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晓英;谈菊萍
目的 分析心理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积累资料.方法 随机抽取2005、2008和2011年心理科住院病历各200份,分别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对比分析不同病种之间、不同时期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差异.结果 2005、2008和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7.50%、6.50%和5.50%,医院感染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各年份医院感染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科需要根据自身特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倪俊芝;刘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设定试验中不同pH值、细菌数量、血清蛋白含量等因素,测定战创伤涂膜剂(TMJ)对两株专性厌氧菌标准菌株和两株需氧化脓菌标准菌株低抑菌浓度(MIC),探讨TMJ受其影响的抗菌活性.方法 以培养液稀释TMJ至不同浓度含药量/ml,按所设定不同pH值、细菌数量、血清蛋白含量对试验菌株进行MIC测定,观察TMJ对其抗菌活性的变化.结果 TMJ在不同pH条件下对试验菌株杀伤活性有一定差异,比较高的pH值对结果影响较大,细菌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细菌数量较小时(103 CFU/ml),TMJ对试验菌株MIC有提高.结论 血清蛋白的存在对TMJ的杀菌活性有显著影响,而且血清蛋白的含量越高对TMJ的影响越大.
作者:李仕英;张海谱;谭巨莲;侯艳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院针对走廊加床患者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了积极的管理对策,现介绍如下.1 易感因素(1)走廊加床的病床、床头柜和应急设施如吸引器、供氧装置、电源线、插线板等均为临时放置,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走廊两端多为封闭式导致空气不流通.(2)人员流动性大,患者个人防护意识淡薄易造成交叉感染.
作者:余凤娇;熊梅玲;夏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喂养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以缩短腹泻的病程.方法 将10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住院号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微生态制剂)和腹泻一般喂养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葡萄糖酸锌进行联合喂养,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纠正脱水时间、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纠正脱水时间(2.40±0.32)d,治愈时间(5.40±0.65)d;对照组纠正脱水时间(2.75±1.15)d,治愈时间(5.85±1.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喂养能较早纠正脱水,缩短腹泻病程,提高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章迎儿;杨素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肺炎链球菌疫苗联合防误吸药物莫沙比利,在预防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有效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择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的社区老年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疫苗组、对照组3组,每组各70例,分别给予肺炎球菌多价疫苗注射+莫沙比利片口服、肺炎球菌多价疫苗注射+莫沙比利片安慰剂口服、肺炎球菌多价疫苗安慰剂注射+莫沙比利片安慰剂口服,每组接受为期1年的干预措施,观察各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疫苗组、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3.1%、15.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球菌疫苗联合莫沙比利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黄晓军;费敏;吴升;王选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的感染率,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医院14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资料,对经脐单孔(单孔组)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多孔组)手术发生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手术后感染率.结果 2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感染1例,感染率为5.0%;120例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感染17例,感染率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经脐单孔与多孔腹腔镜手术后感染不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感染发生率低,推广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可明显减少感染率.
作者:徐绿萍;冯春英;吴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供应室集中供应手术器械和敷料灭菌包湿包的原因,并讨论解决方法以保证灭菌质量.方法 将使用纺织棉布或无纺布包装的手术器械包和敷料包称重随后放人灭菌器,按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正常操作流程运行1个灭菌周期,观察灭菌后的器械包和敷料包是否有水渍、水珠、水印后,立即、放置10、20 min分别进行称重,连续检测3d.结果 器械包中有两包出现边角湿,敷料包中有两包外有水珠存在;灭菌前后称重发现,超重的敷料包和器械包易产生湿包;灭菌包使用无纺布比纺织棉布包装易湿包;灭菌后立即称重约73.0%超重;放置10 min后17.3%超重;放置20 min后无超重.结论 可通过减轻灭菌包重量,使用棉布代替无纺布包装可缓解湿包现象;灭菌包在灭菌器内延长放置时间等也可缓解湿包现象.
作者:吴佳伟;周染云;张莹;杨春燕;徐丽丽;王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食管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及采取干预措施后感染控制效果,以控制SSI的发生,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手术切口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调查分两个阶段,2011年1-6月为评估阶段(第1阶段);2011年7-12月为干预阶段(第2阶段),根据第1阶段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较两个阶段持续变化,以及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结果 2011年1-12月共监测食管癌手术患者323例,发生SSI 9例,感染率为2.7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第2阶段较第1阶段有了明显的规范,术前30min~2h用药由第1阶段的62.18%提高至第2阶段的92.22%;术后使用抗菌药物49~72 h,由第1阶段的2.56%提高至第2阶段的4.19%;>72 h由第1阶段的97.44%下降至第2阶段的95.81%;三联抗菌药物使用由第1阶段的8.97%减少至第2阶段的2.99%.结论 食管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有效降低了SSI的发生率,抗菌药物的围手术期使用得到了明显规范.
作者:龚光明;周红芳;徐俊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特征与观察洛美沙星滴耳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184例(227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别给予采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治疗(观察组)与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细菌学疗效.结果 227耳培养阳性183耳,阳性率80.6%;革兰阳性菌135株,占73.8%,革兰阴性菌48株,占26.2%,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6.6%、15.3%和13.1%;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9%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洛美沙星滴耳液细菌清除率高,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非常有效的药物.
作者:顾析玲;姚文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及导致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2012年6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阴道炎的150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及问卷调查,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问卷回收率100.00%,合格率95.33%%%;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者76例,发病率50.6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1例,发病率34.00%,滴虫性阴道炎23例,发病率15.3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流产次数、自行阴道冲洗、月经期用消毒卫生巾、非经期使用护垫、每周性生活次数、避孕方式、阴道炎史均是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单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行阴道冲洗、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炎史是导致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月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避孕套避孕是降低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占阴道炎约50.00%,自行阴道冲洗、非月经期使用护垫及阴道炎史均能增加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性,月经期使用消毒卫生巾及避孕套避孕能减少细菌性阴道病患病概率.
作者:周亚芬;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院自2010年10月开始采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回收手术器械,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处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 方法1.1 分类 回收的手术室再生医疗器械,采用密闭方式回收和一体化管理模式,依照医疗器械的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专门工作人员将回收的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拆包、分类和摆放,并进行回收、清洗、打包、灭菌.
作者:吴燕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23例患者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中心静脉压(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22例患者置入PiCCO,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4 h后平均液体复苏量对照组(3986.2±542.1)ml,研究组(4933.4±762.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5);对照组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38士0.21)μg/(min·kg),研究组(0.15±0.07) μg/(min·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 长期COPD的患者可能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GEDI指导该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弥补CVP的不足,明显降低患者感染性休克时升压药物的用量.
作者:於江泉;郑瑞强;林华;卢年芳;邵俊;王海霞;吴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医疗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包装、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每项工作的质量好坏均直接关系到全院医疗、护理的质量.因此,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黄咏梅;杨金炜;张明德;陈锚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护理队伍人才老化与更新需要医院每年从工作出色的优秀护士中选拔科室护士长.护士长作为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病区护士长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重要性1.1 护士长的职能作用 护士长工作在临床科室第一线,要实施面对面的管理、督导、教育与培训,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等,直接影响到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
作者:郭立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转座子携带情况.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6种3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筛选出产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pA、tnpU).结果 merA检出15株,总检出率为21.13%,其中多药耐药菌10株,占22.22%,tnpA和tnpU均未检出;merA在不同耐药模式中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rA在产酶菌株不同耐药模式中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erA在非产酶菌株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rA在产酶和非产酶菌株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药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携带率高.
作者:林雁;李佩波;蔡敏泓;黄永茂;邹永胜;钟利;陈枫;陈庄;向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0月医院妇产科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07例患者临床资料,了解经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共有75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感染率为36.2%;75例泌尿道感染尿液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31例,检出阳性率为41.3%;共检出病原菌5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21株,占37.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5.2%、75.0%、76.2%、95.2%、61.1%,而对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7.5%、85.7%和62.5%,而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较低,肠球菌属对环丙沙星、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5.0%、71.4%和66.7%,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较低.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方;姚奏英;季红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结果以及针对性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1532例孕妇进行感染检测,检测结果阳性7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2例,分别采取针对感染性护理和一般护理,并对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及比较分析.结果 妊娠期生殖道发生感染784例,感染率为51.17%;观察组中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70%,对照组为71.9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3.26,P<0.01);观察组中围产儿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08%,对照组为44.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3,P<0.01).结论 对于患者感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较好地避免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项佳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全院低年资护士的慎独精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医院各科共101名低年资护士进行护士行为规范的不记名调查,统计分析后采取相应整改措施,3个月后对该批护士再次调查,总结效果,并将整改前3个月的医院感染率与整改后3个月的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 部分低年资护士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操作,经过培训、整改,护士洗手后在工作服上擦干的现象从71.3%降至27.7%;接触不同患者未使用手消毒剂从51.5%降至25.7%;操作前后未洗手或不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从52.5%降至22.8%;操作时没有携带锐器盒自43.6%降至17.8%,医院感染率整改前后也有明显降低.结论 通过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慎独精神、医德规范、护理伦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能更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廖声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成人病毒阳性率约为61.8%,儿童为46.6%~66.9 %[1].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率为32.3%~52.3%[2].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2、3、4(PIV1、2、3、4),腺病毒3、7(ADV 3、7)、以及近几年新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Hmpv)、人类博卡病毒(Hbov)等.
作者:金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手术后肺感染因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0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06例,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析感染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本组106例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9例,发生率为17.9%,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7例占36.8%;革兰阴性菌感染12例占63.2%;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肺癌分期、住 院时间的影响(P<0.05);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4.7%.结论 临床医师了解肺癌患者手术后肺感染因素并能够积极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较佳的临床结局.
作者:毛建林;徐晓文;章雪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