愈合时间分别为(84.2±16.4)(56.2±11.9)(27.5±7.5)d;住院时间分别为(86.3±17.9)(59.1±13.5)(29.6±8.4)d;治疗费用分别为(54 678±461)(31 024±384)(23 465±296)元;随着感染程度的不断加重以及溃疡的加深,患者预后情况越差,愈合率较低,截肢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致残及死亡的概率逐渐增大,并且感染程度与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丁莉;曾誌復;官常荣;叶斌;陈日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大量抗菌药物广泛使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泛耐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亦失去“后一道防线”地位,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因治疗药物极其有限,对抗感染治疗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该综述以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为代表,对近年来常见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治疗药物及联合治疗策略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俊;赵子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